-
公开(公告)号:CN103620918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280029771.2
申请日:2012-06-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9/19 , H02K1/32 , H02K220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电机(10)的冷却结构,所述旋转电机包括旋转轴(16)、转子(18)、和包括线圈端部(22)的定子(20),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冷却剂通路(38),所述冷却剂通路被包括在旋转轴(16)中,并且冷却剂流过所述冷却剂通路;和被包括在冷却剂通路(38)中的喷出孔(42)。喷出孔(42)被包括在冷却剂通路(38)中。喷出孔(42)的开口部位于旋转轴(16)的外周面上和线圈端部(22)的在轴向方向上的外侧。喷出孔(42)喷出冷却剂,使得冷却剂被分流到线圈端部(22)的内周面(C1、C2)和线圈端部(22)的在轴向方向上的端面(A1,A2)。
-
公开(公告)号:CN101627523B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0880006966.9
申请日:2008-05-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2766 , H02K1/32 , H02K5/20 , H02K9/19
Abstract: 旋转电机的冷却构造,能够提高转子具有的永久磁铁的冷却能力并且提高旋转电机的性能。旋转电机(M)具有定子(S)和转子(R),在转子铁芯(RC)上在轴向的铁芯端面之间设置磁铁容置孔,在该磁铁容置孔内容置有永久磁铁,在轴向的铁芯端面之间设置与永久磁铁接触的泄漏磁通防止用空隙(H1、H2),设有向一方铁芯端面供给冷却液的转子冷却液供给路径(rs),使冷却液流入泄漏磁通防止用空隙(H1、H2),利用在空隙(H1、H2)内流动的冷却液对永久磁铁进行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02468700B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110368877.2
申请日:2011-11-18
Abstract: 一种电动机(10),所述电动机具有转子(12)、定子(14)和盖(24a、24b)。定子线圈(22)是预卷绕线圈,所述定子线圈从定子铁芯的内侧插入到所述定子铁芯(20)的齿槽中。所述定子线圈(22)的无引线侧线圈端部部分(23b)向内径向地突出。通过覆盖无引线侧线圈端部部分(23b)的盖(24b),并通过从所述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附接或者附接在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径向内侧上以便覆盖位于所述盖(24b)的内周边缘(25)和所述定子铁芯(20)的内周边缘(20a)之间的开口(39)的一个或多个密封板(40b),不透液地限定无引线侧冷却剂室(38b)。
-
公开(公告)号:CN102468700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110368877.2
申请日:2011-11-18
Abstract: 一种电动机(10),所述电动机具有转子(12)、定子(14)和盖(24a、24b)。定子线圈(22)是预卷绕线圈,所述定子线圈从定子铁芯的内侧插入到所述定子铁芯(20)的齿槽中。所述定子线圈(22)的无引线侧线圈端部部分(23b)向内径向地突出。通过覆盖无引线侧线圈端部部分(23b)的盖(24b),并通过从所述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附接或者附接在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径向内侧上以便覆盖位于所述盖(24b)的内周边缘(25)和所述定子铁芯(20)的内周边缘(20a)之间的开口(39)的一个或多个密封板(40b),不透液地限定无引线侧冷却剂室(38b)。
-
公开(公告)号:CN109660071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811171863.X
申请日:2018-10-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2K9/19
Abstract: 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冷却构造,所述旋转电机的冷却构造具备:第1供给管,其配置在旋转电机的铅直上方,包括朝向旋转电机排出制冷剂的排出孔;第2供给管,其在所述旋转电机的铅直上方与所述第1供给管平行地配置,包括朝向所述旋转电机排出制冷剂的排出孔;以及泵,其构成为以使得在第1供给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方向与在第2供给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方向彼此相反的方式向第1供给管和第2供给管输送制冷剂。
-
公开(公告)号:CN103842226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180073896.0
申请日:2011-10-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10 , B60K6/445 , B60K11/02 , B60K2001/006 , B60W10/08 , B60W10/30 , B60W20/00 , B60W2510/087 , B60W2510/244 , B60W2710/083 , B60W2710/088 , B60W2710/30 , Y02T10/62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具备仅利用电动机进行行驶的模式、和并用电动机与发动机的模式。在MG(2)(300B)的电动机温度超过阈值温度的情况下,ECU(400)从仅利用MG(2)(300B)的行驶模式移至对MG(2)(300B)的负载加以限制的行驶模式。ECU(400)根据行驶用电池(310)的充电状态进行控制,以便充电状态越高则使用于对MG(2)(300B)进行冷却的电动泵(510)的功率越增大来维持仅利用MG(2)(300B)的行驶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3625473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364329.1
申请日:2013-08-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108 , B60W10/08 , B60W20/10 , B60W2510/087 , B60W2550/13 , B60W2710/083 , Y02T10/7258 , Y10S903/903 , B60W20/15
Abstract: 一种动力装置包括作为原动机的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第一和第二旋转电机以及驱动轮分别连接到行星齿轮机构的环形齿轮、恒星齿轮和齿轮架。根据线圈温度和空气压力获得保证线圈的电绝缘的输出的上限值。例如,如果根据驾驶员等的需求的第一旋转电机所需的输出超过上限值,则其输出减少,使得不超过上限值。另一方面,增加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使得保持作为整体的动力装置的输出(C1)。
-
公开(公告)号:CN102396133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0980158670.3
申请日:2009-04-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2K9/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提高冷却性能的旋转电机(100)。端板(25)包括:环状板部(26),其相对于转子(10)在轴向上远离地配置且在转轴(58)上固定设置;和筒部(27),其从环状板部(26)的外缘(26a)突起且与转子(10)的轴向端面(13)抵接。在转子(10)和端板(25)之间配置的隔板(29)在转子(10)和隔板(29)之间形成第一空间(42),且在环状板部(26)和隔板(29)之间形成第二空间(43)。在隔板(29)上,在相对于永磁体(21)径向外侧,形成有将第一空间(42)和第二空间(43)连通的连通路(44)。在环状板部(26)上,在相对于永磁体(21)径向内侧,形成有在轴向上贯穿环状板部(26)的贯通孔(48)。
-
-
公开(公告)号:CN109660071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171863.X
申请日:2018-10-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2K9/19
Abstract: 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冷却构造,所述旋转电机的冷却构造具备:第1供给管,其配置在旋转电机的铅直上方,包括朝向旋转电机排出制冷剂的排出孔;第2供给管,其在所述旋转电机的铅直上方与所述第1供给管平行地配置,包括朝向所述旋转电机排出制冷剂的排出孔;以及泵,其构成为以使得在第1供给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方向与在第2供给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方向彼此相反的方式向第1供给管和第2供给管输送制冷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