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板构造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977637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011145960.9

    申请日:2020-1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将侧面碰撞荷载迅速地传递至横梁、且能够提高支承刚性的底板构造。该底板构造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下纵梁;设于下纵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底板面板;和在底板面板的上侧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后侧横梁。后侧横梁具有:从上表面部的前缘垂下的前侧面部;从后缘垂下的后侧面部;从前侧面部以及后侧面部的下端分别向前方以及后方延伸的一对的前、后侧凸缘部;和从上表面部、前侧面部以及后侧面部的车宽方向外侧朝向下纵梁延伸的剖视时コ字状的延伸部。延伸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与一对的前、后侧凸缘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外侧,同时相对于下纵梁的侧面部而向车宽方向内侧远离。

    底板构造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7763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011145960.9

    申请日:2020-1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将侧面碰撞荷载迅速地传递至横梁、且能够提高支承刚性的底板构造。该底板构造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下纵梁;设于下纵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底板面板;和在底板面板的上侧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后侧横梁。后侧横梁具有:从上表面部的前缘垂下的前侧面部;从后缘垂下的后侧面部;从前侧面部以及后侧面部的下端分别向前方以及后方延伸的一对的前、后侧凸缘部;和从上表面部、前侧面部以及后侧面部的车宽方向外侧朝向下纵梁延伸的剖视时コ字状的延伸部。延伸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与一对的前、后侧凸缘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外侧,同时相对于下纵梁的侧面部而向车宽方向内侧远离。

    车体后部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49514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0880801.4

    申请日:2019-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后部结构,使车体后部结构的后方碰撞时的冲击吸收量增加。车体后部结构(1)具有:左右的侧梁(3)、左右的后侧车架(71)、后副车架(72)以及后减振器支座(112),后侧车架具有:后侧车架前部(71A),其从侧梁的后端向后方且左右内侧倾斜延伸;以及后侧车架后部(71C),其从后侧车架前部的后端经由后侧车架屈曲部(71B)向后方延伸,后副车架具有后副车架纵梁(91),后副车架纵梁具有:向后方且左右内侧倾斜延伸的纵梁前部(91A);以及从纵梁前部的后端经由纵梁屈曲部(91B)向后方延伸的纵梁后部(91C),后侧车架屈曲部以及纵梁屈曲部配置于在左右方向上与后减振器支座具有重叠的位置。

    车身后部构造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24068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910159116.9

    申请日:2009-0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7 B62D25/088 B62D25/2027 B62D25/20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既可提高悬架安装部的刚性,又可有效地将追尾时产生的载荷从后车架传递给前地板骨架,还可减轻车身后部重量。该车身后部构造包括:设置在车身中央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地板骨架(17);从车身两侧的下边梁(11)后部起朝车身后方延伸的后车架(12);设置在该后车架前方并用于安装后悬架(23)的悬架安装部(19);以及辅助构件(25),其前端与前地板骨架(17)下表面(17a)相连,后端与悬架安装部(19)相连。辅助构件(25)由剖面呈圆形的管子制成且前部设置有扁平部(32),该扁平部(32)上表面被压平,下表面的中部被压成沿管子轴向延伸且向内凹陷的形状。

    车体后部结构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49514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1910880801.4

    申请日:2019-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后部结构,使车体后部结构的后方碰撞时的冲击吸收量增加。车体后部结构(1)具有:左右的侧梁(3)、左右的后侧车架(71)、后副车架(72)以及后减振器支座(112),后侧车架具有:后侧车架前部(71A),其从侧梁的后端向后方且左右内侧倾斜延伸;以及后侧车架后部(71C),其从后侧车架前部的后端经由后侧车架屈曲部(71B)向后方延伸,后副车架具有后副车架纵梁(91),后副车架纵梁具有:向后方且左右内侧倾斜延伸的纵梁前部(91A);以及从纵梁前部的后端经由纵梁屈曲部(91B)向后方延伸的纵梁后部(91C),后侧车架屈曲部以及纵梁屈曲部配置于在左右方向上与后减振器支座具有重叠的位置。

    车身构造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98273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280061947.2

    申请日:2012-11-14

    Abstract: 车身构造,具有底面板,底面板(24)具备:供在通道部(25)左右配置车身(11)的座席(47、48)的鼓出部(51、52);和在鼓出部(51、52)的后端(51a、52a)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后通道横梁(58)。车身(11)具备:左右的底板扩展件(27、27),其从前侧车架(22、22)沿仪表板下部构件(21)偏向通道部(25)侧;底板车架(31、32),其以架设的方式在底板扩展件(27、27)与后通道横梁(58)之间延伸,在车身上下方向上距后底面板(46)规定距离;和能源容器(18),其配设在鼓出部(51、52)的下方且由底板车架(31、32)支撑。底板车架(31,32)从车身下方拆装自如地固定于车身(11)。

    车身构造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98273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280061947.2

    申请日:2012-11-14

    Abstract: 底面板(24)具备:供在通道部(25)左右配置车身(11)的座席(47、48)的鼓出部(51、52);和在鼓出部(51、52)的后端(51a、52a)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后通道横梁(58)。车身(11)具备:左右的底板扩展件(27、27),其从前侧车架(22、22)沿仪表板下部构件(21)偏向通道部(25)侧;底板车架(31、32),其以架设的方式在底板扩展件(27、27)与后通道横梁(58)之间延伸,在车身上下方向上距后底面板(46)规定距离;和能源容器(18),其配设在鼓出部(51、52)的下方且由底板车架(31、32)支撑。底板车架(31,32)从车身下方拆装自如地固定于车身(1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