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检测方法及装置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87567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772076.9

    申请日:2019-08-2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检测方法及装置,应用于轨道车辆,轨道车辆包括可操作屏,方法包括:获取通过可操作屏输入的系统检测指令;根据系统检测指令,向轨道车辆中的至少一个联网系统发送自检指令,其中,至少一个联网系统包括牵引系统、辅助系统、火警系统、门控系统、空调系统、以及乘客信息系统;接收每个联网系统执行各自对应的自检指令后反馈的自检信息;根据每个联网系统反馈的自检信息,确定每个联网系统的自检状态,自检状态包括自检正常状态和自检故障状态;控制可操作屏显示每个联网系统的自检状态。用于提高对联网系统的检测效率,进而提高对轨道车辆的检测效率,保障轨道车辆的安全运行。

    辅助供电系统并网供电方法及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038565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934217.8

    申请日:2018-0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辅助供电系统并网供电方法及管理系统,通过管理系统获取轨道列车上多个辅助供电系统的工作状态和交流母线状态,在多个辅助供电系统中指定一主辅助供电系统,其余为从辅助供电系统;然后向主辅助供电系统发送第一启动指令,以使主辅助供电系统根据第一启动指令进行启动;在主辅助供电系统启动成功后,依次对各从辅助供电系统下发第二启动指令,以使从辅助供电系统根据第二启动指令依次启动。通过管理系统对所有辅助供电系统的集中控制,缩短了辅助供电系统分时启动并网的时间,提高启动效率,且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简化分时启动并网过程,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

    列车显示屏的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577566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719636.5

    申请日:2017-08-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显示屏的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的故障信号列表创建故障数据;故障数据包括至少一项故障,且每项故障均对应故障触发参数;故障触发参数包括:故障激活方式,故障激活方式为循环激活或顺序激活;基于故障数据中的每一项故障以及故障触发参数、并按照第一预设规则生成第一故障日志;将故障数据以及故障触发参数发送给列车显示屏装置,以使列车显示屏装置基于故障数据以及故障触发参数、并按照第一预设规则生成第一故障文本;将第一故障文本与第一故障日志进行比较,并生成故障诊断结果。本发明提供的列车显示屏的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对显示屏进行故障诊断的效率。

    一种软轴、制动装置及列车

    公开(公告)号:CN112211894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1910625266.8

    申请日:2019-0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轴、制动装置及列车,属于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包括套管和多个链节。多个链节依次连接,并穿设于套管内,相邻链节可转动连接用于配合套管弯折,相邻链节的连接部为与套管内壁滑动配合的球体结构。制动装置及列车均采用了该软轴。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软轴,由多个链节依次连接,穿设于套管内,可沿套管滑动,相邻的链节铰接配合套管的弯折角度调节,同时相邻的链节的连接部位为球体结构,当多个链节沿套管滑动经过套管的直段和弯折段时,均能通过多个球体结构的弧面接触套管内壁,减少链节与套管的摩擦力,无需使用较大的力动拉多个链节,操作更加简便。

    列车司机台的控制方法、设备、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3715854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1027442.1

    申请日:2021-09-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列车司机台的控制方法、设备、存储介质、程序产品,涉及列车司机台设计技术,包括:获取列车系统中的车辆状态数据、乘客数据,并在竖直区域显示车辆状态数据、乘客数据;获取列车的车辆行驶数据,在过渡区域显示车辆行驶数据;接收作用于水平区域中任一控制按键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列车。本方案,通过采用一体化曲面显示设备,集成列车司机台所有硬件设备的功能;通过触摸交互方式对列车进行控制;取消原有硬件设备,所有功能均由软件集成来完成。本方案节省了较多资源和空间;易于扩展,减少了更改的时延性;缩短了故障排查时间;达到了更好的人机交互,给驾驶人员提供了一个更友好、便捷的操作环境。

    列车静态测试方法和列车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23269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110555753.9

    申请日:2021-05-21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列车静态测试方法和列车,所述方法应用于列车,包括:VOBC接收列车唤醒指令,对列车上电并启动列车的车载子系统,判断列车是否满足静态测试条件;若满足静态测试条件,VOBC申请列车的静态测试授权;在获得授权后,发起静态测试指令;TCMS对列车进行静态测试,其中,静态测试包括空压机测试、制动牵引测试、广播测试、车门测试、照明测试和蠕动测试中的至少一种。通过车辆及车辆控制管理系统TCMS及车载控制器VOBC对列车进行自动唤醒的静态测试,实现了无人驾驶列车发车前的远程自动静态测试检查,提高了列车的智能化程度,降低了列车的运营及维护成本,同时为列车发车及运营提供安全保障。

    配置车厢号的系统及方法、动力集中电动车组

    公开(公告)号:CN112572532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011448655.7

    申请日:2020-12-11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置车厢号的系统及方法、动力集中电动车组,涉及轨道车辆的控制技术,用于克服相关技术中人工逐个配置拖车内各系统的车厢号导致配置效率低的问题。系统包括:报警显示终端、车厢级主机及车辆电气监控单元;报警显示终端用于接收输入的车厢号配置指令,根据车厢号配置指令配置自身的车厢号,将车厢号配置指令发送给车厢级主机;车厢级主机根据车厢号配置指令配置自身的车厢号,将车厢号配置发送给车辆电气监控单元;车辆电气监控单元根据车厢号配置指令配置自身的车厢号,将车厢号配置指令发送给烟火系统、轴温系统及车厢监控屏,以触发烟火系统、轴温系统及车厢监控屏分别根据车厢号配置指令配置自身的车厢号。

    动车组及其照明控制系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0647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011042.5

    申请日:2021-01-06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动车组及其照明控制系统、方法,涉及动车组的照明控制技术。所述动车组包括:多个牵引单元;各所述牵引单元具有多节单车;所述照明控制系统包括:人机接口HMI、通信网关、控制单元及照明灯;所述HMI、通信网关、控制单元设置于各所述牵引单元;设置于各所述牵引单元的通信网关通过列车总线通信连接;所述照明灯设置于各所述单车;所述HMI用于接收司机的输入指令;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HMI接收的输入指令或通过所述列车总线获取所述牵引单元的照明控制信息,确定被选单车及照明控制指令,根据所述照明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被选单车的照明灯的工作状态。

    配置车厢号的系统及方法、动力集中电动车组

    公开(公告)号:CN112572532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448655.7

    申请日:2020-12-11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置车厢号的系统及方法、动力集中电动车组,涉及轨道车辆的控制技术,用于克服相关技术中人工逐个配置拖车内各系统的车厢号导致配置效率低的问题。系统包括:报警显示终端、车厢级主机及车辆电气监控单元;报警显示终端用于接收输入的车厢号配置指令,根据车厢号配置指令配置自身的车厢号,将车厢号配置指令发送给车厢级主机;车厢级主机根据车厢号配置指令配置自身的车厢号,将车厢号配置发送给车辆电气监控单元;车辆电气监控单元根据车厢号配置指令配置自身的车厢号,将车厢号配置指令发送给烟火系统、轴温系统及车厢监控屏,以触发烟火系统、轴温系统及车厢监控屏分别根据车厢号配置指令配置自身的车厢号。

    一种软轴、制动装置及列车

    公开(公告)号:CN112211894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910625266.8

    申请日:2019-0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轴、制动装置及列车,属于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包括套管和多个链节。多个链节依次连接,并穿设于套管内,相邻链节可转动连接用于配合套管弯折,相邻链节的连接部为与套管内壁滑动配合的球体结构。制动装置及列车均采用了该软轴。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软轴,由多个链节依次连接,穿设于套管内,可沿套管滑动,相邻的链节铰接配合套管的弯折角度调节,同时相邻的链节的连接部位为球体结构,当多个链节沿套管滑动经过套管的直段和弯折段时,均能通过多个球体结构的弧面接触套管内壁,减少链节与套管的摩擦力,无需使用较大的力动拉多个链节,操作更加简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