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2549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19491.5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物弥散强化不锈钢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结合了气固两相流与真空喷射沉积技术的富氧前驱剂载入复合材料的方法。该工艺能够在负压环境下,通过气固两相流的驱动,实现富氧前驱剂在不锈钢基体中的喷射沉积锭坯制备,在通过热处理、真空自耗、锻造和热轧工艺实现纳米氧化物弥散析出强化钢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952549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19487.9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及辐射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中子屏蔽钢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负压环境下的气固两相流驱动机制,实现B4C/304不锈钢复合材料的高效喷射成形,B4C陶瓷颗粒被均匀分散并嵌入304不锈钢基体,得益于气固两相流的强大驱动力,B4C颗粒与基体之间形成了牢固的界面结合。该工艺结合气体雾化与固相介质颗粒,形成气固两相混合流,大幅提升雾化效率,细化粉末粒径,优化增强相分布,为高性能热中子屏蔽钢复合材料制备开辟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1589884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010356327.8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1B4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轧无缝钢管在线冷却工艺的内壁冷却系统和冷却方法,涉及热轧无缝钢管生产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保证钢管厚度方向的冷却均匀性。该系统包括自动化控制装置、多个喷水装置和至少一个吹气装置;吹气装置包括设置有进气口和多个第一喷嘴的主体,多个第一喷嘴的第一喷嘴组中每个喷嘴的中心线和第二喷嘴组中每个喷嘴的中心线分别与水平面具有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大于第二夹角,进气口与压缩气源连通;喷水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和设置于其上的管体,管体一端与分流集水管连通,另一端设置有喷头,喷头具有多个第二喷嘴,多个第二喷嘴分别与管体呈不同角度设置;自动化控制装置分别与压缩气源、喷头和升降机构电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814306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581578.4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1B37/5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铸带厚度的预测与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基于第一数据矩阵确定目标时刻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数据矩阵中包括多个时刻的第一参数;基于预设数据对齐算法确定目标时刻的第二参数,第二参数包括凝固系数以及轧制系数;基于第一参数、第二参数以及预先构建的凝固‑轧制耦合模型确定铸辊中心连线中点处在目标时刻的预测铸带厚度;基于预先构建的铸辊拉速PI型控制器,结合目标时刻的预测铸带厚度,控制铸辊的拉速;基于预先构建的铸轧力PD型控制器,结合目标时刻的预测铸带厚度,控制铸辊的铸轧力。本申请能够预测铸辊生产的实时铸带厚度,并据此对拉速与铸轧力进行智能化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12297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543883.4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D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薄带连铸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调整的侧密封装置和双辊薄带连铸系统,可调整的侧密封装置包括:座体;侧封板组件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连接于座体,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滑动连接于座体,驱动组件的输出端铰接于侧封板组件,驱动组件用于带动侧封板组件沿着座体的长度方向移动;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用于调节侧封板组件相对于调节组件的倾角;其中,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杆和调节螺母,调节螺杆连接于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调节螺母连接于侧封板组件,调节螺母套设在调节螺杆之上。调节组件可以带动侧封板组件进行转动,且可以定量调节转动角度,使得侧封板组件与结晶辊更好地抵接,杜绝或极大程度地降低漏钢现象的产生,保障了钢带的产品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781506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110903203.1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带钢偏移量检测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基于预设的图像采集装置获取至少包含辊道的第一图像以及生产过程中输送带钢的第二图像;基于所述第一图像获得辊道的第一边界信息以及第二边界信息;至少基于所述第二图像获得带钢的第一边缘信息以及第二边缘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边界信息、所述第二边界信息、所述第一边缘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边缘信息确定所述带钢的偏移量。本申请中的带钢偏移量检测方法,能够实时、稳定的对带钢偏移量进行检测,并且检测抗干扰能力强,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78075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47126.3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铸坯中心质量的凝固末端压下方法以及压下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基于预定连铸圆坯中心固相率以及第一预设函数进行计算,获得连铸圆坯直径的减小量;获取各连铸工艺参数,连铸工艺参数包括:拉速、二冷区配水参数比、比水量以及过热度;确定各连铸工艺参数中发生参数值调整变化的目标连铸工艺参数;基于目标连铸工艺参数以及预定连铸圆坯中心固相率进行计算处理,确定凝固末端压下位置;基于连铸圆坯直径的减小量、连铸圆坯预定直径以及凝固末端压下位置进行连铸圆坯压下处理,得到控制铸坯中心质量的凝固末端压下结果。本申请的方法使得连铸圆坯的中心质量得到提高,使得中心偏析、缩孔、疏松问题得到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5233082B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0896584.X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通过定向再结晶制备强{100}面织构电工钢薄带的方法,化学组成及其重量百分比为Si:1.5~3.5%,C:0.002~0.01%,Mn:0.15~0.35%,Al≤0.005%,S:0.0025~0.00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基于双辊薄带连铸获得显著{100}柱状晶凝固组织无取向硅钢铸带,对铸带局部区域进行冷轧,之后利用定向再结晶可调控晶粒形态及晶粒取向的优势,控制{100} 柱状晶选择长大,使未轧制区域的{100}柱状晶凝固组织吞并冷轧组织,最终获得强{100}面织构电工钢薄带。本发明工艺流程短且制备方法简单,对高性能电工钢薄带的短流程绿色化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086069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1383150.1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08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16 , C22C38/20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38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58 , B21B1/26 , B21B45/08 , C21C7/00 , C21D6/00 , C21D8/02 , C22C33/06
Abstract: 一种含镁细晶粒热轧板带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钢铁生产领域。该含镁细晶粒热轧板带钢包含的成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03~0.25%,Si:0.05~0.5%,Mn:0.8~2.0%,P:0.002~0.03%,S:0.001~0.03%,Al:0.003~0.07%,Ti:0.002~0.05%,Mg:0.001~0.01%,O:0.001~0.01%,N:0.003~0.01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含镁细晶粒热轧板带钢,含有Al2O3夹杂物、TiOx夹杂物、TiN夹杂物、AlN夹杂物、MnS夹杂物、MgAl2O4夹杂物,以及其它不可避免的夹杂物。其制备为:冶炼、精炼、连铸、热轧和冷却,该方法对热轧板带钢成分和夹杂物进行优化设计,并结合冶炼与轧制工艺改进,实现高温轧制条件下晶粒尺寸细化,进而提高钢材强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5022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489955.4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08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16 , C22C38/20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32 , C22C38/38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54 , C22C38/58 , C21C7/00 , C21D8/02 , C22C33/06 , C21D1/28 , C21D6/00
Abstract: 一种焊接性能优良的海洋结构用钢及其生产方法,属于钢铁生产技术领域。该海洋结构用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分数包括:C:0.04~0.16%,Si:0.05~0.75%,Mn:0.75~1.95%,P:0.002~0.02%,S:0.001~0.01%,Al:0.005~0.09%,Nb:0.01~0.06%,Ti:0.005~0.05%,B:0.0005~0.005%,N:0.004~0.012%,余量为Fe和残余元素。钛、铌、硼、铝的单相或复相氮化物起到钉扎奥氏体晶粒和促进铁素体形核的作用,使海洋结构用钢的焊接性能得到提高。并针对目前海洋结构用钢成分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通过调整合金成分与冶炼工艺,对多种氮化物的数目与形态进行控制,消除在焊接热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晶界铁素体,上贝氏体等粗大组织,进一步提高海洋结构用钢的焊接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