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强结构的汽车车身

    公开(公告)号:CN104554448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359830.3

    申请日:2014-07-25

    发明人: 金成元

    IPC分类号: B62D25/00 B62D25/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汽车车身,包括:侧外板,布置在汽车车身的外侧;侧内板,布置在汽车车身的内侧、位于距离侧外板预定距离处;门铰链箱,安装于侧内板的内侧的上部;门下部铰链加强板,安装于侧内板的内侧的下部、在垂直方向上位于距离门铰链箱预定距离处;隔板,安装于门下部加强板的上端,隔板的一端安装于侧外板的内侧,另一端安装于侧内板的外侧;以及加强支架,沿上下方向布置以连接门铰链箱和隔板。

    车辆用开闭体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42192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280049291.2

    申请日:2012-08-28

    发明人: 岩野吉宏

    IPC分类号: B60J5/10 B60J5/00

    摘要: 本发明获得一种能够使车辆用开闭体的装配性能提高的车辆用开闭体结构。在门内面板(34)的锁机构安装部(38)上固定有锁加强件(50),并且在门内面板(34)的外周部上的从左右上端部至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的下部的部位上固定有左右一对铰链加强件(52)。在锁加强件(50)上固定有缆索(54)的一端侧的安装部(54B),所述缆索(54)的另一端侧的安装部(54C)被固定在铰链加强件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上,且被拉成直线状。

    车辆车门结构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086196B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0710111140.6

    申请日:2007-06-11

    发明人: 远藤欣秀

    IPC分类号: E06B5/00 E06B3/70 B60J5/04

    摘要: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车辆车门结构,其用于抑制由于车门的热扭曲造成的永久变形。车门内板(18)和车门外板(20)用铝合金等构造。冲击梁(26)和带线内加强件(44)接合到车门内板(18)。冲击梁(26)和带线内加强件(44)用例如钢的具有比车门外板(20)的线性膨胀系数小的线性膨胀系数的材料构造。因此,即使车门(42)整体放置在高温环境中,例如在电泳涂装的干燥炉中,车门内板(18)侧和车门外板(20)侧各自被带线内加强件(44)和冲击梁(26)限制。因此,由于车门内板(18)侧和车门外板(20)侧的热膨胀条件的差别,由于在车门外板(20)侧的热扭曲造成的永久变形可以被抑制。

    具有加强结构的汽车车身

    公开(公告)号:CN104554448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410359830.3

    申请日:2014-07-25

    发明人: 金成元

    IPC分类号: B62D25/00 B62D25/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汽车车身,包括:侧外板,布置在汽车车身的外侧;侧内板,布置在汽车车身的内侧、位于距离侧外板预定距离处;门铰链箱,安装于侧内板的内侧的上部;门下部铰链加强板,安装于侧内板的内侧的下部、在垂直方向上位于距离门铰链箱预定距离处;隔板,安装于门下部加强板的上端,隔板的一端安装于侧外板的内侧,另一端安装于侧内板的外侧;以及加强支架,沿上下方向布置以连接门铰链箱和隔板。

    车辆用外装部件以及车辆的后尾门

    公开(公告)号:CN105882363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082764.9

    申请日:2016-02-05

    IPC分类号: B60J5/10 B62D25/08

    摘要: 一种车辆用外装部件以及车辆的后尾门,在树脂制的内板与树脂制的外板互相接合的结构中有助于变形方式的稳定化。在后尾门主体(10)中,在CFRP制的内板(20)的上部上接合有CFRP制的外上板(24),在该内板(20)的下部上接合有聚丙烯制的外下板(22)。该后尾门主体(10)的外缘部被设为上部侧通过外上板(24)而被加强的第一外缘部(10A),下部侧被设为与第一外缘部(10A)相比为低强度的第二外缘部(10B)。而且,这种具有耐力差的第一外缘部(10A)与第二外缘部(10B)的边界部(10C1、10C2)被设定为通过小车窗用开口部(28)的相邻而被弱化的部位。由此,在碰撞时等后尾门主体(10)容易在边界部(10C1、10C2)处发生变形,因此有助于变形方式的稳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