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2033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072318.5
申请日:2018-09-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IPC: C04B28/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28/00 , C04B2111/00198 , C04B2111/0075 , C04B2201/50 , C04B18/12 , C04B14/02
Abstract: 一种水泥稳定类铁尾矿砂基层材料设计方法,本发明涉及基层材料设计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的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设计方法无法满足水泥稳定类铁尾矿砂基层材料设计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一:确定设计参数的使用范围;二:测出星点设计试验表中各组试验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三:得出三元二次拟合方程;四:得到铁尾矿砂细度模数、铁尾矿砂用量和水泥结合料用量的最优范围;五:通过单档级配调整选择三个石料级配;六:选择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的石料级配为最优级配;七:测得不同水泥用量下标准击实试件的最佳含水率与最大干密度;八:确定最佳水泥用量;九:制备试件,对试件进行抗冻性验证。本发明用于道路工程材料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020338B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1811072318.5
申请日:2018-09-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IPC: C04B28/00
Abstract: 一种水泥稳定类铁尾矿砂基层材料设计方法,本发明涉及基层材料设计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的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设计方法无法满足水泥稳定类铁尾矿砂基层材料设计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一:确定设计参数的使用范围;二:测出星点设计试验表中各组试验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三:得出三元二次拟合方程;四:得到铁尾矿砂细度模数、铁尾矿砂用量和水泥结合料用量的最优范围;五:通过单档级配调整选择三个石料级配;六:选择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的石料级配为最优级配;七:测得不同水泥用量下标准击实试件的最佳含水率与最大干密度;八:确定最佳水泥用量;九:制备试件,对试件进行抗冻性验证。本发明用于道路工程材料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098059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1101261.7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基施工方法,通过在路基槽内由下至上依次铺设下山皮石层、铁尾矿砂层和上山皮石层形成路基基体,并在路基基体两侧设有黏土包边防护层,铁尾矿砂层通过静压和高频振动间隔使用的方式压实,现场施工方便且压实效果好,能够提高路基结构稳定性,黏土包边防护层以及铺设在铁尾矿砂上的山皮石材料,可有效防止铁尾矿砂路基受雨水的冲刷作用而破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路基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208857610U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821576966.X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路基结构,包括在路基槽内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下山皮石层、铁尾矿砂层和上山皮石层,下山皮石层、铁尾矿砂层和上山皮石层依次铺设形成路基基体,路基基体两侧设有黏土包边防护层;在下山皮石层和上山皮石层之间铺设铁尾矿砂层,采用山皮石材料打底和封顶,并采用黏土对路基基体两侧进行包边防护,把铁尾矿砂层包裹在内,可有效防止铁尾矿砂路基受雨水的冲刷作用而破坏,增加道路稳定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6482776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256120.7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球物理场电磁特征反演岩溶地质体空间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高密度电法对目标区域进行整体探测,以发现岩溶整体位置;通过地震波法对采空区岩溶地质体进行探测,圈定小范围岩溶发育区域;采用高密度电法反演方程,输入反演方程参数,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实现最终定位,反演采空区岩溶地质体的精确位置、规模与精确结构特征。本发明通过对采空区岩溶地质体地球物理性质为基础,运用地质体岩土信息的地球物理勘探信息,对采空区岩溶地质体地球物理场特征进行反演研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能有效探查地形和地质结构复杂背景和采空区及岩溶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624339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047593.6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重庆工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电传感控制的全航空电磁传感线圈面积调节自适应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高灵敏度控制模块与高性能传感线圈,其中:所述高灵敏度控制模块由F‑S计算控制模块和单片机控制模块组成;所述F‑S计算控制模块确定发射线圈面积需求值,实现初始数字信号获取;所述单片机控制模块对F‑S计算控制模块传输的数字信号进行转换并修正,将拉力信息传递至高性能传感线圈;所述高性能传感线圈由双层同心辅助线圈、拉敏电阻、感应线圈、拉力控制器组成,拉敏电阻连接同心辅助线圈,感应线圈均匀缠绕在同心辅助线圈周围,拉力控制器位于高性能传感线圈内。本发明通过设计高灵敏度控制模块与高性能传感线圈结构,实现传感线圈面积实时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6011811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700623.0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岩溶隧道地表塌陷施工风险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如下:步骤S1:获取多源异构数据作为隧道施工风险分级的评价指标;步骤S2: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级,并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步骤S3:分析评价指标对隧道整体稳定性的影响,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对隧道整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步骤S4:计算评价指标的单指标属性测度函数和综合指标属性测度函数;步骤S5:划分隧道施工风险危险性等级,设定风险属性识别置信度,进行风险属性识别。本发明实施简单方便,评价过程客观,且对煤矿采空区风险评估的适用性较强,评估结果能为项目施工决策与工程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04100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67676.X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梯度压电性能单晶的制备方法,属于单晶制备技术领域。使用顶部籽晶助熔法在单晶生长炉中生长KTN基单晶,熔融体沿籽晶方向生长的KTN基单晶,KTN基单晶生长界面处温度的不均匀分布诱导产生内应力,内应力诱导产生应变以及挠曲电场;室温下对KTN基单晶沿单一晶相方向施加交流电场,晶体内部不同位置处的挠曲电场在施加交流电场的晶相方向上大小梯度变化,与外部交流电场的共同作用下诱导KTN基单晶对应方向的畴结构宏观取向梯度变化,表现出大小梯度变化且具有相反符号的压电系数d33。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出了具有梯度压电性能单晶,有助于拓展功能梯度材料的应用场景以及基于铁电单晶的新型功能梯度器件的设计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888905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58468.5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可调谐的柔性太赫兹超表面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光场调控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STO超表面受限于衬底的厚度,不适用于系统的轻量化和集成化的问题。可调谐的柔性太赫兹超表面,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金属超表面阵列、混合柔性可调衬底和保护层,所述金属超表面阵列上表面包裹有柔性可调包裹层;所述混合柔性可调衬底和柔性可调包裹层均为钛酸锶与聚酰亚胺混合材料,所述钛酸锶与聚酰亚胺的体积比为3:20。本发明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弯曲或变形,适应各种复杂测量环境,能有效解决传统材料在变温环境下信号稳定可调的诸多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82224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61598.X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Q50/02 , G06Q50/08 ,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F18/25 , G06F18/2431 , G06F18/214 , G06F18/21 , G06F16/2458 , G06N2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和堆叠集成技术的盾构施工风险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盾构掘进多源异构数据识别与分类;步骤S2、多源异构数据剔除与过滤;步骤S3、盾构掘进多源异构数据参数敏感性分析;步骤S4、盾构掘进多源异构数据降维;步骤S5、盾构掘进多源异构数据特征提取与融合;步骤S6: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步骤S7、堆叠集成模型应用于多源数据的盾构掘进施工质量风险评估。该方法的实施不仅大幅提升了盾构掘进风险评估的精度,也为工程管理提供了强大的决策支持,有助于有效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工程的安全和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