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21633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10151864.X
申请日:2011-06-0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G01P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旋转轴相位差校准系统包括旋转轴转速的校准系统--用于校准测量旋转轴转速的仪器、旋转轴相位差校准系统一用于校准测量旋转轴相位差的仪器两个技术方案,属测量或计量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优点有:这种校准系统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对转速、相位差(扭矩)测试仪器进行校准的问题,为旋转轴转速和相位差(扭矩)测试仪器提供一个校准仪器及其校准精度,具有实用意义,能实现对一些如容栅、光栅、霍尔、磁栅、红外、光电、光电编码器等旋转轴转速测试仪及容栅、光栅、磁栅等旋转轴相位测试仪等进行校准;本发明的校准系统结构简单且灵活,旋转轴的转速可调,套筒可更换,套筒之间的距离也可调,操作方便,应用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1598619B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0910074592.0
申请日:2009-06-3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公开的压力传感器加速度效应的校准方法与校准装置属压力传感器技术领域,该校准方法是:通过施加系列不同的压力并采用霍普金森杆产生对应的不同系列激励加速度脉冲激励该压力传感器,通过测试仪器对应测得该压力传感器不同系列激励加速度效应,从而得出受压状态下加速度的灵敏度;其校准装置由霍普金森杆以及其杆前端面安装的波形整形器、末端面安装的密封式施压器和该密封式施压器上安装的被校准的压力传感器、光栅组成;优点有:这种压力传感器加速度效应的校准方法与校准装置开创了在动态条件、在高幅值压力、大加速度又不损坏传感器情况下对压力传感器进行校准,解决了该领域的一个技术难题,本发明的校准方法和校准装置值得采用和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1800532A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1010118052.0
申请日:2010-02-2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H03K17/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微型开关属微型电子开关技术领域,该微型开关包括外壳及其内的双角度倒置开关结构-有双角度的内锥体及其内的金属小球、光控的内锥体壁上的光路孔及光发射-接收机构、微型开关电路模块,组成一套完整的双角度倒置开关机构,控制该微型开关在倒置角度<20°时为“关”状态、在倒置角度>50°时为“开”状态,控制倒置稳定、可靠,该微型倒置开关是电源控制技术的关键技术,也是实现存储测试系统微功耗的关键部件,本发明的微型开关是上述技术的难点、热点、攻克点和创新点,这种微型开关微体积、微功耗、耐高低温、抗高冲击、抗振动,试用取得预期的效果,应用前景看好,值得采用和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1650884A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910075470.3
申请日:2009-09-1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G09B19/00
Abstract: 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实验仪器属教学实验仪器技术领域,该仪器增加了信号源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温度控制认知模块和仿真实验控制软件等,仪器优点有:采用无线方式通过外部计算机实现一机对多仪、或多机对一仪控制完成自动控制理论的种种教学实验,增加了师生互动能力和教学演示作用;采用仿真实验控制软件能独立于仪器硬件完成自动控制理论的种种仿真教学实验,能对比理论与实际实验数据的不同,掌握工程实际与理论的差别;脱离计算机或仿真软件的配合,仪器硬件也能独自完成自动控制理论的种种教学实验,保证了实验的灵活性;仪器软硬件结合完成自动控制理论的种种教学实验,软硬件相互依赖、配合,增加了实验的可靠性、方便性;该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实验仪器是换代产品,值得采用和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0540612C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710185383.4
申请日:2007-12-0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性减震橡胶及纳米磁性铁氧粒子,具体为纳米磁性铁氧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利用该纳米磁性铁氧粒子制备的磁性减震橡胶。以解决现有磁性粒子无法满足磁性减震橡胶的物理力学性能与磁性减震效果以及现有磁性减震橡胶材料选择、配比不合理的问题。将1.4~5.11g的FeCl3·6H2O、1.75~6g的FeSO4·7H2O和分子量为400~10000的0.00025mol的聚乙二醇加入到560ml蒸馏水中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制得具有一定形貌并被聚乙二醇包覆的纳米磁性铁氧粒子。磁性减震橡胶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天然橡胶15-60%,三元乙丙橡胶15-60%,纳米磁性铁氧粒子5-50%,硫化剂1-10%,硫化活性剂1-10%,硫化促进剂1-10%,防老剂0.1-5%,补强剂10-40%。
-
公开(公告)号:CN101186761A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申请号:CN200710185383.4
申请日:2007-12-0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性减震橡胶及纳米磁性铁氧粒子,具体为纳米磁性铁氧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利用该纳米磁性铁氧粒子制备的磁性减震橡胶。以解决现有磁性粒子无法满足磁性减震橡胶的物理力学性能与磁性减震效果以及现有磁性减震橡胶材料选择、配比不合理的问题。将1.4~5.11g的FeCl3·6H2O、1.75~6g的FeSO4·7H2O和分子量为400~10000的0.00025mol的聚乙二醇加入到560ml蒸馏水中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制得具有一定形貌并被聚乙二醇包覆的纳米磁性铁氧粒子。磁性减震橡胶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天然橡胶15-60%,三元乙丙橡胶15-60%,纳米磁性铁氧粒子5-50%,硫化剂1-10%,硫化活性剂1-10%,硫化促进剂1-10%,防老剂0.1-5%,补强剂10-40%。
-
公开(公告)号:CN112648895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011503248.1
申请日:2020-12-1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引信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弹体力磁效应的侵彻计层方法,在侵彻弹体的内部安装起爆控制系统,其包括磁传感器、电源模块、适配电路模块和处理识别电路模块,铁磁材料的侵彻弹体穿过每层硬目标靶板时,受到冲击阻力作用,产生力磁效应,引起侵彻弹体表面漏磁场的磁场强度变化,将磁信号作为穿层信号,通过磁传感器对产生的磁信号进行检测,对该实测的正弦脉冲式模拟电压信号进行预处理之后通过模数转化后送至处理识别电路模块,经数字滤波处理后得到正弦脉冲式电压信号,通过识别脉冲电压信号的个数实现计层。本发明能为武器侵彻地下目标时提供准确有效的计层起爆控制信号,提高武器装备的智能化和毁伤效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022700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13591.7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K9/62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融合改进CLBP和感受野理论的煤岩图像识别分类方法,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首先,对煤岩图像进行灰度值转化,提取灰度图像的每一点像素值形成像素值矩阵,再使用中值处理的方法就像素矩阵进行降噪的操作,以增强算法的抗噪性能,在中值处理后得到的新的像素矩阵基础上,引入改进的完备局部二值模式(CLBP)图像特征描述子进行煤岩特征提取,最后使用网络模型进行识别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在煤岩数据库中对于煤岩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4%,并且识别速率也比原始算法更优秀,本发明能有效的解决原始算法识别效率低下的问题,在煤岩识别的方法中能够高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701979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007746.1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G01M7/08
Abstract: 宽脉冲高g值加速度试验系统和试验方法及应用,属于冲击校准和试验技术领域,宽脉冲高g值加速度试验系统包括宽脉冲高g值加速度脉冲发生器、全光纤干涉速度测量仪、弹体软回收装置,试验方法是由爆燃发射药快速燃烧产生的气体推动弹丸在短管炮内产生幅值20000~150000g、脉冲宽度1~5ms的激励加速度脉冲信号,为高g值加速度计的校准及弹载电子仪器的抗冲击性能研究提供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该试验装置和方法技术性能先进,可应用于:高g值加速度计的溯源性校准、弹载电子仪器在高g值冲击环境下的存活性研究等。该试验装置的优点是能够准确获取弹丸在发射过程中的加速度,并实现了射弹在高速飞行条件下的微损伤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278145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1570687.4
申请日:2020-12-2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F42B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试验弹丸测试领域技术领域,涉及试验弹丸无损回收,具体为一种高速试验弹丸的多级软回收方法及其辅助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其包括使高速试验弹丸依次射入第一级气液混合匀减速段、第二级液体减速段和第三级柔性固态混合物减速段,以实现高速试验弹丸的无损回收。通过该方法能实现高速试验弹丸的无损回收,而且回收距离短;该辅助装置制作成本低,通过气泡发生器以及气泵调整每小段的气液混合比使密度达到需要的数值,保证了高速试验弹丸射出第一级气液混合匀减速段后,减速至可安全回收的低速状态,再通过第二级液体减速段和第三级柔性固态混合物减速段进一步保证高速试验弹丸减速直至静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