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97243B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0910071581.7
申请日:2009-03-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9C70/30 , B29C70/54 , B29B13/06 , B29B15/10 , B29C33/38 , C08L63/00 , C08L79/00 , B29L31/06 , B29K307/04
Abstract: 碳纤维复合材料桅杆的制造方法,它涉及一种桅杆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为解决现有金属桅杆的质量大、强度低、稳定性不好,限制了船的快速航行的问题。实现本发明的步骤:一、设计制备芯模;二、将干燥的碳纤维浸渍于树脂混合液中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三、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芯模上逐层缠绕;四、加热固化;五、拆除芯模后即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桅杆的毛料,去除毛料两端的加工长度,去除毛刺,即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桅杆。由于本发明的桅杆是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使得本发明的桅杆的重量比金属桅杆的重量减轻43.4%,又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是层层交叉缠绕,因此提高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桅杆的强度,增加了帆船的稳定性,使得帆船能够快速航行。
-
公开(公告)号:CN1793872B
公开(公告)日:2010-05-05
申请号:CN200510131351.7
申请日:2005-12-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微小区域残余应力的无损检测方法,涉及一种测量方法。现有残余应力测量方法存在耗时长、需要应用高角度衍射峰的缺点。本发明方法为,利用XRD2设备对待测残余应力的样品测量后获得XRD2面探图谱,然后对所得图谱进行处理,得到相应一组hkl衍射峰的衍射角(2θ)随着德拜环张角(x)变化的数据{xi,2θi},最后用线性函数拟合数据得到相应的直线,由拟合得到直线的斜率与残余应力之间的关系,即可计算出所测量样品该微小区域的残余应力。本发明方法不仅可以实现材料微小区域残余应力的测量,而且可以快速地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结果,另外,利用设备可调节X射线有效穿透深度的特点,可获得残余应力沿表面法线方向的分布,利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586951A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910072147.0
申请日:2009-05-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B21/08
Abstract: 一种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封头厚度预测方法,它涉及一种压力容器封头厚度预测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方法不能够准确地预测封头段的厚度的问题。本发明所述预测方法的步骤为:根据极孔两个带宽范围内所有纱带总体积保持不变条件,建立厚度预测模型:t(r)=m 1 ×r 0 +m 2 ×r 1 +m 3 ×r 2 +m 4 ×r 3 ;由边界条件求解待定系数m i (i=1,2,3,4);给定任意点处的纬度圆半径r,代入上述模型即可得出封头段该点处的厚度。利用该方法可有效预测封头段厚度,特别是极孔周围两个带宽内的厚度分布情况,从而为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提供精确的有限元建模。试验证明,本发明方法预测结果比传统的经验公式(双公式法)更加符合实际的厚度分布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1266206A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号:CN200810064455.4
申请日:2008-05-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缠绕纤维与芯模表面间摩擦系数的测量方法,涉及纤维缠绕成型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领域。目的是解决现有的方法测量缠绕纤维与芯模表面之间摩擦系数误差大的问题。本发明的测量步骤包括一、制造芯模;二、测量纤维带与芯模外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μ(r),将设计好的芯模装夹在纤维缠绕机上;纤维缠绕机做匀速旋转运动,丝嘴做匀速直线运动,将纤维带沿芯模母线方向缠绕到芯模上,当纤维带缠绕到某点打滑时,确定该点处r的数值,代入上式,求得该点的摩擦系数μ(r)。本发明利用预先设计的芯模进行摩擦系数测量的优点是只需通过简单的机械控制就能够保证测量的稳定性,减小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793872A
公开(公告)日:2006-06-28
申请号:CN200510131351.7
申请日:2005-12-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微小区域残余应力的无损检测方法,涉及一种测量方法。现有残余应力测量方法存在耗时长、需要应用高角度衍射峰的缺点。本发明方法为,利用XRD2设备对待测残余应力的样品测量后获得XRD2面探图谱,然后对所得图谱进行处理,得到相应一组(hkl)衍射峰的衍射角(2θ)随着德拜环张角(x)变化的数据{xl,2θl},最后用线性函数拟合数据得到相应的直线,由拟合得到直线的斜率与残余应力之间的关系,即可计算出所测量样品该微小区域的残余应力。本发明方法不仅可以实现材料微小区域残余应力的测量,而且可以快速地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结果,另外,利用设备可调节X射线有效穿透深度的特点,可获得残余应力沿表面法线方向的分布,利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38863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407155.2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1R31/08 , G06N3/0464 , G06Q50/06 , G06F18/2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是多分布式电源微电网控制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故障特征和多源信息的微电网自适应故障识别方法,其步骤包括:步骤1构建故障特征模型,步骤2生成故障预处理样本,步骤3生成故障告警信息,步骤4求解模型与识别故障。利用下垂控制曲线获得参考频率和电压,同时利用不对称故障分析法和对称分量法构建故障数学模型;利用电压幅值和电流相位检测法监测电压和电流波形,同时利用梯度相似可视化法生成故障样本;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处理故障和生成故障告警,同时利用故障告警构建故障识别模型;利用量子粒子群算法对模型求解,同时利用求解结果获得保护故障识别结果。本发明具有方法步骤科学,控制过程可靠,自适应特性好和故障识别精准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358416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171169.2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董永康 , 夏猛 , 杜学新 , 夏小萌 , 陈佟 , 杨悦 , 王颖 , 邓月 , 李树辰 , 张昉熠 , 李灿 , 李扬 , 梁正晗 , 张帅 , 章毅 , 郭瑜 , 王甜甜 , 张佐星 , 房芳 , 朱国栋 , 杨洋 , 秦浩庭 , 伍文城 , 杨帆 , 陈谦 , 刘毅 , 付浩 , 王海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OTDR应变测量的OPGW光缆弧垂监测方法及系统,涉及光缆弧垂监测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弧垂监测方案中成本高、需要供电等问题。本发明的技术要点包括:基于BOTDR采集架设在等高杆塔上且形态满足悬链线方程的OPGW光缆在固定时间间隔的布里渊谱;对固定时间间隔的布里渊谱进行处理,获取布里渊频移变化量和引下线处由温度引起的布里渊频移变化量,进而解调出OPGW光缆应变;根据OPGW光缆应变计算获取光缆伸长量,进而获取伸长后的光缆长度;根据伸长后的光缆长度计算对应的光缆弧垂;判断光缆弧垂是否大于安全弧垂长度,若大于则进行预警。本发明使用BOTDR实现OPGW光缆应变解调,通过监控光缆的应变变化计算弧垂量,可在弧垂过大时及时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621801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84454.8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8J7/12 , C08J3/075 , C08L51/00 , C08F261/04 , C08F220/06 , C08F220/36 , G01N27/327
Abstract: 一种兼具高粘附抑菌性和导电稳定性的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属于柔性生物电子材料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高粘附抑菌性和导电稳定性的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在已有三维网络水凝胶结构中后引入硼砂,PVA—硼砂间的多重动态相互作用,增强了凝胶强度,并且由于离子的导电性,经处理后凝胶整体的导电性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本发明制备的材料具有类似于组织的柔软性,强粘附性,高抑菌性以及稳定的导电性;且其制备简单,方法可控,方便大规模以及定制化生产;采用的原料方便易得,绿色环保,制备的样品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5177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273310.1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as9蛋白抑制剂及其应用。本发明的Cas9蛋白抑制剂来源于Nme物种的AcrIIC1,其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序列。该Cas9蛋白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Cas9酶活性,从而抑制CRISPR‑Cas9切割特定基因,可以调控CRISPR‑Cas9发挥功能的时间;而且与野生型的AcrIIC1蛋白相比,该Cas9蛋白抑制剂不论是在氧化环境或者还原环境下,均可以发挥对Cas9的抑制作用,较野生型的AcrIIC1蛋白的应用(仅在还原态时发挥作用)范围更广,而且具有比野生型AcrIIC1更加稳定的抑制Cas9切割DNA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191968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011096304.4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纳米焊料界面冶金的封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基板的表面沉积钎料,然后清洗并干燥;步骤S2,将纳米焊料覆盖于钎料的表面形成焊接层,将芯片表贴于焊接层上形成堆叠结构;步骤S3,对步骤S2形成的堆叠结构进行烧结形成互连焊点;其中,烧结的温度不小于钎料的熔点温度。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封装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纳米焊料在焊接时的界面润湿性能,加速界面的元素扩散与反应,提高焊点的界面可靠性。另外,该封装方法形成的封装结构,界面会形成连续的金属间化合物层,焊点的熔点远高于传统钎料,且在服役时,可以有效阻止氧气的侵入和界面的元素扩散,保障焊点的高温服役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