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8275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42988.3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吕刚 , 刘建友 , 于晨昀 , 陈志广 , 刘方 , 岳岭 , 凌云鹏 , 陈丹 , 彭斌 , 胡晶 , 王杨 , 魏盼 , 李力 , 张延 , 张矿三 , 徐治中 , 祝安龙 , 宋月光 , 谭富圣 , 马福东 , 刘宝权 , 王德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埋大跨度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挖隧道位置处的勘测信息;在待挖隧道顶部的两侧,沿隧道的延伸方向,分别挖设预设长度的超前导洞;在待挖隧道的上方,位于两个超前导洞之间的土体内,沿隧道的延伸方向设置管棚;在管棚上方施工多个对拉装置,每个对拉装置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超前导洞的内侧壁上,且所述多个对拉装置沿待挖隧道的延伸方向均匀排列;在每个对拉装置上施加预设的预应力。应用本发明可以增大大跨度隧道上方土体自身的承载力,大幅度减少隧道支护结构的厚度,降低工程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4575896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51220.9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建友 , 吕刚 , 岳岭 , 于晨昀 , 凌云鹏 , 刘方 , 陈志广 , 陈丹 , 彭斌 , 胡晶 , 王杨 , 魏盼 , 李力 , 张延 , 张矿三 , 徐治中 , 祝安龙 , 宋月光 , 谭富圣 , 马福东 , 刘宝权 , 王德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及防水方法,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隧道结构中的第一混凝土结构和隧道结构中的第二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和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之间形成变形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式密封在所述变形缝开口处的止水带,所述止水带的两侧设有用于锚固所述止水带的连接件。本发明优点是:通过在迎水面设置可卸式止水带,止水带用化学锚栓固定,并在外围喷涂速凝橡胶防水涂料,有效的进行了封闭处理,在变形缝两侧产生错动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良好的防水性能,有效的防止隧道衬砌的渗漏水情况发生;采用的明挖隧道明洞衬砌变形缝防水设计,施工简便,工序较为简洁,能够快速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2982367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0144700.8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蒋小锐 , 刘建友 , 刘方 , 岳岭 , 吕刚 , 谭富圣 , 马福东 , 金张澜 , 孟超 , 邬泽 , 黄杰 , 陈丹 , 李锴 , 彭斌 , 王杨 , 郭磊 , 陈慧 , 李力 , 张延 , 张矿三 , 王文谦 , 徐品章
IPC: E02D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自循环保压注浆管,包括注浆管,其中注浆管包括相互套置的内管和外管,内管与外管相互连通,且外管上设置有出浆孔;同时内管和外管分别通过连通管和循环管与注浆泵相连;同时在外管上还套置有膨胀套,膨胀套通过膨胀管与连通管相连;本发明使用时浆液首先进入内管,再从内管进入到外管,并最终从出浆孔向土层中注浆;其通过内外管的设计对浆液进行缓冲,从而降低浆液的压力变化幅度和震动幅度;同时通过出浆孔孔径及分布密度的调节向注浆管的远端引流,从而保证浆液的均匀分布;注浆管两端的膨胀套在膨胀后将注浆管固定于安装孔内,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注浆管的震动,提高注浆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153372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552636.7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建友 , 吕刚 , 赵勇 , 岳岭 , 刘方 , 蒋小锐 , 于晨昀 , 陈丹 , 彭斌 , 王杨 , 胡晶 , 答子虔 , 王婷 , 李力 , 张延 , 张矿三 , 张鹏 , 谭富圣 , 王德福 , 马福东 , 王瑾 , 曲强 , 徐治中 , 陈五二 , 祝安龙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应力流守恒原理及洞室群隧道结构设计方法、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隧道开挖前的地质参数和相邻两个隧道的设计参数,所述相邻两个隧道包括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所述第二参数包括所述相邻两个隧道之间的岩墙实际承担的应力流、所述岩墙的纵向长度和所述岩墙的安全系数允许范围;根据所述第一参数,计算所述岩墙的厚度;根据所述第二参数和所述岩墙的厚度,计算所述岩墙的支护结构的参数。本发明采用应力流守恒原理可以方便快速地计算群洞中各个岩墙的受力,并根据岩墙的稳定性设计支护措施,确保群洞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298236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44700.8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蒋小锐 , 刘建友 , 刘方 , 岳岭 , 吕刚 , 谭富圣 , 马福东 , 金张澜 , 孟超 , 邬泽 , 黄杰 , 陈丹 , 李锴 , 彭斌 , 王杨 , 郭磊 , 陈慧 , 李力 , 张延 , 张矿三 , 王文谦 , 徐品章
IPC: E02D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自循环保压注浆管,包括注浆管,其中注浆管包括相互套置的内管和外管,内管与外管相互连通,且外管上设置有出浆孔;同时内管和外管分别通过连通管和循环管与注浆泵相连;同时在外管上还套置有膨胀套,膨胀套通过膨胀管与连通管相连;本发明使用时浆液首先进入内管,再从内管进入到外管,并最终从出浆孔向土层中注浆;其通过内外管的设计对浆液进行缓冲,从而降低浆液的压力变化幅度和震动幅度;同时通过出浆孔孔径及分布密度的调节向注浆管的远端引流,从而保证浆液的均匀分布;注浆管两端的膨胀套在膨胀后将注浆管固定于安装孔内,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注浆管的震动,提高注浆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952785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956828.2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岳岭 , 答治华 , 赵勇 , 张民庆 , 倪光斌 , 林传年 , 吕刚 , 刘建友 , 于晨昀 , 刘方 , 李汶京 , 陈红念 , 蒋伟平 , 乔俊飞 , 张宇宁 , 张斌 , 王磊 , 李力 , 张矿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21/0026 , E02D5/74 , E02D5/76 , E21D20/003 , E21D20/021 , E21D20/028 , E21D2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握裹力锚索结构,其包括:至少一根设置于钻孔内的锚索钢绞线;锚索倒刺,其套设在至少一根所述锚索钢绞线上,用于当项所述钻孔内注浆形成注浆体时,增强所述锚索钢绞线与所述注浆体之间的握裹力;以及导向件,其设置于所述钻孔内,用于供所述锚索钢绞线穿过,以此引导所述锚索钢绞线进入所述钻孔内。本发明主要通过锚索倒刺,其套设在锚索钢绞线上,可有效增加钢绞线与注浆体之间的握裹力及锚固力,由此不需要增加注浆体长度即可防止锚固段出现钢绞线与注浆体滑脱的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5163118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210686969.3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吕刚 , 刘建友 , 王久军 , 卓越 , 高超 , 朱剑 , 陈俊林 , 朱国伟 , 于晨昀 , 刘方 , 岳岭 , 陈志广 , 陈丹 , 彭斌 , 胡晶 , 王杨 , 魏盼 , 李力 , 张延 , 张矿三 , 徐治中 , 祝安龙 , 宋月光 , 谭富圣 , 马福东 , 刘宝权 , 王德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跨隧道支护结构及开挖工法,包括受力部,所述受力部位于隧道结构的上方;导洞,所述导洞设置在所述隧道结构的两侧,与所述隧道结构相连通;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受力部连接;及其斜撑,所述斜撑连接在所述受力部和所述支撑部之间,解决了由于浅埋超大跨隧道上覆荷载大的问题。本发明优点是:通过预应力和形成的矩形截面梁通过支座传递,确保浅埋超大跨隧道安全;形成的组合结构相当于对地层进行了超前的加固,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大开挖断面,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隧道的施工效率;与传统的开挖方法相比,该开挖方法整体结构受力更加明确,进行施工时对地表及地下管线的沉降控制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573736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209862.6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建友 , 邢慧贤 , 梁睿中 , 占辉 , 肖宁 , 吕刚 , 高超 , 彭斌 , 刘宝权 , 许领 , 于晨昀 , 岳岭 , 陈志广 , 刘方 , 霍楠 , 郭磊 , 徐治中 , 胡晶 , 陈慧 , 王杨 , 王婷 , 魏盼 , 黄杰 , 赵振华 , 刘淑芬 , 答子虔 , 张延 , 李力 , 张矿三 , 于鹤然 , 谭富圣 , 马福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特别是一种叠层沉管隧道结构,其能够降低对沉管隧道基础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并提高总体稳定性,包括:沿纵向延伸的主体,其内部通过沿纵向延伸且垂直交叉的水平中板和竖直中墙形成沿纵向延伸的相互独立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车道仓室;上、下逃生救援通道仓,其设置在中墙内并沿纵向延伸,处于左、右车道仓室之间,并分别通过防火门连通/隔离于左、右车道仓室;上、下风道仓,其设置在中墙内并沿纵向延伸,处于左、右车道仓室之间,并位于上、下逃生救援通道仓的上方;防锚层,其设置在主体的顶部。
-
公开(公告)号:CN11516311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686969.3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吕刚 , 刘建友 , 王久军 , 卓越 , 高超 , 朱剑 , 陈俊林 , 朱国伟 , 于晨昀 , 刘方 , 岳岭 , 陈志广 , 陈丹 , 彭斌 , 胡晶 , 王杨 , 魏盼 , 李力 , 张延 , 张矿三 , 徐治中 , 祝安龙 , 宋月光 , 谭富圣 , 马福东 , 刘宝权 , 王德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跨隧道支护结构及开挖工法,包括受力部,所述受力部位于隧道结构的上方;导洞,所述导洞设置在所述隧道结构的两侧,与所述隧道结构相连通;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受力部连接;及其斜撑,所述斜撑连接在所述受力部和所述支撑部之间,解决了由于浅埋超大跨隧道上覆荷载大的问题。本发明优点是:通过预应力和形成的矩形截面梁通过支座传递,确保浅埋超大跨隧道安全;形成的组合结构相当于对地层进行了超前的加固,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大开挖断面,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隧道的施工效率;与传统的开挖方法相比,该开挖方法整体结构受力更加明确,进行施工时对地表及地下管线的沉降控制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980733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010737180.7
申请日:2020-07-28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瑞威铁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民庆 , 吕刚 , 刘建友 , 肖广智 , 田四明 , 王伟 , 张顶立 , 彭峰 , 岳岭 , 刘方 , 辛维克 , 贾大鹏 , 任诚敏 , 刘俊成 , 曹国斌 , 陈丹 , 王婷 , 李汶京 , 王瑾 , 于晨昀 , 王磊 , 彭斌 , 王杨 , 张宇宁 , 张延 , 李力 , 张矿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锚索及其施工方法。所述锚索包括注浆腔、钢绞线、第一注浆管和隔离板。所述钢绞线设置在所述注浆腔中;所述第一注浆管设置在所述注浆腔中;所述隔离板设置在所述注浆腔内,所述隔离板上设有第一注浆管孔和第一钢绞线孔,所述隔离板套设在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钢绞线上,所述隔离板将所述注浆腔分割成多个次注浆腔。本发明所述的锚索,通过用隔离板将注浆腔分为多个次注浆腔,采用分段注浆的方式;当次注浆腔满载时,持续的注浆提升了浆体对注浆腔内壁的压力,使注浆填充更全面;相较于传统一个注浆腔内注浆,多段压力注浆分布更加均匀,填充效果更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