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66727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44352.8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电系统共孔径发射接收激光测距光学装置,包括激光测距单元;光电系统主设备,设置于所述激光测距单元的一侧;分色镜,设置于所述激光测距单元和所述光电系统主设备的一侧,且所述分色镜将测距激光耦合到光电系统主设备的主光路中,以完成测距激光与光电系统主光路共孔径发射及接收;发射及接收望远镜,设置于所述分色镜的一侧。有效利用光电系统的大口径发射接收天线,收集远距离目标回光能力强,结合光谱滤波、空间滤波、时序变光学增益等特点,解决了共孔径激光测距系统面临的内光路杂光干扰和近程大气后向散射光干扰等问题,盲区小、探测距离远,结构紧凑,有效减小了光电系统体积和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244732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86220.6
申请日:2020-02-1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气冷薄片激光器、增益模块和波前畸变自补偿方法。增益模块采用沿流道宽度方向有较高均匀度的冷却介质直接流过增益介质之间所形成的流道的方法对增益介质进行直接冷却,其中,冷却介质为液体冷却介质和/或气体冷却介质;冷却介质的热光系数与增益介质的热光系数极性相反。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固体厚度和冷却流道厚度关系。增益区前后设置相应的流场匀化装置用于提升冷却流场的均匀性,减少由于液体流速不均匀引入的高阶相差;在任何流速和产热情况下均可实现激光增益模块中晶体和液体的波前畸变成分一致而幅值相反,从而实现波前畸变的自补偿,从源头上减小增益模块波前畸变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10925356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73070.3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F16F15/023 , F16F15/027 , F16F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压减振致稳光学平台装置,包括光学平台、减振器、气压控制器和缓冲限位器;光学平台与减振器连接,减振器:用于光学平台的减振;减振器通过内部管路与气压控制器相连,气压控制器用于实时控制减振器内部气体压力;缓冲限位器设置于光学平台四周,缓冲限位器在运动载体突发姿态变化时,对光学平台进行缓冲限位保护。本发明针对现有地面实验室级光学平台不能根据载荷变化动态可调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调压减振致稳光学平台装置。本发明有效提高了运动载体光学平台的稳定性,提高了光学系统的全任务周期的环境适应能力,解决了光学系统高频振动的隔离和低频共振峰抑制问题以及运动载体突发姿态变化时的缓冲限位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386474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810192534.7
申请日:2018-03-0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F16F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摩擦阻尼器,包括摩擦套筒、在摩擦套筒内沿摩擦套筒轴心方向设置的连接中轴,所述连接中轴上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两个导向件组件、在连接中轴带动下与摩擦套筒可产生相对运动的摩擦球、与摩擦球连接并对摩擦球进行挤压的挤压锥块,所述摩擦球和挤压锥块设置在两个导向件组件之间,所述摩擦球设置有开口端,所述挤压锥块的锥尖放置在开口端内,通过调节两个导向件组件之间的距离设置锥尖在开口端内的位置。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阻尼器,能集成在减振系统中,阻尼器工作过程中可以将系统动能转化为摩擦球与套筒之间的摩擦内能,从而起到减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929518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610457832.5
申请日:2016-06-22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的环状光束生成机构,它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蜗杆、固定基座、旋转轴承、旋转部件、外围反射镜底座、外围反射镜固定座、外围反射镜、中心反射镜底座、中心反射镜固定座和中心反射镜,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传动蜗杆连接,所述传动蜗杆再与设置于旋转部件上的齿轮啮合,所述旋转部件通过旋转轴承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上,所述旋转部件中部设置所述中心反射镜底座。本发明实现了对光路镜面的分时使用,同时具有遮拦比可调、稳定性好、转速可调等优点,能有效地增强光束利用率和镜面的耐强光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201561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410492555.2
申请日:2014-09-2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层排布被动散热二极管激光光谱合成装置的技术方案,该方案的光学系统的光路分两层,第一层光路是二极管激光线阵的空间拼接光路,第二层是二极管激光的光谱合成光路,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通过两片反射镜实现光路连接,光谱合成后的激光从窗口镜输出或耦合进入光纤输出。本发明设计的分层排布被动散热二极管激光光谱合成激光系统可靠性高、结构紧凑,体积小,可作为工业加工或军用高可靠性激光光源。
-
公开(公告)号:CN104201565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410492001.2
申请日:2014-09-2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H01S5/0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阵列式共轭成像二极管激光光谱合成光学装置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包括有能够实现二极管激光的光谱合成的二极管激光叠阵、慢轴转换柱透镜、快轴柱透镜阵列、反射式平面光栅、外腔镜,二极管激光叠阵包括有多个二极管激光线阵;二极管激光线阵的出光面的光路上设置有快轴准直微透镜;二极管激光线阵发出的激光束依次穿过快轴准直微透镜、慢轴转换柱透镜、快轴柱透镜阵列和反射式平面光栅后射入外腔镜,能够消除二极管激光线阵“smile”效应及二极管激光叠阵快轴指向性误差对光谱合成效率及光束质量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4215431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496058.X
申请日:2014-09-2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G01M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倾斜镜性能测试装置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包括有快反镜、放大装置、DA模块、PID模块、AD模块、计算机、监视器、探测缩束系统、平行光管、反射镜;平行光管发射出的平行光束依次经过反射镜和快反镜反射后进入探测缩束系统;探测缩束系统与监视器和计算机连接;计算机输出的信号依次经过AD模块、PID模块、DA模块和放大装置处理后输入快反镜。该方案克服了当前快反镜性能测试中测试方法和测试装置的缺陷,能够测试快反镜的全部性能参数,包括动态范围、响应速度、线性度、闭环带宽以及分辨率等,同时,该快反镜性能测试光路也可以用于快反镜性能参试的调试,即匹配PID相关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4101580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359063.6
申请日:2014-07-2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G01N21/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半球阵列探测的BRDF快速测量装置,由激光器、光纤、光纤分束器、光功率计、二维调节激光准直机构、全封闭半球暗室、阵列光电探测器、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上位机组成。本发明无复杂机械结构和机电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半球型全封闭设计自带暗室实验环境,提高了系统环境适应性;通过半球空间密集型阵列探测,可以在2秒内一次性快速完成待测材料反射半球空间所有采样角度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测量,提高了测量效率;无复杂的光学系统,采用光电探测器与高速数字电路采集模块这种简易通用模式实现多路信号快速采集处理,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576239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560566.5
申请日:2013-11-12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步式制备光纤合束器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用设计好的模具,将多根光纤按规则排列,然后用热缩管将光纤牢牢的固定在一起,然后用光纤拉锥机将裸露的光纤熔融拉锥,最后采用常规切割刀将光纤切割并完成其与输出光纤的熔接。采用本发明方法固定后的输入光纤束可直接采用市面上的V形槽夹具所固定,从而方便的实现了对拉锥后的输入光纤束的切割和熔接,省去了对造价昂贵的光纤合束器制备一体机的需求,极大的降低了成本,节省了人力物力。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固定的输入光纤束在拉锥过程中无须对裸光纤段扭转,从而可减少泵浦光的耦合损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