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2835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19060.3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广东海龙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IPC: B32B13/02 , C04B28/14 , C04B28/32 , C04B30/02 , C04B38/00 , C04B41/66 , C04B41/62 , H01M10/658 , H01M10/659 , H01M10/625 , H01M10/613 , B32B9/04 , B32B13/14 , B32B17/02 , B32B17/12 , B32B13/12 , B32B27/28 , B32B38/00 , B32B38/08 , B32B38/16 , B32B37/00
Abstract: 一种新能源电池用超薄复合隔热板,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隔热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新能源电池隔热材料不能兼顾隔热阻燃与低密度低厚度的问题。新能源电池用超薄复合隔热板由吸热板和纤维增强气凝胶板组成。本发明用于新能源电池用超薄复合隔热板。
-
公开(公告)号:CN11982503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63307.4
申请日:2025-01-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广东海龙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复合相变材料真空绝热板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PCM‑VIPs存在隔热性能不佳、PCM封装难、循环使用性能衰减的问题。复合相变材料真空绝热板:由真空绝热板单元层、复合相变材料单元层和填充材料组成;填充材料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真空绝热板单元层及复合相变材料单元层;真空绝热板单元层由多个真空绝热板矩形阵列设置;复合相变材料单元层由多个复合相变材料板组合而成;所述的真空绝热板与复合相变材料板错缝布置。方法:一、复合相变材料板的制备;二、组装和填充。本发明用于复合相变材料真空绝热板及其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920754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19964.5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16B15/20
Abstract: 基于残基侧链低熵水合层之间相互吸引关系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属于结构生物学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目前蛋白质折叠结构的预测方法存在预测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所述基于残基侧链低熵水合层之间相互吸引关系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是利用水熵力实现蛋白质结构预测;预测是基于蛋白质一级结构预测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水熵力是指氨基残基侧链低熵水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吸引力;相互作用吸引力是指低熵水合层的低熵水分子的熵增驱动了氨基酸残基侧链之间的侧向贴合;侧向贴合是指两个残基侧链处于接近平行的状态。本发明用于蛋白质的结构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221988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236773.3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8J7/04 , B25J9/00 , C08L67/04 , C08L67/02 , C09D101/02
Abstract: 一种基于墨鱼汁和纳米纤维素的光/湿响应驱动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材料科学领域。所述光/湿响应驱动器包括墨鱼汁纳米颗粒/纳米纤维素复合膜和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膜,墨鱼汁纳米颗粒/纳米纤维素复合膜附着在生物降解聚合物膜上。所述方法为:从墨鱼墨囊中提取墨鱼汁并搅拌均匀,通过多次离心得到墨鱼汁纳米颗粒。将墨鱼汁纳米颗粒和纳米纤维素按一定质量比在水中混合,并在加热台上继续搅拌得到浓缩混合溶液。通过刮涂工艺将浓缩混合溶液刮涂在聚合物薄膜上。室温干燥后从刮涂平台上取下光/湿响应驱动器。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双层结构光/湿响应驱动器可以在光照或环境湿度变化时产生可逆的弯曲变形,响应速度快且驱动变形程度大。
-
公开(公告)号:CN118108972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236775.2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生物质油墨打印的光响应螺旋驱动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材料科学领域,所述光响应螺旋驱动器包括墨鱼汁纳米颗粒/纳米纤维素油墨层和柔性聚合物层,所述墨鱼汁纳米颗粒/纳米纤维素油墨层的油墨线条等间距平行打印在柔性聚合物薄膜上。所述方法为:将墨鱼汁在室温下搅拌均匀,通过多次离心得到墨鱼汁纳米颗粒。将墨鱼汁纳米颗粒与纳米纤维素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均匀后加热搅拌浓缩得到高粘度复合油墨。通过3D打印技术将复合油墨线条呈一定角度等间距平行打印在柔性聚合物薄膜上,干燥即可。本发明得到的光响应螺旋驱动器在光照时可以实现可逆且可控的螺旋变形,响应速度快,变形程度大。
-
公开(公告)号:CN118111598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36801.1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L1/22 , G01L3/00 , B29C64/386 , B33Y50/00 , B33Y80/00
Abstract: 一种基于螺旋拉压转换结构的压力扭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传感器制备领域。方法是:制备应变传感单元;设计并制备螺旋拉压转换结构,建立压缩—旋转—拉伸转换关系;对应变传感单元和螺旋拉压转换结构进行组装,制备压力扭矩传感器。本发明以可拉伸二维材料薄膜为传感单元,通过螺旋拉压转换结构转换压缩、旋转和拉伸行为,使传感结构能够响应压力和扭转信号。改变螺旋压头的角度和直径的变刚度设计使多功能传感结构具有高灵敏度、宽量程、快响应性和可靠性。开放式结构使传感器能在水下环境稳定工作。所设计的螺旋拉压转换结构可以应用于多种压力扭矩传感器,经过组装制备的压力传感器可以通过建立的压缩—旋转—拉伸关系对其性能进行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8108972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36775.2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生物质油墨打印的光响应螺旋驱动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材料科学领域,所述光响应螺旋驱动器包括墨鱼汁纳米颗粒/纳米纤维素油墨层和柔性聚合物层,所述墨鱼汁纳米颗粒/纳米纤维素油墨层的油墨线条等间距平行打印在柔性聚合物薄膜上。所述方法为:将墨鱼汁在室温下搅拌均匀,通过多次离心得到墨鱼汁纳米颗粒。将墨鱼汁纳米颗粒与纳米纤维素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均匀后加热搅拌浓缩得到高粘度复合油墨。通过3D打印技术将复合油墨线条呈一定角度等间距平行打印在柔性聚合物薄膜上,干燥即可。本发明得到的光响应螺旋驱动器在光照时可以实现可逆且可控的螺旋变形,响应速度快,变形程度大。
-
公开(公告)号:CN11808452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88503.X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对打印单丝封孔增强3D打印多孔陶瓷框架力学性能的方法,涉及一种增强3D打印多孔陶瓷框架力学性能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在空气气氛下预陶瓷聚合物裂解形成的陶瓷具有不规则、大尺寸孔洞以及力学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中加入能高温熔融的填料如硼粉,硼粉在高温下氧化后形成含硼氧化物,并以熔融状态带动物质迁移,从而对空气气氛下的3D打印单丝进行封孔处理,使原本存在空心结构和裂纹的单丝内部逐渐变为实心,最终使得由单丝相互搭接的框架整体力学性能明显提升。本发明的封孔工艺简单,无需对打印单丝孔洞进行额外的浸渍填充处理,提高了空气气氛裂解下的打印框架力学性能,拓宽聚合物衍生陶瓷的适用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765858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370409.8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3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纤维质隔热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场辅助制备有序结构莫来石纤维质隔热材料的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配置浆料,将短切莫来石纤维分散到由去离子水、硅溶胶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形成浆料;步骤2、带电场制品池的搭建和施加电场:步骤2‑1确定施加电场参数,电源电压范围为50~90V,电场强度范围为5000~9000V/m;步骤2‑2、带电场制品池的搭建;步骤2‑3、施加电场,确保全部纤维均在电场中完成旋转;步骤3、压制成型,得到湿坯;步骤4、冷冻和冷冻干燥,得到固态生坯。通过上述方法,解决了有序结构陶瓷纤维质材料制备困难的问题,本发明构建有序结构的莫来石纤维质隔热材料,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隔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51218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138581.X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蛋白质表面低熵水合层识别的蛋白质‑蛋白质对接方法及装置,涉及蛋白质‑蛋白质对接结构的预测方法及装置。为了解决目前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存在蛋白质对接位点预测不准确的问题。本发明将蛋白质表面疏水基团和含少量氧原子、氮原子的疏水基团以及蛋白质表面形成分子内氢键的某些亲水基团识别为低熵区域。在计算机程序里根据蛋白质表面低熵水合层理论改变蛋白质某些氮、氧亲水原子为疏水碳原子,然后将蛋白质表面切割为多个平面,在每个平面内选出处于疏水连通区域的原子,分别计算每个疏水连通区域表面原子的面积和形状,选出疏水连通面积最大的平面,将该连通区域作为可能的对接位置,对蛋白质‑蛋白质对接位点进行预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