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86082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150556.7
申请日:2012-10-18
Applicant: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Y207/02004 , C12N9/1217 , C12P13/06 , C12P13/08 , C12P1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冬氨酸激酶,所述天冬氨酸激酶的氨基酸序列在对应于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第340位的氨基酸残基为非天冬氨酸。本发明的天冬氨酸激酶能高效解除L-赖氨酸的反馈抑制,并且能有效用于生产L-赖氨酸。本发明还提供包含编码所述天冬氨酸激酶的基因的宿主细胞以及利用所述宿主细胞或天冬氨酸激酶产生L-赖氨酸的方法。本发明的天冬氨酸激酶或包含本发明天冬氨酸激酶的宿主细胞还用于产生L-苏氨酸、L-甲硫氨酸、L-异亮氨酸或L-缬氨酸。本发明还提供利用所述天冬氨酸激酶或宿主细胞产生L-天冬氨酰-4-基磷酸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773745B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210398902.6
申请日:2012-10-18
Applicant: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IPC: C12N9/12 , C12N15/54 , C12N15/63 , C12N1/15 , C12N1/19 , C12N1/21 , C12N5/10 , C12P13/08 , C12P13/12 , C12P13/06 , C12Q1/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Y207/02004 , C12N9/1217 , C12P13/06 , C12P13/08 , C12P1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冬氨酸激酶,所述天冬氨酸激酶的氨基酸序列在对应于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第340位的氨基酸残基为非天冬氨酸。本发明的天冬氨酸激酶能高效解除L‑赖氨酸的反馈抑制,并且能有效用于生产L‑赖氨酸。本发明还提供包含编码所述天冬氨酸激酶的基因的宿主细胞以及利用所述宿主细胞或天冬氨酸激酶产生L‑赖氨酸的方法。本发明的天冬氨酸激酶或包含本发明天冬氨酸激酶的宿主细胞还用于产生L‑苏氨酸、L‑甲硫氨酸、L‑异亮氨酸或L‑缬氨酸。本发明还提供利用所述天冬氨酸激酶或宿主细胞产生L‑天冬氨酰‑4‑基磷酸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373242B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010255961.9
申请日:2010-08-13
Applicant: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柠檬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黑曲霉接种至发酵液中并发酵产生柠檬酸,其中,在黑曲霉呼吸商的上升阶段的发酵温度为35-45℃,在黑曲霉呼吸商的下降阶段的发酵温度为30-40℃,在黑曲霉呼吸商的低水平维持阶段的发酵温度为30-40℃,在黑曲霉呼吸商的回升阶段的发酵温度为35-45℃;且在黑曲霉呼吸商的上升阶段的发酵温度高于在黑曲霉呼吸商的下降阶段的发酵温度,在黑曲霉呼吸商的下降阶段的发酵温度高于在黑曲霉呼吸商的低水平维持阶段的发酵温度,在黑曲霉呼吸商的回升阶段的发酵温度高于在黑曲霉呼吸商的下降阶段的发酵温度以及在黑曲霉呼吸商的低水平维持阶段的发酵温度。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发酵效率,缩短发酵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2258168B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010186008.3
申请日:2010-05-27
Applicant: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的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玉米粉碎,将粉碎后的产物进行酶解,得到酶解产物,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粉碎之前,对玉米进行脱胚处理得到脱胚玉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产柠檬酸的发酵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玉米的预处理方法,一方面去除了胚芽中油脂对酶解液化以及后续发酵的影响,另一方面,脱除后的胚芽还可以用于榨油,提高了玉米的利用价值,并且榨油后的残渣由于还含有部分淀粉,也可以与脱胚玉米一起进行破碎以用于后续的发酵,由此实现了玉米利用的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559794B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010598420.6
申请日:2010-12-21
Applicant: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赖氨酸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干法制糖的产物进行赖氨酸发酵,并将发酵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产赖氨酸微生物数量的上升阶段,产赖氨酸微生物数量的第一下降阶段、产赖氨酸微生物数量的维持阶段和产赖氨酸微生物数量的第二下降阶段),并对这四个阶段采取不同的通气量控制,从而使产赖氨酸微生物能够更好地生产赖氨酸,从而提高了赖氨酸的发酵效率,最终降低了赖氨酸的生产成本。此外,由于对发酵过程的控制进行了调整,使干法制糖的产物能够有效的进行发酵,从而能够发挥出干法制糖成本低廉的特点,从整体上更进一步地提高了赖氨酸制备工艺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372783B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010255955.3
申请日:2010-08-13
Applicant: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B3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干玉米颗粒与水接触6-8小时,得到经预处理的玉米;(1)将经预处理的玉米颗粒与浓度为0.1-0.5重量%的亚硫酸水溶液接触4-6小时,得到第二固体组分,并得到与预处理的玉米接触后的第二液体组分;(2)将干玉米颗粒与第二液体组分接触6-8小时,得到第一固体组分,并得到与干玉米颗粒接触后的第一液体组分;(3)将步骤(1)所得第二固体组分与第一液体组分接触20-24小时,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第三固体组分;(4)用步骤(2)中的第一固体组分替换步骤(1)中经预处理的玉米。本发明的方法的浸泡时间短,从而显著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260631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010186010.0
申请日:2010-05-27
Applicant: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培养用于生产柠檬酸的黑曲霉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将黑曲霉接种在黑曲霉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所述培养的条件使黑曲霉菌体的呼吸商为0.7-1.5,并在该呼吸商下保持2-8小时。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呼吸商的数值来判断黑曲霉的生长状态是否适用于后续的发酵,并且通过在呼吸商为0.7-1.5的状态下保持2-8小时,从而使得到的黑曲霉在后续的发酵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发酵效率,并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小,能够保持批次之间黑曲霉培养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443611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10511953.6
申请日:2010-10-13
Applicant: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柠檬酸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生成柠檬酸的条件下,将黑曲霉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得到发酵液,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向发酵液中添加具有6个碳原子的单糖,添加具有6个碳原子的单糖的时间在将黑曲霉接种到发酵培养基后24小时至发酵完成前5小时的时间段内。本发明通过添加单糖,充分利用了黑曲霉的转化功能,在不改变设备和反应条件等能耗的前提下,得到了更大量的柠檬酸,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提高了整体设备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整体工艺的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373254B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010255501.6
申请日:2010-08-12
Applicant: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淀粉质原料的酶解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由淀粉质原料得到的淀粉浆液与部分酶混合,得到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与蒸汽接触,接触的条件使得与蒸汽接触后的混合物的温度为75-95℃,并在该温度下保持30-90分钟;(2)将步骤(1)的与蒸汽接触后的混合物再次与蒸汽接触,接触的条件使再次与蒸汽接触后的混合物的温度为100-120℃,并在该温度下保持1-10分钟;(3)将步骤(2)的再次与蒸汽接触后的混合物降温至80-90℃,并与剩余部分的酶混合、酶解。本发明还提供了柠檬酸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酶解产物(液化液)中残淀粉偏高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柠檬酸的收率并降低粮耗,降低了柠檬酸的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443069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010511910.8
申请日:2010-10-13
Applicant: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玉米的处理方法,包括:(1)将干玉米颗粒置于浸泡液中浸泡12-16小时,得到经预处理的玉米颗粒;(2)脱除经预处理的玉米颗粒的胚芽,得到脱除了胚芽的玉米颗粒;(3)将得到的脱除了胚芽的玉米颗粒引入到亚硫酸溶液中浸泡20-28小时后进行固液分离;(4)将上述固液分离得到的固相组分进行研磨,得到浆状物,并除去该浆状物中的纤维渣;(5)将去除了纤维渣后得到的组分进行离心,除去含有蛋白质的上层清液相,得到淀粉乳。本发明通过去胚后再浸泡的方式,在脱胚芽的同时,粉碎了玉米,将粉碎后的玉米再浸泡,提高了亚硫酸溶液的渗透能力,从而快速分散蛋白质网,并降低了粘连在纤维上的淀粉,从而提高了淀粉的得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