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相不锈钢粘性本构模型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43964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282401.X

    申请日:2023-0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相不锈钢粘性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从微观位错角度分析奥氏体相与铁素体相的粘性行为,基于两相的粘性效应以及混合法则建立S32760双相不锈钢的粘性本构模型;S2:基于Oxley理论建立直角切削等分剪切区模型,对切削过程中多物理场分布进行预测;S3:基于直角切削实验对本构参数逆向识别修正。本发明综合考虑了切削过程中高温,高应变率的影响,分析粘性效应对切削过程中的影响,为研究切削过程中的粘性效应提供了依据。构建了考虑粘性效应的双相不锈钢本构模型,研究流动应力随应变率的变化规律。解决了已有方法忽略切削过程中的粘性效应从而影响本构模型准确性的问题。

    一种自动铣削装置用铣刀磨损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347362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10298790.1

    申请日:2020-0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铣削装置用铣刀磨损检测装置,涉及一种铣刀磨损检测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自动铣削装置用铣刀磨损检测装置不能自动夹持固定进行检测,不方便检测不同规格铣刀的问题。一种自动铣削装置用铣刀磨损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壳,所述支撑壳的上端安装有电动滑轨,所述电动滑轨的内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一端的上端安装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内侧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下端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一端安装有传动齿轮组,所述转盘的两侧均安装有弧形夹板,所述弧形夹板的内侧安装有滚珠,所述弧形夹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一伸缩柱。本发明自动夹持固定进行检测,不方便检测不同规格铣刀。

    一种轴承滚道专用加工车削刀具

    公开(公告)号:CN110434362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861617.5

    申请日:2019-0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滚道专用加工车削刀具,包括三维车刀刀杆本体,刀杆本体前端用于安装刀片,为刀片安装部位,尾部为刀杆安装部位,刀片安装部位为楔形,刀杆安装部位为方形,楔形斜面上存在凹陷区域,刀片安装部位设置有用于安装刀垫的螺纹通孔及用于安装刀片的螺纹盲孔。刀杆本体材料为40Cr,从而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本发明中的车刀刀杆使用带有凹陷区的楔形斜面取代传统的楔形斜面,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车刀刀杆与轴承体的干涉,从而可以保证加工的顺利进行,提升了加工效率以及产品质量。该刀杆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易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一种用于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滑模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8232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392949.0

    申请日:2024-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滑模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得到理想数学模型和不确定性扰动实际数学模型;S2.检测SPMSM的三相电流和实际转速,通过坐标变换得到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电流iq;S3.扩展滑模扰动观测器根据得到电流iq和转速ωm,对调速系统的集总扰动进行估计,得到集总扰动τ;S4.将参考转速与实际转速的偏差和估计的集总扰动作为新型滑模控制器的输入,滑模控制器的输出与电流iq的偏差作为PI控制器的输入;该发明中的滑模控制器有着更快的收敛速度,并且削弱了控制系统的抖振现象,解决了已有滑模控制方法响应速度较慢和抖振较严重的问题,提高了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

    一种考虑马氏体相变的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本构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50420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483962.0

    申请日:2021-0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考虑马氏体相变的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本构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基于MTS本构模型的建立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相关的应力关系推导。考虑较低应变率条件下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相变因素,能够更加合理地反映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的抗压强度和应力应变特性,使得对切削过程以及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更加合理。在MTS本构模型的基础下加入了高应变率所产生的粘性应力项,拓宽了本构方程原有的应变率范围,使得对应高速切削过程中得分析更加合理。所建立的双相不锈钢本构模型参数简单易测,便于在有限元仿真中的应用。

    一种风电轴承滚道曲率半径加工误差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8147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310621.3

    申请日:2024-03-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床误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风电轴承滚道曲率半径加工误差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重型立式车床几何结构,运用刚体运动学建立重型立式车床的几何误差传递模型以及描述机床部件的误差传递规律;S2.采用激光干涉仪测量机床的几何误差,通过提取特征点进行测量;S3.根据误差模型和变换矩阵,将几何误差叠加得到任意点的位置误差,并计算点间位置误差和轮廓度误差;S4.利用三坐标测量仪对实际加工的风电轴承滚道曲率半径进行测量,并与预测值进行比较,以验证误差预测方法的准确性,本发明可为重型机床设计制造及大型回转件立式车削工艺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种基于应力混合定则的双相不锈钢加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803627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00617.4

    申请日:2023-0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应力混合定则的双相不锈钢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双相材料两相应力求解模型,将双相材料的两相应力区分求解出来;S2:建立考虑刀具前角以及切削用量的两相显微硬度解算模型,揭示刀具前角和切削用量对两相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S3:揭示刀具前角和切削用量对切屑中两相显微硬度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在两相显微硬度分布一致的条件下,获得刀具前角与切削用量的匹配关系,优化双相不锈钢的加工工艺。本发明通过材料力学相关知识,揭示双相材料两相应力分布对两相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结合显微硬度与塑性应变关系建立考虑刀具前角和切削用量的两相显微硬度解算模型,解决了两相显微硬度分布不确定的问题。

    一种考虑马氏体相变的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本构模型的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4293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111071445.5

    申请日:2021-09-14

    Abstract: 一种考虑马氏体相变的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的本构模型的建立方法。其中包括建立与速度无关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非热激活应力),也是跨越晶界势垒的力的关系式;基于MTS本构模型的建立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相关的应力关系推导。考虑较低应变率条件下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相变因素,能够更加合理地反映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的抗压强度和应力应变特性,使得对切削过程以及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更加合理。在MTS本构模型的基础下加入了高应变率所产生的粘性应力项,拓宽了本构方程原有的应变率范围,使得对应高速切削过程中得分析更加合理。所建立的双相不锈钢本构模型参数简单易测,便于在有限元仿真中的应用。

    基于切削力逆向识别修正本构参数的解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7614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070358.7

    申请日:2023-0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切削力逆向识别修正本构参数的解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从微观位错角度分析奥氏体相与铁素体相的粘性行为,基于两相的粘性效应以及混合法则建立S32760双相不锈钢的粘性本构模型;S2:基于Oxley理论建立直角切削等分剪切区模型,对切削过程中多物理场分布进行预测;S3:基于直角切削实验对本构参数逆向识别修正。本发明综合考虑了切削过程中高温,高应变率的影响,分析粘性效应对切削过程中的影响,为研究切削过程中的粘性效应提供了依据。构建了考虑粘性效应的双相不锈钢本构模型,研究流动应力随应变率的变化规律。解决了已有方法忽略切削过程中的粘性效应从而影响本构模型准确性的问题。

    一种基于两相硬度分布一致性的双相不锈钢加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634123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78952.9

    申请日:2023-0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两相硬度分布一致性的双相不锈钢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双相材料两相应力求解模型,将双相材料的两相应力区分求解出来;S2:建立考虑刀具前角以及切削用量的两相显微硬度解算模型,揭示刀具前角和切削用量对两相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S3:揭示刀具前角和切削用量对切屑中两相显微硬度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在两相显微硬度分布一致的条件下,获得刀具前角与切削用量的匹配关系,优化双相不锈钢的加工工艺。本发明通过材料力学相关知识,揭示双相材料两相应力分布对两相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结合显微硬度与塑性应变关系建立考虑刀具前角和切削用量的两相显微硬度解算模型,解决了两相显微硬度分布不确定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