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69652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76528.8
申请日:2012-03-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4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相变存储器的Sb-Te-Ti相变薄膜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本发明的Sb-Te-Ti新型相变存储材料,是在Sb-Te相变材料的基础上掺入Ti而成,掺入的Ti与Sb、Te均成键,其化学通式为SbxTeyTi100-x-y,其中0<x<80,0<y<100-x。当为Ti-Sb2Te相变存储材料时,Ti原子替代Sb原子的位置,且没有分相。现有的Sb-Te相变材料结晶过程以晶粒生长占主导,因此相变速率快,然而保持力不能满足工业要求。本发明的Sb-Te-Ti新型相变存储材料的结晶温度得到大幅度地升高,保持力提升,热稳定性增强;同时,非晶态电阻降低,晶态电阻升高;可广泛应用于相变存储器。
-
公开(公告)号:CN102534479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591390.6
申请日:2010-12-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晶Si-SbxTe1-x复合相变材料及制备方法,该复合相变材料由微晶态的Si和相变材料SbxTe1-x复合而成,其中0.1≦x≦0.9。可以利用PVD形成非晶Si-SbxTe1-x材料,然后在氢气气氛中退火形成微晶Si-SbxTe1-x复合相变材料,最后加热脱氢完成该材料的制备。本发明的微晶Si-SbxTe1-x复合相变材料中,微晶Si的存在能有效抑制氧化,阻碍Si与SbxTe1-x的相互扩散,具有更稳定的特性。同时微晶态的Si改变了相变中电流的分布,有利于降低功耗提高寿命,改善相变存储器的操作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414481B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0810203357.4
申请日:2008-11-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11C11/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SiSb复合材料的相变存储器单元,包括逻辑选通单元以及储存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存介质由SiSb材料构成,所述的逻辑选通单元为由n型的SiSb材料层和p型的半导体材料层组成的pn结二极管,所述的作为储存介质的SiSb材料中Si和Sb的原子比为10∶90或5∶95;对应的作为逻辑选通单元中的n型的SiSb材料层中,Si和Sb的原子比为90∶10或95∶5。。本发明采用n型的SiSb半导体与p型硅形成二极管结构,并采用较低硅含量的SiSb相变材料作为存储介质,形成1D1R结构(一个二极管和一个电阻),从而实现数据的存储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268224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010189145.2
申请日:2010-06-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9G1/02 , H01L21/3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氧化硅介电材料的化学机械抛光液,此化学机械抛光液以抛光液总重量为基准,包含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分:氧化硅抛光颗粒0.2-30wt%;表面活性剂0.01-4wt%;有机添加剂0.01-5wt%;pH调节剂和水性介质为余量;所述化学机械抛光液的pH值范围为9-12。本发明的化学机械抛光液氧化硅薄膜去除速率可控,可满足半导体应用中氧化硅介电材料在CMP工艺中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263041A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1010186449.3
申请日:2010-05-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224/16145 , H01L2224/73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键合法实现的多层堆叠电阻转换存储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造含有外围电路和电阻转换存储器的第一圆晶;制造表面有低电阻率重掺杂半导体层的第二圆晶;键合第一圆晶和第二圆晶,通过后续的工艺去除第二圆晶多余部分半导体,可采用背面腐蚀、抛光、或者退火剥离等工艺;继续在键合圆晶上制造选通单元和电阻转换存储单元,获得的多层堆叠电阻转换存储器中的重掺杂半导体为字/位线。本发明采用重掺杂的半导体字/位线取代金属字/位线,能够使工艺与电阻转换存储器工艺兼容,而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465383B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0810205004.8
申请日:2008-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9/872 , H01L21/82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多晶硅肖特基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电阻转换存储器的制造方法。多晶硅肖特基二极管包括多晶硅半导体层、及与多晶硅形成肖特基接触的金属层。所述半导体层为通过金属诱导法、或气相沉积法、或准分子激光脉冲法制备得到的多晶硅材料。所述金属层与多晶硅层之间形成稳定的肖特基接触,所述金属层为金属单质、或为合金。本发明通过多晶硅的沉积辅助以退火处理,使其与特定金属形成肖特基接触制造肖特基二极管,成本上具有竞争力,更有望在三维的立体电阻转换存储电路中得到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299454B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0810038907.1
申请日:2008-06-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征在于利用相变材料中各个原素之间不同的化学性能,在相变材料制备过程中通入适量反应气体,使相变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元素在材料生长过程中优先与反应气氛反应并形成固体化合物,与反应剩余相变材料形成复合材料:化合物将相变材料分隔成形状和大小可控的、均匀的、微小的区域,从而把相变材料的相变行为限制在小区域内,减小了相变材料的晶粒;同时因为形成的固体化合物与相变材料间“取长补短”,充分弥补了单一材料的缺点,产生了单一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越的性能。纳米复合相变材料应用到相变存储器中,不仅提升了相变存储器的加热效率,降低了器件的功耗,而且又提高了器件存储速度、数据保持能力等。
-
公开(公告)号:CN102011089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1010289914.6
申请日:2010-09-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制备纳米晶电阻转换材料和单元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沉积超薄的电阻转换存储材料薄膜,随后通过退火在基底上形成均匀的纳米晶,再者通过功能材料的沉积形成对纳米晶的包覆;重复上述三步,形成具有功能材料包覆的均匀的纳米晶电阻转换存储材料和单元。本发明提出的制备纳米晶电阻转换存储材料的工艺方法,可用于纳米晶电阻转换存储器,解决无法制备均匀纳米晶存储材料的难题。本发明能够大幅度提升存储器的性能,提升器件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32038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810033926.5
申请日:2008-02-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7/24 , H01L23/522 , H01L21/822 , H01L21/768 , G11C11/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C11/5678 , G11C13/0004 , G11C2213/71 , G11C2213/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相变存储芯片(PCRAM)的高密度相变存储单元结构、三维电路设计布局与制造工艺流程。本发明为了实现PCRAM芯片存储阵列的高密度,通过三维立体布局设计,把基于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的外围电路放在存储阵列的下面,上述外围电路晶片通过CMP(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实现平坦化。对P型或N型硅片进行外延技术形成N/P(或P/N)结,通过对准装置实现该硅片与上述CMOS硅片的低温键合,通过晶片剥离技术或背面减薄的技术实现CMOS片上的整片N/P(或P/N)结,接着在其之上制备可逆相变电阻,之后采用Cu互联,最后通过常规的封装技术实现整个芯片;从而整体实现三维立体1R1D芯片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1894771A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1010206329.5
申请日:2010-06-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多层堆叠电阻转换存储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造半导体第一晶圆;制造半导体第二晶圆;键合第一晶圆和第二晶圆;沉积第一电极材料;通过半导体工艺,在原第一晶圆顶部镶嵌的第一位线上方形成对应的多层结构单元;沉积绝缘介质材料;在所述基底上通过半导体工艺制造沟槽;填充存储材料,并进行回刻工艺,仅保留沟槽内的存储材料;填充第三金属材料层,并进行化学机械抛光平坦化,原位地、免光刻地在沟槽内形成第二字/位线。本发明提出的多层堆叠电阻转换存储器的制造方法,通过键合法实现多层堆叠电阻转换存储器的制造,工艺与电阻转换存储器工艺兼容,而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