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28883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263409.6
申请日:2017-04-2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A61K9/107 , A61K31/12 , A61K47/42 , A61P29/00 , A61P31/04 , A61P35/00 , A61P39/06 , A61P1/16 , A61P3/06 , A61P31/10
Abstract: 运载姜黄素纳米乳的制备方法,属于姜黄素纳米乳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现有公开的运载姜黄素的纳米乳制备方法存在安全隐患、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法:一、将β‑伴大豆球蛋白经超声、酶解或者糖基化处理制备水相;二、将水相与油相混合,所述油相是由姜黄素和中链甘油三酯配制的,然后均质,再置于超声波细胞粉碎机中处理,即得到运载姜黄素纳米乳。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运载姜黄素的纳米乳包封率高。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降低了制备成本的同时能够保证所制备姜黄素纳米乳健康安全、品质优良,更适用于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636918B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310677057.0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A23J3/16
Abstract: 一种富含亚油酸的改性分离蛋白制备方法属于大豆蛋白加工技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亚油酸进行一系列活化处理得到活化的亚油酸,将活化的亚油酸溶解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形成活化的亚油酸溶液;(2)将大豆分离蛋白溶解在NaHCO3溶液中形成蛋白溶液;(3)将亚油酸溶液与蛋白溶液混合后进行水浴加热并不断搅拌;(4)向水浴加热后的混合体系中加入甘氨酸,然后进行离心分离、真空干燥即得改性分离蛋白;本发明方法利用亚油酸酰化改性大豆分离蛋白,酰化程度高达61.47%,改性后的蛋白中富含亚油酸,营养价值高,并且具有高乳化性,乳化活性为74.21m2/g,是未改性蛋白乳化活性的1.21倍。
-
公开(公告)号:CN102329825B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110226714.0
申请日:2011-08-09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 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提取大豆油脂和蛋白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包括:(1)大豆预处理;(2)预处理后的大豆粉与KH2PO4等配制成液体培养基;(3)豆粉液体培养基灭菌;(4)将活化后的微生物菌种接入到步骤(3)中进行发酵;(5)发酵产物离心,分别得到游离油、乳状液、水解液和残渣;乳状液破乳,获得游离油;(6)调节水解液pH值,离心后用水清洗沉淀,再离心,将沉淀用水溶解后调节pH值,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本发明以总油、总蛋白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兼顾游离油得率指标,确定豆粉发酵提取油脂最佳条件及破乳最佳条件,使原料中的油脂实际得率达到80%以上,蛋白得率达到80%以上。所得蛋白无苦味,蛋白中含盐量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602979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0910157273.6
申请日:2009-07-06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 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油脂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大豆粉碎后用双螺杆挤压机挤压膨化;(2)挤压膨化后的大豆产物与水混合;加入蛋白酶进行酶解;(3)灭酶,离心分离,即得。本发明方法利用粉碎挤压膨化预处理和生物酶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大豆油脂,分离得到的乳化油经破乳后无需精炼即可获得高质量的油,营养价值高,大豆蛋白与大豆肽可利用价值高和投资少,本发明方法总油提取率可达到93.18%。本发明方法所需要设备简单、操作安全、所得大豆油无溶剂残留,此外,本发明方法作用条件温和,体系中的降解产物不与提取物发生反应,可以有效地保护各成分的品质,本发明方法能从全脂豆粉中同时分离油和蛋白质,蛋白质变性率低。
-
公开(公告)号:CN100523210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610010079.1
申请日:2006-05-24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2P1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生产染料木黄酮和黄豆苷元的方法。以不同纯度的大豆异黄酮粉为原料,应用里氏木酶β-葡萄糖苷酶或大豆β-葡萄糖苷酶中的一种进行水解,再对水解液进行溶剂萃取、超滤及冷冻离心分离纯化,得到染料木黄酮和黄豆苷元。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使用不同纯度的水解原料。本发明使用的酶是可以直接购买的商品化酶,也可以是自行制备的酶。所用的酶的缓冲溶液可以循环使用。本发明易于操作,转化率较高(>85%),产品大豆异黄酮苷元总含量较高。使用从东北大豆中自行提取纯化的大豆β-葡萄糖苷酶可以克服微生物发酵制酶,食用安全性差的问题,可以使产品更加安全。使用商品化的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本发明的方法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04482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913883.4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大豆深加工技术领域。为了寻找有助于提高蛋白酶解物功能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利用超声波‑微波辅助酶解的方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获得了除具有较高的降血糖活性外,同时兼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和乳化性能,以及环境稳定性的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为研制功能活性丰富的优良蛋白质酶解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28018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94760.5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A61K9/51 , A61K31/047 , A61K9/19 , A61P39/06 , A61P31/04 , A61P29/00 , A23L33/105 , A23L29/00 , A23L29/30 , A23P10/30 , A23J3/34 , A23L5/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小麦醇溶蛋白载药纳米粒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及制剂和用途。该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采用酶解结合葡聚糖接枝进行改性,其中葡聚糖接枝采用低温‑高温循环法显著提高了接枝度且褐变程度较低。该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采用pH折叠结合超声法,显著提高了叶黄素的包封率。所得纳米粒可显著提高纳米粒的光照、热稳定性及在胃肠道环境的稳定性,适于提高叶黄素的口服利用率,用于制备口服药物、口服保健食品等。
-
公开(公告)号:CN115669795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18199.0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A23J3/16 , A23J3/26 , A23L29/238 , A23L33/105 , A23P10/30
Abstract: 挤压预处理大豆蛋白制备含有槲皮素的乳液凝胶的方法,属于大豆蛋白加工技术领域。为了运载槲皮素并提升槲皮素的抗氧化活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挤压预处理大豆蛋白制备含有槲皮素的乳液凝胶的方法,具体是以脱脂后的天然大豆蛋白为原料,利用挤压‑碱法多酚共价结合复合改性天然大豆蛋白,利用复合改性后的大豆蛋白制成含有槲皮素的乳液凝胶。该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大豆蛋白乳化性能和凝胶性能,使其制备的乳液凝胶运载性能更加优良,并且成本较低,适合应用于工业生产。本发明制备获得的乳液凝胶运载槲皮素的包封效果更好、生物利用率更高、对槲皮素的抗氧化活性保护作用的效果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0050875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456838.4
申请日:2019-05-29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A23J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氧化大豆蛋白的制备方法,涉及功能蛋白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大豆蛋白溶解于缓冲溶液中,得到蛋白溶液;(2)将茶多酚、Vc、Ve共同溶解于缓冲液中,得到保护剂溶液;(3)将步骤(1)得到的蛋白溶液与步骤(2)得到的保护剂溶液混合,均质,得到混合溶液;(4)将步骤(3)均质后的混合溶液搅拌反应,得到保护剂-蛋白复合溶液;(5)将步骤(4)得到的保护剂-蛋白复合溶液进行均质;(6)将步骤(5)均质后的复合溶液冻干,即得到抗氧化大豆蛋白。有效提高了大豆蛋白产品的起泡性能、乳化性能和溶解性能,降低了大豆蛋白产品的致敏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627511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310677193.X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浓香大豆油的制备方法属于植物油脂萃取制备技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大豆平铺于托盘中,置于真空烘箱中进行焙烤;(2)将焙烤后的大豆冷却至室温,然后粉碎、过筛得大豆粉,将大豆粉与蒸馏水混合形成混合液;(3)向混合液中先后加入纤维素酶、植物水解复合多糖酶和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酶解后得到酶解液;(4)将酶解液进行沸水浴加热灭酶,然后离心分离即得浓香大豆油;本发明原料来源天然,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制备方法,采用真空焙烤处理,避免了大豆与空气的接触,抑制了氢过氧化物的形成,所获得的大豆油酸价小于1mgKOH/g,并且气味浓郁,色泽红黄且无浑浊、透明度好,符合浓香大豆油质量指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