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带连铸侧封压紧机构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247085B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010926639.8

    申请日:2020-09-0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带连铸侧封压紧机构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冶金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薄带连铸侧封压紧机构在压紧侧封板的过程中,不能既保证侧封板与连铸熔池之间不漏液,又能尽可能减小侧封板磨损速度延长浇注时长的问题而发明。该方法主要包括:检测侧封板的实时压紧力;如果实时压紧力不小于预置压紧力阈值,则根据开口度PID控制算法,计算伺服阀的动态开口度,将动态开口度发送至伺服阀;获取油缸的当前缸杆位移;计算当前缸杆位移的当前磨损率;根据压紧力PID控制算法,计算侧封板的目标压紧力;根据开口度PID控制算法,计算伺服阀的动态开口度,将动态开口度发送至伺服阀。本发明主要应用于薄带连铸浇注的过程中。

    基于CCD液位检测的薄带连铸熔池液位控制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180997B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011064926.9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CD液位检测的薄带连铸熔池液位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其中方法包括:通过CCD液位检测系统检测熔池不同位置的液位高度,并将不同位置的液位高度输入到液位高度数据处理模型中,得到熔池内的实时液位高度;将熔池内的实时液位高度和目标液位高度分别输入到熔池液位高度与熔池内钢液体积之间的对应函数中,得到实时钢液体积和目标钢液体积;根据实时钢液体积和目标钢液体积,得到钢液体积变化速率,并在开浇时根据钢液体积变化速率对铸辊拉速进行闭环控制;当铸辊拉速和熔池内的实时液位高度达到预设的稳定状态后,采用过程参数PID控制器控制熔池内的液位高度,使熔池液位保持稳定状态。上述方法可以提高熔池液位控制精确性。

    改善中厚壁无缝钢管在线冷却工艺组织均匀性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89880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0356777.7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中厚壁无缝钢管在线冷却工艺组织均匀性的控制方法,主要目的是改善在线冷却工艺中厚壁钢管厚度方向上的组织均匀性。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为:该方法通过传送辊道、冷却装置、翻管机构和控制系统实现,该方法通过控制钢管在斜辊道上往返运行,从而实现通过冷却装置对钢管进行多次冷却,将钢管按照设定的冷却路径冷却至目标温度,实现厚度方向上温度均匀控制,从而提高了钢管厚度方向上的组织均匀性,进而保证了钢管的性能。

    一种高强韧性钒氮微合金化热轧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2591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38992.1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强韧性钒氮微合金化热轧钢管及其制造方法,属于钢铁生产领域。该高强韧性钒氮微合金化热轧钢管包括的化学元素及其质量分数为:C:0.15~0.45%,Si:0.1~0.6%,Mn:1.0~1.8%,P:0.001~0.02%,S:0.001~0.02%,Al:0.005~0.05%,V:0.05~0.25%,N:0.008~0.028%,Ti:0.005~0.05%,Mg:0.001~0.01%,O:0.001~0.0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制造方法为:对钢管成分和夹杂物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冶炼中在钒氮微合金化基础上,引入的特殊夹杂物细化组织,并结合轧管工艺的改进,能够在减少复杂热处理工艺和不添加大量贵重合金下进行生产,实现钢管轧态强韧性能的协同提升。

    一种低屈强比2000MPa级超高强度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59290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86691.0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屈强比2000MPa级超高强度钢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超高强度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2%‑0.4%,Mn:5%‑9%,Si:1%‑2%,V:0.1%‑0.3%,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其中,所述超高强度钢的Ms点低于250℃。本发明采用低成本Fe‑C‑Si‑Mn‑V低合金中锰成分,通过物理冶金控制原奥氏体结构,以诱导具有织构特征的马氏体相变,进而控制马氏体亚结构和微观织构,使得组织具有层状结构等特征,从而实现结构增塑,同时,结合亚稳奥氏体的控制,实现低屈服强度以及相变诱导塑性效应,最终实现材料的强塑性提升。本发明提供的超高强度钢屈强比低于0.6,抗拉强度大于2000MPa,断后延伸率>10%,可保证材料的冷成型,解决超高强度材料成型困难的问题,拓宽其应用领域。

    一种用于双辊薄带连铸机的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222365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0971860.5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辊薄带连铸机的冷却装置,包括箱体、冷却水机构和氮气喷射机构,箱体位于双辊薄带连铸机的下方,且双辊薄带连铸机制备的薄带可伸入到箱体内;冷却水机构设在箱体的侧壁上;氮气喷射机构用于对薄带的表面降温、以及使薄带处于氮气氛围内,氮气喷射机构包括设在箱体的侧壁上并位于薄带的两侧的氮气喷射组件,氮气喷射组件可喷射出向下倾斜的氮气,使薄带在氮气气流的作用下保持竖直。本发明所提供的冷却装置可对初始形成后的薄带表面温度进行控制的同时,还能够使薄带在限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向下垂直输送,同时,设在箱体侧壁上的冷却水机构还能避免冷却装置在高温辐射环境下发生变形的问题。

    基于CCD液位检测的薄带连铸熔池液位控制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180997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64926.9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CD液位检测的薄带连铸熔池液位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其中方法包括:通过CCD液位检测系统检测熔池不同位置的液位高度,并将不同位置的液位高度输入到液位高度数据处理模型中,得到熔池内的实时液位高度;将熔池内的实时液位高度和目标液位高度分别输入到熔池液位高度与熔池内钢液体积之间的对应函数中,得到实时钢液体积和目标钢液体积;根据实时钢液体积和目标钢液体积,得到钢液体积变化速率,并在开浇时根据钢液体积变化速率对铸辊拉速进行闭环控制;当铸辊拉速和熔池内的实时液位高度达到预设的稳定状态后,采用过程参数PID控制器控制熔池内的液位高度,使熔池液位保持稳定状态。上述方法可以提高熔池液位控制精确性。

    一种薄带连铸布流水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157231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0971883.6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带连铸布流水口装置,包括流水口本体、均流孔和翼缘,流水口本体设有中空的内腔;多个均流孔在流水口本体上水平向上倾斜设置,并与流水口本体的内腔连通;翼缘设在流水口本体上,用于固定流水口本体,并使多个均流孔位于双辊结晶器的熔池内。本发明通过在流水口本体上水平向上倾斜设置多个与流水口本体的内腔连通均流孔,并翼缘对流水口本体固定使多个均流孔位于双辊结晶器的熔池内,使位于流水口本体内的钢液从均流孔注入到熔池内时,熔池的液面及温度场保持稳定,进而为铸轧工艺及液面控制检测提供保障。

    一种连铸熔池液位检测系统及连铸熔池液位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3349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00317.9

    申请日:2020-08-1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铸熔池液位检测系统及连铸熔池液位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CCD针孔相机,CCD针孔相机包括一对,CCD针孔相机安装于连铸熔池上方底座位置;相机控制器,相机控制器通过电缆与CCD针孔相机连接;相机冷却外壳,CCD针孔相机设置于相机冷却外壳中,冷却外壳外端包括水冷接口和气冷接口,相机冷却外壳还包括水道夹层,水道夹层与水冷接口连通,通过水冷接口向水道中注入冷却水以使冷却水在水道中循环;气管,气管与气冷接口连接,连接CCD针孔相机与相机控制器的电缆穿过气管;工控机,工控机与相机控制器通过以太网连接,工控机用于通过相机控制器获取CCD针孔相机采集的图像信息,以及基于图像信息分析连铸熔池的液位信息。

    淬火至贝氏体区获得Q&P组织的热轧Fe-Mn-Al-C钢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54622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811467707.8

    申请日:2018-12-0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淬火至贝氏体区获得Q&P组织的热轧Fe‑Mn‑Al‑C钢及制造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热轧Fe‑Mn‑Al‑C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0.22~0.25%C,2.8%~3.2%Mn,1.8~2.2%Al,余量为Fe。通过成分设计,控制相变动力学,实验钢冷却至Ms温度以上,随后缓慢冷却时避免充分的贝氏体相变,获得马氏体/贝氏体为基体的组织。实验钢在控制轧制后在线空冷至500‑550℃,随后炉冷至室温,最终获得少量铁素体、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的复相Q&P组织,抗拉强度>1050MPa,延伸率>20%。从而,解决热轧Q&P钢低温淬火不易控制的难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