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满足破冰船拖曳航行条件的球艏中高速船

    公开(公告)号:CN104890808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10315967.3

    申请日:2015-06-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艏中高速船,尤其涉及一种满足破冰船拖曳航行条件的球艏中高速船,属于球艏中高速船技术领域。一种满足破冰船拖曳航行条件的球艏中高速船,其特征在于:船体长度方向为X轴,宽度方向为Y轴,竖直方向为Z轴;结构吃水水线前端到球艏端点距离为2.5m,结构吃水时球艏距离破冰拖曳船尾部的最小距离为2~3.5m;球艏的45%‑65%的长度置于艏垂线之后,保证球艏具有足够的有效长度;通过折角线过渡球艏上部与船体,折角线在X轴方向的投影与垂直于X轴的横剖面的线型的夹角为90~150°,使得过渡线型足够瘦;球艏以上水线的前端点呈尖锐的刀锋形,有利于切开水面,减小破波阻力。

    用于右旋单桨船的预旋扇形导管

    公开(公告)号:CN103770919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32595.9

    申请日:2014-0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右旋单桨船的预旋扇形导管,由第一至第四叶子以及弧形导板组成;从螺旋桨后侧看,螺旋桨桨毂纵向中心线左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二叶子以及第一叶子,右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三叶子以及第四叶子,第一叶子与螺旋桨桨毂纵向中心线的夹角范围为70°-80°,第二叶子与螺旋桨桨毂纵向中心线的夹角范围为25°-30°,第三叶子与螺旋桨桨毂纵向中心线的夹角范围为35°-45°,第四叶子与螺旋桨桨毂纵向中心线的夹角范围为70°-80°。与三叶的预旋三角导管相比,第三个叶片起到支撑和加强预旋作用的同时,处于空泡敏感区之外,不会对空泡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桨前反应鳍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381463B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110236671.4

    申请日:2011-08-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常规右旋单桨船的桨前反应鳍,属于船体节能设备技术领域。一种桨前反应鳍,从螺旋桨后侧看,螺旋桨桨毂(6)纵向中心线左侧的船尾从上到下设置有第一片鳍(1)、第二片鳍(2)和第三片鳍(3),右侧设置有第四片鳍(4),其中,第一片鳍(1)与纵向中心线的夹角α的范围是46°≤α≤53°,第二片鳍(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的范围是1°≤β≤8°,第三片鳍(3)与纵向中心线的夹角γ的范围是37°≤γ≤44°,第四片鳍(4)与纵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δ的范围是82°≤δ≤89°。采用上述结构,四片鳍中的三片分布在伴流场的低值即高速区域,减少了鳍的阻力对低速区域流动造成的不利影响,而且布置在高速区的鳍在使桨前流场预先旋转的同时,也有利于伴流的均匀化。

    用于右旋单桨船的预旋三角导管

    公开(公告)号:CN103332281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310306945.1

    申请日:2013-07-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右旋单桨船的预旋三角导管,该预旋三角导管呈扇形结构,从螺旋桨后侧看,螺旋桨桨毂纵向中心线左侧从上到下设有第二叶子、第一叶子,右侧设有第三叶子,导板的叶背分别与第一叶子的叶梢、第二叶子的叶梢以及第三叶子的叶梢固定连接;第一叶子与螺旋桨桨毂纵向中心线的夹角范围为70°-75°,第二叶子与螺旋桨桨毂纵向中心线的夹角范围为25°-30°,第三叶子与螺旋桨桨毂纵向中心线的夹角范围为70°-75°。本发明采用桨前预旋原理和加速螺旋桨上部进流,使螺旋桨盘面进流更加均匀的船体节能设备,重点在于降低螺旋桨尾流场因旋转而损失的能量,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及减少因尾部流动分离而附加的形状阻力。

    降阻节能友好型船舶尾部线型、船舶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05286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811211939.7

    申请日:2018-10-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降阻节能友好型船舶尾部线型、船舶及制造方法,在降阻节能友好型船舶尾部线型中,船体的尾封板与船体尾部下板交界处形成的转角为圆角;船舶具有该降阻节能友好型船舶尾部线型,该制造方法包括倒圆步骤,即:在船体的尾封板与船体尾部下板交界处进行倒圆角处理。本发明能够改变尾部船体压强分布,调整船体姿态,改善船体兴波,从而减少航行时尾部漩涡的形成,减少船体阻力;另外,本发明能够在船舶倒航时,进行导流,从而降低倒航阻力;另外,本发明能够减少航行过程中船舶尾部拍击波浪,以降低波浪增阻;另外,本发明可减少为尾封板处的漩涡,从而降低船体的震动和噪音;经测试,本发明可使船体总阻力降低1-3%。

    对转桨前后桨桨毂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523160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610005267.9

    申请日:2016-0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H5/10 B63H2005/1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转桨前后桨桨毂连接结构,包括共轴设置的前桨、后桨;前桨由船体内部的燃气轮机或电机驱动,后桨由其尾部的电动机吊舱驱动;前桨包括前桨桨叶、前桨桨毂、前桨桨帽;后桨包括后桨桨毂、后桨桨叶;后桨桨毂、前桨桨帽、前桨桨毂的横截面均为圆形;后桨桨毂与前桨桨帽的母线为一段连贯的正弦曲线段,其中后桨桨毂直径大于前桨桨帽的直径;正弦曲线段曲线首尾端的切线与螺旋桨的轴线平行;当驱动前桨的主机工作时,前桨桨毂带动前桨桨叶及前桨桨帽转动,前桨桨叶产生推力,同时向后推出旋转尾流,前桨桨毂附近流动贴合前桨桨帽流向后桨桨毂;驱动后桨的电动机工作时,后桨桨叶转动回收前桨旋转尾流,从而回收能量,前桨桨帽的来流平顺流过。

    一种满足破冰船拖曳航行条件的球艏中高速船

    公开(公告)号:CN104890808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315967.3

    申请日:2015-06-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艏中高速船,尤其涉及一种满足破冰船拖曳航行条件的球艏中高速船,属于球艏中高速船技术领域。一种满足破冰船拖曳航行条件的球艏中高速船,其特征在于:船体长度方向为X轴,宽度方向为Y轴,竖直方向为Z轴;结构吃水水线前端到球艏端点距离为2.5m,结构吃水时球艏距离破冰拖曳船尾部的最小距离为2~3.5m;球艏的45%-65%的长度置于艏垂线之后,保证球艏具有足够的有效长度;通过折角线过渡球艏上部与船体,折角线在X轴方向的投影与垂直于X轴的横剖面的线型的夹角为90~150°,使得过渡线型足够瘦;球艏以上水线的前端点呈尖锐的刀锋形,有利于切开水面,减小破波阻力。

    舵吊舱船舶电力推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386231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619043.8

    申请日:2014-1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舵吊舱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舵叶,挂舵臂,吊舱,电动机,螺旋桨;所述挂舵臂安装于船尾,并与舵叶相连接,所述挂舵臂上水平设置吊舱,所述电动机布置在吊舱内,螺旋桨与电动机通过螺旋桨轴相连;电动机接收来自船体的电源和控制信号,驱动螺旋桨。本发明将吊舱和舵合二为一,保留了螺旋桨、吊舱等模块,取消了复杂的回转装置,在保证船舶推进性能的同时,可通过舵实现船舶操纵性能。从而既保留了全回转吊舱推进器布置灵活、振动小、噪音低等绝大部分优点,又克服了全回转吊舱推进器构造复杂、价格昂贵的不足,有望在更多船型上得到应用。

    船舶用桨后尾涡回收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6009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434650.7

    申请日:2021-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用桨后尾涡回收装置,其设于船体尾部,船体尾部设有螺旋桨和挂舵臂,挂舵臂位于螺旋桨后方;挂舵臂上设有可在螺旋桨旋转时被动旋转的自由叶轮,自由叶轮位于挂舵臂和螺旋桨之间;自由叶轮包括自由叶轮毂部和固设于自由叶轮毂部的自由叶轮叶片;自由叶轮毂部和螺旋桨桨毂不接触;自由叶轮毂部的旋转轴线和螺旋桨桨毂的旋转轴线重合;自由叶轮的直径不小于螺旋桨的直径。本发明在挂舵臂上设置自由叶轮,该自由叶轮无需动力装置进行驱动,仅靠桨盘面内部分回收螺旋桨尾流驱动,实现了更好的节能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