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层转移和离子注入技术制备SGOI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66875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189313.8

    申请日:2010-06-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绝缘体上锗硅(SGOI)材料的方法。首先在体硅上外延Si1-xGex/Siepi/Si1-yGey结构的多层材料,其中0<x<1,0<y<1,Si1-xGex为外延材料的上表面。控制外延的Si1-xGex和Si1-yGey薄膜的厚度,使其都小于临界厚度,以保证这两层薄膜都是完全应变的。然后使用层转移的方法将Si1-xGex/Si/Si1-yGey转移到一个SiO2/Si结构的支撑材料上,形成Si1-yGey/Si/Si1-xGex/SiO2/Si结构的多层材料。使用选择性腐蚀的方法去掉顶层的Si1-yGey,最后通过离子注入及退火,使得材料中的Si1-xGex发生弛豫,相应的顶层Si发生应变,得到Si/Si1-xGex/SiO2/Si的SGOI材料。

    一种利用层转移技术制备绝缘体上锗硅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66874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189312.3

    申请日:2010-06-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层转移技术制备绝缘体上锗硅(SGOI)材料的方法。首先在体硅上外延Siepi/Si1-xGex结构的多层材料,其中0<x<1,Siepi为外延材料的上表面。控制外延的Si1-xGex薄膜的厚度,使其小于临界厚度,以保证这层薄膜是完全应变的。然后使用层转移的方法将Siepi/Si1-xGex转移到一个SiO2/Si结构的支撑材料上,形成Si1-xGex/Siepi/SiO2/Si结构的多层材料。通过退火,使得材料中的Si1-xGex发生弛豫,弛豫过程中产生的位错主要分布在Siepi中,使得Si1-xGex保持了较高的晶格质量,然后通过外延的方法在Si1-xGex上继续外延一层Si薄膜,该薄膜将保持应变,最终得到Si/Si1-xGex/Siepi/SiO2/Si的SGOI材料。

    制备绝缘体上硅材料的内热氧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88331B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0810202084.1

    申请日:2008-10-31

    Inventor: 欧欣 王曦 张苗

    Abstract: 一种制备绝缘体上硅材料的内热氧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单晶硅衬底;在单晶硅衬底中注入缺陷引入离子,从而在单晶硅衬底中形成缺陷空洞层,以及位于缺陷空洞层表面的顶层硅;在缺陷空洞层表面的顶层硅中形成扩散通道;将单晶硅衬底在含氧气氛中进行退火。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单晶硅衬底中注入缺陷引入离子,从而在单晶硅衬底中形成缺陷空洞层,缺陷空洞层作为氧化硅团聚体形核提供了高密度的形核中心,加速了氧化硅团聚体的形核和长大,减少或完全代替注氧隔离工艺(SIMOX)中形成连续二氧化硅绝缘埋层中氧的注入剂量。同时,缺陷空洞层中的空体积将吸收由于氧化硅团聚体形成而产生的体积膨胀效应,减少顶层硅与BOX层界面的应力,提高SOI材料的质量。

    制作绝缘体上硅材料的隔离氧注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77963A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810204676.7

    申请日:2008-12-16

    Inventor: 欧欣 张苗 王曦

    Abstract: 一种制作绝缘体上硅材料的隔离氧注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单晶硅衬底;在单晶硅衬底中注入缺陷引入离子;在单晶硅衬底中注入氧离子;对注入缺陷引入离子和氧离子后的单晶硅衬底进行退火处理;所述注入缺陷引入离子的步骤在注入氧离子的步骤之前或者之后实施。注入深度与缺陷引入离子的注入深度相同或靠近。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缺陷引入离子注入形成的微空洞可以俘获氧离子,提高绝缘埋层的完整性,从而降低形成连续埋层所需氧的注入剂量。降低由于二氧化硅形成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所形成的应力和顶层硅中的缺陷。提高了氧从退火气氛向埋层的扩散效率,提高顶层硅与埋层之间的界面质量,提高埋层的抗击穿性能。

    一种晶体管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7805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110321724.6

    申请日:2021-03-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晶体管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基底;形成石墨烯层于基底的上表面;形成源漏电极层及栅极结构于石墨烯层的上表面;形成支撑层;将由源漏电极层、栅极结构及支撑层组成的复合结构从石墨烯层表面机械剥离;将复合结构转移至目标衬底;去除支撑层,并使源漏电极层及栅极结构留在目标衬底的表面。本发明通过在石墨烯上沉积电极层及栅介质层,利用石墨烯与电极层、栅介质层间较弱的范德华接触易于剥离的特点,实现晶体管结构的剥离,并转移至任意目标衬底形成范德华接触,扩展了晶体管结构的可应用范围,减少了晶体管结构制作过程对目标衬底材料的损伤,有助于提高器件性能,并降低制作成本。

    一种顶栅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078053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110331144.5

    申请日:2021-03-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顶栅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基底,并依次形成石墨烯层、栅介质层、至少一栅电极层及支撑层;将由栅介质层、栅电极层及支撑层组成的叠层结构从石墨烯层表面机械剥离;将叠层结构转移至目标衬底,栅介质层与目标衬底的表面接触;去除支撑层,并使由栅介质层及栅电极层组成的顶栅结构留在目标衬底的表面。本发明通过在石墨烯上制作顶栅结构,利用石墨烯与栅介质材料间较弱的范德华接触易于剥离的特点,实现任意顶栅结构的剥离,并转移至任意目标衬底形成范德华接触,扩展了顶栅结构的可应用范围,减少了顶栅结构制作过程对目标衬底材料的损伤,有助于提高器件性能,并降低顶栅结构的制作成本。

    一种薄膜材料集成方法
    19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97508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04165.4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材料集成方法,包括提供一基底;形成石墨烯层于所述基底的上表面;形成至少一功能材料层于所述石墨烯层的上表面;形成刚性临时基底层于所述石墨烯层的上表面,所述刚性临时基底层覆盖所述功能材料层;将由所述刚性临时基底层、所述功能材料层组成的叠层结构从所述石墨烯层表面机械剥离;将所述叠层结构转移至目标衬底,所述功能材料层与所述目标衬底的表面接触;去除所述刚性临时基底层,并使所述功能材料层留在所述目标衬底的表面。本发明通过选用刚性临时基底,有利于减小功能材料层在工艺过程中的变形,实现与目标衬底的晶圆级对准集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