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悬架装置的电子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564179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0717669.7

    申请日:2015-10-29

    Inventor: 朴庆烈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悬架装置的电子发电装置。所述电子发电装置,包括:减震器,其包括设置在车辆的轮轴而填充用于吸收车辆行驶时施加到所述车辆的冲击量的流体的气缸,及沿着所述气缸的内部而向上下方向运转的活塞;阀,其包括:主体,形成于所述气缸的侧面,一端部形成喷嘴而通过流体移动管而向涡轮机工具供应填充到所述气缸内部的所述流体;喷针,在所述主体的内部直线移动而控制所述喷嘴的开闭量;电磁石,形成于所述主体的外侧面,根据被施加的电流而磁化,从而生成控制所述喷针的直线移动的磁力;以及阀控制部,车辆行驶时,感知所述冲击量,将对应所述感知的冲击量的所述电流施加到所述电磁石。

    车辆用执行机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669981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410320461.7

    申请日:2014-0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齿侧间隙消减机构及具备其的车辆用执行机构,其能够在可主动控制侧倾的车辆中利用用于消减减速器齿侧间隙的齿侧间隙消减机构,以稳定地控制车辆姿势。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扭力阻尼器及具备其的车辆用执行机构,其在可主动控制侧倾的车辆中利用具有扭力阻尼器的执行机构,以稳定地控制车体姿势。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同心排列加工部及具备其的车辆用执行机构,其在可主动控制侧倾的车辆中利用具有同心排列加工部的执行机构产生扭力,通过稳定杆减少左右侧倾。

    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664758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811204398.5

    申请日:2018-10-16

    Inventor: 朴庆烈

    Abstract: 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可包括:下臂,其被配置为通过车辆的振动执行振动运动;减速器,其连接至下臂,使得下臂的振动运动传递至减速器上;以及电动机单元,其连接至减速器,并被配置为从减速器接收动力。减速器可包括:输入轴单元,其可旋转地安装到壳体并连接到下臂以通过下臂的振动而旋转;齿轮单元,其被配置为从输入轴单元接收旋转力;输出轴单元,其被配置为从所述齿轮单元接收动力;以及离合器单元,其选择性地将齿轮单元与输出轴单元连接。根据本发明,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可以恢复在车辆行驶时产生的例如振动的垂直运动,从而产生动力并由此回收能量。

    车辆用执行机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669981B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410320461.7

    申请日:2014-0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齿侧间隙消减机构及具备其的车辆用执行机构,其能够在可主动控制侧倾的车辆中利用用于消减减速器齿侧间隙的齿侧间隙消减机构,以稳定地控制车辆姿势。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扭力阻尼器及具备其的车辆用执行机构,其在可主动控制侧倾的车辆中利用具有扭力阻尼器的执行机构,以稳定地控制车体姿势。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同心排列加工部及具备其的车辆用执行机构,其在可主动控制侧倾的车辆中利用具有同心排列加工部的执行机构产生扭力,通过稳定杆减少左右侧倾。

    利用悬架装置的电子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564179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510717669.7

    申请日:2015-10-29

    Inventor: 朴庆烈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悬架装置的电子发电装置。所述电子发电装置,包括:减震器,其包括设置在车辆的轮轴而填充用于吸收车辆行驶时施加到所述车辆的冲击量的流体的气缸,及沿着所述气缸的内部而向上下方向运转的活塞;阀,其包括:主体,形成于所述气缸的侧面,一端部形成喷嘴而通过流体移动管而向涡轮机工具供应填充到所述气缸内部的所述流体;喷针,在所述主体的内部直线移动而控制所述喷嘴的开闭量;电磁石,形成于所述主体的外侧面,根据被施加的电流而磁化,从而生成控制所述喷针的直线移动的磁力;以及阀控制部,车辆行驶时,感知所述冲击量,将对应所述感知的冲击量的所述电流施加到所述电磁石。

    车用致动器及具备此致动器的车辆姿势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669980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410346695.9

    申请日:2014-07-21

    Inventor: 朴庆烈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将位于内部的诸齿轮向轴向预压的间隙减少机构部和位于内部的电动机附近装配的位置传感器的车用致动器及具备此致动器的车辆姿势控制装置,本发明的车用致动器包括:固定在壳体一侧的固定式稳定杆;在壳体的另一侧可旋转地装配的旋转式稳定杆;包括中心齿轮、行星齿轮和架且装配在壳体内部的多级行星齿轮组;包括通上电以后发生磁力的定子和通过磁力旋转的转子且装配在壳体内部的电动机;以及在多级行星齿轮组一侧将中心齿轮向轴向预压的间隙减少机构部。本发明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车体向左右倾斜的侧倾,从而实现主动侧倾抑制效果,为乘客带来更多的安全感,消除车辆转弯时因倾斜给乘客造成的不便而提升乘车感。

    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664758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811204398.5

    申请日:2018-10-16

    Inventor: 朴庆烈

    Abstract: 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可包括:下臂,其被配置为通过车辆的振动执行振动运动;减速器,其连接至下臂,使得下臂的振动运动传递至减速器上;以及电动机单元,其连接至减速器,并被配置为从减速器接收动力。减速器可包括:输入轴单元,其可旋转地安装到壳体并连接到下臂以通过下臂的振动而旋转;齿轮单元,其被配置为从输入轴单元接收旋转力;输出轴单元,其被配置为从所述齿轮单元接收动力;以及离合器单元,其选择性地将齿轮单元与输出轴单元连接。根据本发明,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可以恢复在车辆行驶时产生的例如振动的垂直运动,从而产生动力并由此回收能量。

    车用致动器及具备此致动器的车辆姿势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669980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410346695.9

    申请日:2014-07-21

    Inventor: 朴庆烈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将位于内部的诸齿轮向轴向预压的间隙减少机构部和位于内部的电动机附近装配的位置传感器的车用致动器及具备此致动器的车辆姿势控制装置,本发明的车用致动器包括:固定在壳体一侧的固定式稳定杆;在壳体的另一侧可旋转地装配的旋转式稳定杆;包括中心齿轮、行星齿轮和架且装配在壳体内部的多级行星齿轮组;包括通上电以后发生磁力的定子和通过磁力旋转的转子且装配在壳体内部的电动机;以及在多级行星齿轮组一侧将中心齿轮向轴向预压的间隙减少机构部。本发明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车体向左右倾斜的侧倾,从而实现主动侧倾抑制效果,为乘客带来更多的安全感,消除车辆转弯时因倾斜给乘客造成的不便而提升乘车感。

    调节车辆高度的装置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995065U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20632618.0

    申请日:2020-04-23

    Inventor: 朴庆烈

    Abstract: 一种用于调节车辆高度的装置,包括:气缸壳体部件,其具有供应有工作流体的内部空间;活塞部件,其位于所述气缸壳体部件中,并通过工作流体线性移动;防旋转支架,其联接到所述气缸壳体部件,并连接到所述活塞部件的侧面以防止所述活塞部件旋转。根据本公开,与传统技术相比,可以减少用于调节车辆高度的装置的部件的数量,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车用电阻尼器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297731U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21311938.0

    申请日:2017-10-11

    Inventor: 朴庆烈

    Abstract: 一种车用电阻尼器可以包括:固定于车体的壳体;齿轮连杆,其包括与车轮的转向节连接的第一端和延伸进入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所述齿轮连杆上设置有齿条装置;第一交叉齿轮单元,其安装在与所述装置的移动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并用于与所述齿条装置啮合并旋转;第一动力传递齿轮单元,其用于与所述第一交叉齿轮单元啮合并旋转,并且包括平行于所述齿轮连杆安装的旋转轴;转子,其用于与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齿轮单元啮合,并且设置成包围所述齿轮连杆的外表面的形状;和定子,其在面对所述转子的位置处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并具有磁力。因此,降低了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发电机的操作必要性,由此降低了燃料消耗,从而变得环保。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