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66527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1180803.5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IPC: B22F10/28 , C22C38/04 , C22C38/58 , C22C38/42 , C22C38/44 , B33Y10/00 , B33Y70/00 , B33Y80/00 , B22F10/366 , B22F10/38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通过层间取向诱导调控机器人脚关节耐磨性的打印方法,包括打印成型第一设定层数的第一打印物体;在所述第一打印物体打印成型第二设定层数的第二打印物体,所述第二打印物体包括所述第二设定层数的打印层。其中,打印成型每一层所述打印层,包括提供打印材料粉末;激光烧结所述打印材料粉末形成预设图案;激光烧结所述预设图案,形成所述打印层。如此,能够有效调控机器人脚关节的耐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21452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479204.3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基于时空有限元模型的机器人结构件优化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针对机器人结构件的仿真优化指令;基于所述结构件对应的属性信息,构建所述结构件的有限元模型;在仿真环境中对所述结构件施加热载荷,基于所述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结构件在指定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信息,确定所述结构件对应的时空热传导控制方程;根据所述时空热传导控制方程,确定所述有限元模型对应的全局热传导有限元方程;在预设时空边界条件的约束下,根据所述属性信息对所述全局热传导有限元方程进行解析,确定所述结构件对应的温度场分布信息,以根据所述温度场分布信息对所述结构件进行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131633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219901.5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基于热传导本构模型的机器人结构件优化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结构件的热量信息以及目标时间,确定目标结构件对应的广义熵;根据热量信息所对应的热通量以及广义熵,确定在广义熵不为负熵的约束下,广义熵与目标结构件的热量之间的目标对应关系;根据目标对应关系以及基于目标对应关系确定出的热力学通量,确定目标结构件对应的全局热力学耗散信息以及每个参考点对应的局部热力学耗散信息;根据局部热力学耗散信息以及热力学通量的分量,确定目标结构件对应的热传导本构模型,热传导本构模型用于表征结构件达到热平衡所需的弛豫时间与目标结构件的微结构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对目标结构件进行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49848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27013.2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IPC: H02J7/00 , B60L58/10 , H01M10/42 , H01M50/5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足机器人的电池管理系统及方法,属于双足机器人供电领域,包括:电池采集均衡单元,主要软件控制单元,微处理器控制单元,输出端子单元,其中,电池采集均衡单元、微处理器控制单元、输出端子单元集成在集成电池盒内部,输出端子单元外部连接主要软件控制单元、功率供电回路。通过设置缓启电路集成在集成电池盒的内部;采用继电器实现控制上电、缓启动和功率上电;功率供电回路中小功率控制电路的回路要短于大功率动力电路的回路,实现了本发明构建的高集成度、安全可靠、动态响应能力强且方便调试的电池管理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720723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89051.0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关节系统及机器人。包括:支架关节和关节驱动系统。关节驱动系统与支架关节相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支架关节。关节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系统与调压系统。驱动系统包括活塞杆与活塞筒。活塞杆包括活塞部与连杆部。连杆部的直径小于活塞部的直径。活塞部以能移动的方式位于活塞筒内。连杆部的一端延伸进活塞部内,另一端延伸出活塞筒,且连杆部以能移动的方式与活塞部连接。支架关节包括至少两个互相铰接的子支架关节。驱动系统分别连接至两个子支架关节。活塞杆内设有调节容腔。连杆部延伸出活塞筒的一端设有调节口。调节容腔从调节口开始,延伸进活塞部内。调节容腔通过所述调节口与调压系统连通,且所述调节容腔用于容纳压力介质。
-
公开(公告)号:CN116995861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243875.X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驱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器人摆线轮减速电机。一种机器人摆线轮减速电机,包括机壳、驱动机构和减速机构,驱动机构和减速机构安装于机壳内,且驱动机构与减速机构连接;减速机构包括输入轴、减速组件和输出盘,驱动轴与输入轴连接,并带动输入轴转动,输入轴与减速组件连接,减速组件与输出盘连接,并使输出盘转动;其中,输入轴的外侧设有散热件,散热件与输入轴的外壁连接,并能够跟随输入轴同步转动。其优点在于,输入轴高速转动时,散热件也能够高速转动,从而加速空气的流动,形成强大的对流以及排气效果,以使空气带走机器人摆线轮减速电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提高散热能力,从而使得机器人摆线轮减速电机的性能维持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33252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67741.1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7/13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局域时空模型的机器人结构件优化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机器人结构件的全局热量耗散信息以及局部热量耗散信息对预先确定的结构件的热传导本构模型进行调整,得到用于描述结构件对应的弛豫时间与微结构特征间的关系的时空非局域热传导模型;根据时空非局域热传导模型,确定在热扩散的特征长度和结构件对应热导率与空间无关的情况下,用于确定结构件对应热扩散和热波的非局域时空特性的时空热传导控制方程;根据热传导控制方程,确定结构件对应的热力学时间信息以及热力学空间信息,并基于热力学时间信息以及热力学空间信息确定结构件的热传导温度分布图,以基于温度分布图对结构件进行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28298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396784.X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IPC: B22F10/28 , B22F10/366 , B22F10/38 , C22C38/04 , C22C38/58 , C22C38/42 , C22C38/44 , B33Y10/00 , B33Y70/00 , B33Y80/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过3D打印提高机器人脚踝耐磨性的方法、工件。该方法包括构建待打印样品的三维模型,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多个切片层的轮廓边界,将原料粉末铺设于各个切片层的轮廓边界内;通过激光束扫描各个所述切片层上的原料粉末进行熔化,制备得到用于制备机器人脚踝的打印工件;所述激光束的光斑直径为d,所述激光束在各个所述切片层上的扫描间距为H,满足H=(0.1~0.5)d。本申请提供的打印方法可以提高打印工件的耐磨性,延长打印工件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22685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505953.9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IPC: B25J9/16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机器人运动学标定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设备,确定当前目标点后预设多组不同的位形,以其中任一组位形作为模版位形,根据该模版位形控制机器人向当前目标点运动,通过相机采集机器人根据该模版位形所运动到的模版位置的图像,作为模版图像,将机器人在该模版图像中的像素坐标作为目标像素坐标,再根据其他各组位形分别控制机器人向模版位置运动,通过相机采集机器人运动到的当前位置的当前图像,利用机器人在该当前图像中的当前像素坐标与目标像素坐标之间的坐标差值,求解可使机器人到达模版位置的实际输入参数,根据各实际输入参数得到各名义坐标,进而更新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简化了标定的流程,并降低了对设备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212291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489050.6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传动系统及机器人。其中,传动系统,包括:驱动系统与调压系统。驱动系统包括活塞杆与活塞筒。活塞杆包括活塞部与连杆部。连杆部的直径小于活塞部的直径。活塞部以能在活塞筒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位于活塞筒内。连杆部的一端延伸进活塞部内,另一端延伸出活塞筒,且连杆部以能沿其延伸方向移动的方式与活塞部连接。活塞部将活塞筒内的空间分为位于其两侧的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调压系统分别连接至用于容纳压力介质的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活塞杆内设有调节容腔。连杆部延伸出活塞筒的一端设有调节口。调节容腔从调节口开始,延伸进活塞部内。调节容腔通过调节口与调压系统连通,且调节容腔用于容纳压力介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