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底盘系统控制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89228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757820.5

    申请日:2024-12-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底盘系统控制方法,属于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上层控制:分别以车辆整体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稳定性作为三个优化目标,根据车载传感器感知的环境信息,设定各优化目标的权重,实现博弈平衡求解,得到各子系统的控制目标;中层控制:将各子系统的控制目标、环境信息和车辆模型的参数信息作为机器学习的输入,经过机器学习后得到各子系统的控制变量的值;下层控制:将各子系统的控制变量的值传入模型预测,模型预测根据各控制变量的值和当前车辆的状态,制定控制决策,实现对底盘系统的控制,并将控制执行情况反馈至中层控制。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各系统之间的冲突,并且能够保证车辆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混合手性结构及缓冲吸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64909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010591087.X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混合手性结构及缓冲吸能结构,混合手性单元具有旋转负泊松比结构,在承载过程中通过韧带将受力传导至节圆上,使得节圆具有旋转的趋势,同时会把韧带卷起,形成压缩截面缩小,拉伸截面增大的负泊松比状态。当韧带变形结束后,节圆与节圆进行挤压,此时进入第二个变形阶段,由于三个混合手性单元分别位于三维坐标中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内,且三个节圆均相交连接共形成六个连接点,使得该混合手性结构在受到撞击时三个节圆不容易错位或变形,整体结构稳定,使得其承载能力和能量吸收能力较强。

    减振吸能的复合式胶囊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081850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011066039.5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减振吸能的复合式胶囊,包括类橄榄结构的内芯和复合管,该内芯过盈配合装设在复合管内;该内芯包括三组类橄榄结构单元,每组类橄榄结构单元中:包括两个类橄榄结构单元,每个类橄榄结构单元都包括两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正多边形的端板,该两端板的每个顶角间都固接有固杆,该固杆呈中间高两端低的结构以使类橄榄结构单元呈类橄榄结构,且两类橄榄结构单元的一端板对齐背靠固接在一起;该三组类橄榄结构单元呈品形固定堆接在一起;该复合管呈三明治结构且包括外防护管、芳纶纤维夹层和内防护管,芳纶纤维夹层固定夹设在外防护管和内防护管间。它具有如下优点:具有减振吸能及能够多次利用及小位移的效果。

    一种高效的组合式碰撞防护吸能盒

    公开(公告)号:CN11802505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814764.X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组合式碰撞防护吸能盒,包括:上端盖、吸能盒主体、下端盖;所述吸能盒主体包括:具有负泊松比性质的折纸外壳和内部组合式填充物;所述内部组合式填充物包括上层的蜂窝镂空环状点阵结构、中层的三维星形曲面空腔结构与下层的负泊松比空间桁架结构。上述的汽车吸能盒,实现高效吸能、稳定吸能,继而提高汽车道路安全性。

    一种基于多级旋流器的低氮燃烧器

    公开(公告)号:CN11082243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1911159275.9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级旋流器的低氮燃烧器,在稳焰盘径向方向上,从内向外排布了第一级旋流叶轮和第二级旋流叶轮;稳焰盘的中心安装有中心燃料喷嘴;第一级旋流叶轮的叶片上设有不同直径的第一通流孔,在第一级旋流叶轮的叶片上设有环叶片圆周的辅助燃料喷嘴;沿燃烧筒轴向方向上,第一级旋流叶轮位于第二级旋流叶轮下方,二者成阶梯状分布,第一级旋流叶轮和第二级旋流叶轮的叶片由第一级旋流叶轮的扩散罩分隔开;第二旋流叶轮的外圆周也设有扩散罩,并且环圆周设有不同尺寸但分布均匀的第二流通孔;第一二级旋流器叶片角度在燃烧筒径向方向角度递减;风机沿着轴向设置在低氮燃烧器的下端。上述的燃烧器,燃烧效率高,氮氧化物排放量低。

    一种预折叠层级吸能结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7487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147074.1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折叠层级吸能结构,通过诱导式抗剪吸能环肋同轴嵌套相连且轴向间隔预定距离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六边形层级波纹吸能管、沿六边形层级波纹吸能管内周侧轴向阵列排布的诱导式抗剪吸能环肋和填充在六边形层级波纹吸能管外周空腔内的变截面体心立方晶格填充。第二部分包括金属薄壁吸能内管及其内部填充的错位Kagome预折叠吸能结构。该种吸能构造可分三阶段进行释能,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质量重、峰值力高、吸能过程不稳定、力学特性不佳的问题,同时针对不同冲击速度与冲击阶段进行适配,在面对不同类型冲击时能更好地保护乘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