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20902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75221.6
申请日:2012-03-2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空变换的双闭环速度控制CTS试验方法,一方面,利用基于速度二阶插值多项式的载荷预估值计算方法,建立CTS速度控制的误差模型,实现外挂物模型运动的时间步长的自适应,结合CTS硬件的动态响应参数、轨迹控制的误差,动态产生最优的时空变换尺度;另一方面,利用下位计算机与速度传感器组成的传统速度闭环控制方式,精确控制六自由度模型支撑机构的运动速度,无需暂停进行信号测量和数据计算,确保模型重心能连续保持在真实运动轨迹上,避免了外挂物模型与母机产生“假碰撞”,在确保试验精度的条件下,尽可能缩短CTS时间、降低试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620902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075221.6
申请日:2012-03-2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空变换的双闭环速度控制CTS试验方法,一方面,利用基于速度二阶插值多项式的载荷预估值计算方法,建立CTS速度控制的误差模型,实现外挂物模型运动的时间步长的自适应,结合CTS硬件的动态响应参数、轨迹控制的误差,动态产生最优的时空变换尺度;另一方面,利用下位计算机与速度传感器组成的传统速度闭环控制方式,精确控制六自由度模型支撑机构的运动速度,无需暂停进行信号测量和数据计算,确保模型重心能连续保持在真实运动轨迹上,避免了外挂物模型与母机产生“假碰撞”,在确保试验精度的条件下,尽可能缩短CTS时间、降低试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175416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110030937.X
申请日:2011-01-2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洞试验中模型姿态角测量的多相机动态标定方法,该方法针对风洞试验段的运行温差,建立已知坐标点的三维坐标与风洞试验段温度变化间的关系,据此得出风洞试验段的运行温度对应的已知坐标点的三维坐标,使得标定相机拍摄每张相片的位置与姿态时,考虑了风洞试验段的热胀冷缩;针对高速风洞振动环境中多相机摄影测量因振动不同步所导致的误差问题,在动态标定相机拍摄每张相片的位置与姿态时,采用的基准为粘印在风洞试验段上的已知坐标点,即考虑了高速风洞试验段运行时的振动,使得动态标定得到的相机位置与姿态同属于同一个风洞坐标系。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提高模型姿态角的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175416A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110030937.X
申请日:2011-01-2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洞试验中模型姿态角测量的多相机动态标定方法,该方法针对风洞试验段的运行温差,建立已知坐标点的三维坐标与风洞试验段温度变化间的关系,据此得出风洞试验段的运行温度对应的已知坐标点的三维坐标,使得标定相机拍摄每张相片的位置与姿态时,考虑了风洞试验段的热胀冷缩;针对高速风洞振动环境中多相机摄影测量因振动不同步所导致的误差问题,在动态标定相机拍摄每张相片的位置与姿态时,采用的基准为粘印在风洞试验段上的已知坐标点,即考虑了高速风洞试验段运行时的振动,使得动态标定得到的相机位置与姿态同属于同一个风洞坐标系。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提高模型姿态角的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134657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210553558.3
申请日:2012-12-1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挠性壁喷管超声速第一菱形区后部空间速度场优化的方法;目的是解决在挠性壁喷管型面优化试验中,不能直接测量出第一菱形区后段核心流马赫数分布,无法对与其对应的空间速度场分布进行优化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结合风洞空间速度场分布测量结果,利用超声速流场中弱扰动波沿马赫波方向传播的规律,将干扰波系对空间速度场的影响叠加到核心流上,构造出第一菱形区完整的核心流马赫数分布曲线,利用喷管型面优化中相邻撑杆单位影响曲线间的规律,构造出第一菱形区内各参与优化的撑杆完整的单位影响曲线,再利用实验影响法对喷管型面进行优化,进而实现风洞第一菱形区后段空间速度场分布的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134657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210553558.3
申请日:2012-12-1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挠性壁喷管超声速第一菱形区后部空间速度场优化的方法;目的是解决在挠性壁喷管型面优化试验中,不能直接测量出第一菱形区后段核心流马赫数分布,无法对与其对应的空间速度场分布进行优化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结合风洞空间速度场分布测量结果,利用超声速流场中弱扰动波沿马赫波方向传播的规律,将干扰波系对空间速度场的影响叠加到核心流上,构造出第一菱形区完整的核心流马赫数分布曲线,利用喷管型面优化中相邻撑杆单位影响曲线间的规律,构造出第一菱形区内各参与优化的撑杆完整的单位影响曲线,再利用实验影响法对喷管型面进行优化,进而实现风洞第一菱形区后段空间速度场分布的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202886998U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20491217.3
申请日:2012-09-25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暂冲式超音速风洞模型迎角冗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相互耦合连接的主控计算机、模型迎角控制器、冗余控制器、高精度位置调节设备、快速位置调节设备、定位机构、位置传感器。具有不仅能准确地控制模型迎角,且能在模型迎角控制器发生故障时,通过冗余控制器自动控制试验模型快速、准确地回到零迎角状态的突出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4667163U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20384641.1
申请日:2015-06-0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对跨超声速风洞挠性喷管型面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控制计算机、两套相对独立且相似的上、下挠性喷管型面控制子系统;上、下挠性喷管型面控制子系统互为镜像,分别通过一个网络交换机与控制计算机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机直接驱动喷管执行机构方式,可对任一组电动缸进行单独操作,相对传统控制系统仅能通过单一油路对多液压缸进行整体控制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对电动缸外置编码器与直线位移传感器反馈值进行实时比较和应变监测与报警等多种手段,实现执行机构精确定位的同时,也保证了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02886949U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20491163.0
申请日:2012-09-25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5B19/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暂冲式超声速风洞数字化网络化安全监控系统,与大型暂冲式超声速风洞的控制系统连接,该控制系统包括风洞运行主控子系统、模型角度控制子系统和风洞阀门控制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监控系统包括相互耦合连接的状态监控计算机、现场状态控制单元、至少一个子站控制单元、至少三个传感器、至少两个执行机构、连锁电路单元。具有不仅能监控各监测点状态,而且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共享与远程集中显示,在异常情况出现时,能够根据其危险等级自动采取保护措施,确保风洞安全运行的突出优点。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