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酶分布位置可控的pH响应性载酶淀粉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51244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0398295.2

    申请日:2021-0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酶分布位置可控的pH响应性载酶淀粉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淀粉糊化后,与交联剂和具有pH响应性化合物进行自由基接枝反应,再进行乙醇造粒得到pH响应性淀粉纳米颗粒,最后将pH响应性淀粉纳米颗粒与脂肪酶溶液混合反应,得到酶分布位置可控的pH响应性载酶淀粉颗粒。本发明所述酶分布位置可控的pH响应性淀粉载酶颗粒,在乳液中实现界面催化,并且通过调节pH就能实现催化剂的回收再利用,酶分布在颗粒表面实现高效催化。

    一种分隔式多酶-MOF微囊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6361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804688.4

    申请日:2020-08-12

    Inventor: 罗志刚 齐亮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隔式多酶‑MOF微囊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自生长法制备MOF材料与葡萄糖氧化酶的复合物;(2)将辣根过氧化氢酶、丙烯酰胺、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钾溶于去离子水,超声均匀混合作为水相;将步骤(1)制备的复合物分散于长链烷烃作为油相;通过高速剪切机将油水两相混合得到稳定的Pickering乳液;随后,将Pickering乳液密封,通氮除氧引发水相中的自聚反应,通过离心洗涤和真空干燥得到分隔式多酶‑MOF微囊。本发明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极大的保留了酶的活性;制得“壁酶”与“芯酶”共存的分隔式的多酶结构,实现了联级催化反应效率的提升。

    一种淀粉基富锌营养强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00069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410201553.3

    申请日:2014-0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淀粉基富锌营养强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淀粉原料配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12%的淀粉乳,并调节pH至4.5~6.5,置于密闭容器中在95~99℃下搅拌糊化;冷却,加入脱支酶,在45~65℃下搅拌反应;调节pH至5.5~7.0,加入α-淀粉酶,在45~110℃下搅拌反应,调节pH至2.5~3.0,灭酶,得直链淀粉溶液;温度调节至50~80℃,加入锌盐溶液,调节pH至5.0~8.0,搅拌反应;调节pH至4.5,却至室温后,放冰箱中冷藏;酸洗,洗涤,干燥,粉碎后得产品。本发明产品富含锌微量元素,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保健品中,对因缺锌而引起的营养缺乏症,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一种螺旋体糊精槲皮素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86002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90837.3

    申请日:2015-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体糊精槲皮素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淀粉原料酶解;灭酶后将温度调节至30~80℃;加入由无水乙醇配制的α-萘酚溶液,恒温搅拌10~30分钟,中和pH至6.0~6.5,干燥、粉碎制得螺旋体糊精溶液。滴加溶有质量百分比为10~20%;冷却至室温后,冷藏;离心、洗涤、干燥、粉碎后得黄色粉末状产品。本发明产品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改善了槲皮素生物利用性低等缺点,淀粉经酶解及添加诱导剂处理后,制备得到的螺旋体糊精槲皮素包合物,每克包合物中槲皮素的含量为32-40毫克,包合率为79-84%,并且槲皮素的生物活性也得到改,扩大了槲皮素的应用范围。

    一种非结晶蜂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99141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174785.9

    申请日:2015-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结晶蜂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有结晶析出的蜂蜜加热,使结晶部分充分溶解,然后搅拌均匀,以20~80mL/min的恒定流量通过含有固定化异构酶的柱子,其中柱子中异构酶填料的体积为200~1500cm3,柱子温度为18~60℃,流动方向为自下而上,经过异构酶处理的蜂蜜与质量浓度0.1~20%果胶溶液以1000~200的体积比混合均匀,最后得到非结晶蜂蜜。本发明工艺具有绿色无污染、工艺流程用时短、产品稳定性高、可实现工业连续性生产的特点。

    一种脂肪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94586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210512892.4

    申请日:2012-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脂肪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烘干的淀粉原料加入到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中,在氮气保护下,100~140℃恒温搅,冷却后加入无水乙醇进行洗涤、离心,去除上清液,得到的沉淀物在干燥。然后将烘干的沉淀物加入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中,在氮气保护下,加入脂肪酶、脂肪酸,反应1~5h,反应结束,待溶液冷却后加入无水乙醇进行洗涤、离心,去除上清液,得到的沉淀物在35~50℃下干燥40~48h,得脂肪酸淀粉酯。本发明的产品附加值高、无刺激性、易降解,具有良好的热塑性和疏水性等优良性能,可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医药、日用化学品等领域。

    淀粉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35706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73466.1

    申请日:2013-08-23

    Inventor: 罗志刚 周刚 扶雄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淀粉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烘干的淀粉原料加入到离子液体1-辛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中,在氮气保护下,恒温加热搅拌至淀粉完全溶解;将得到的溶液降温,随后加入环己烷、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制备油包离子液体微乳液。向形成的离子液体微乳液中加入环氧氯丙烷,40~60℃反应2~6h,环氧氯丙烷用量为离子液体微乳液质量的0.5~3%;反应结束,待溶液冷却后加入无水乙醇进行沉淀处理,离心,去除上清液,得到的沉淀物用无水乙醇洗涤,35~50℃下干燥40~48h,即获得本发明的淀粉纳米微球。本产品具有较小的尺寸、良好降解性能和吸附释放性能,在药物载体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种补铁营养强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85781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1010206260.6

    申请日:2010-06-21

    Inventor: 罗志刚 扶雄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补铁营养强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淀粉原料用乙酸-乙酸钠缓冲液配成质量浓度为15~40%的淀粉乳,加入淀粉酶,在30~55℃温度下反应,中和、洗涤、干燥,粉碎后得酶解淀粉;将得到的酶解淀粉用水调成质量浓度为70~82%,在80~140℃下反应5分钟~12小时,冷却、干燥,粉碎后得湿热处理淀粉;湿热处理淀粉用氯化铁溶液配成淀粉乳,搅拌反应3~40小时;中和、洗涤、干燥,粉碎后得产品。本发明的产品富含铁金属微量元素,可作为食品、保健品的补铁营养强化剂,对改善生命必需微量元素摄入量不足的状况、保障人们的健康十分有益,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

    一种木薯直接生产高麦芽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12144A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610037168.5

    申请日:2006-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薯直接生产高麦芽糖的方法,包括木薯前处理、液化、糖化、过滤除渣、脱色、精制、浓缩,其中所述木薯前处理是首先将木薯粉碎,然后将木薯粉进行强制浸泡,再静置沉淀、分离,重复上述步骤两次或两次以上。本发明工艺简单,采用循环加搅拌的强制浸泡方法,有效除去木薯粉中可溶性杂质;有利于后续液化、糖化等工艺的简化,使传统工艺中淀粉颗粒与非水溶性杂质的“固-固”分离简化为本发明后续工艺的“固-液”分离;既提高了木薯粉的利用率,木薯粉中淀粉的利用率由90%提高至98%左右;而且降低了成本,每吨成品糖可降低成本300~500元;同时提高了最终产品高麦芽糖的质量,经济效益明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