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67060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80052043.5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广岛大学 , 株式会社威泰克 , 希利股份有限公司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松木一弘 , 柯雨蛟 , 许哲峰 , 杉尾健次郎 , 崔龙范 , 佐佐木元 , 末次元 , 近藤裕树 , 真锅秀树 , 山根响太郎 , 畠山健一 , 川崎敬三 , 板冈毅 , 妹尾晋作 , 田村庸 , 猪一郎 , 平尾嘉英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兼具高硬度和高导热率并且可以更加稳定地制造的Fe基烧结体。Fe基烧结体具有:以Fe作为主要成分的基质(1)、以及分散于该基质中(1)的硬质相(4)。基质(1)形成网状,并且包含αFe。硬质相(4)包含TiC。
-
公开(公告)号:CN105882759B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610081888.5
申请日:2016-02-05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6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包括:左右一对车顶边梁(3、3),在车身的车顶部(10)的左右两端部以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车顶板(13),设置在一对车顶边梁之间;前顶横梁(11),以沿着车顶板的前部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左右一对前柱(1、1),上部结合于车顶边梁,从该车顶边梁向下方延伸;前窗(22),设置在前顶横梁与一对前柱之间;前后方向车顶加强件(18),前部结合于前顶横梁,从该前顶横梁向后方延伸;节构件(51、52),以车宽方向的位置与前后方向车顶加强件和前顶横梁的结合部(Tb)不重叠的方式设置在前顶横梁的内部。由此,以轻型的结构便能够抑制前顶横梁的上下振动,提高乘车舒适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813928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480066882.X
申请日:2014-12-04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25 , B62D25/04 , B62D25/2036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包括:下边梁(5),与支柱(7)的下部连结;节构件(10),设置在下边梁(5)的内部。节构件(10)具有将下边梁(5)的闭合剖面空间(C)在车辆前后方向分隔的间隔壁(21、22)和与下边梁内件(51)的内侧面接合的接合凸缘(26a、26b)。间隔壁(21、22)具有从下边梁外加强件(52)侧向下边梁内件(51)侧延伸并且与接合凸缘(26a、26b)相连的肋(24a),在该肋(24a)的接合凸缘(26a、26b)侧的端部形成有扩宽部(27)。由此,能够提高车辆的侧碰撞时的负荷传递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895711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310717271.4
申请日:2013-12-23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的上部车体构造,其维持车顶纵梁的截面形状且经由角撑将侧面撞击载荷沿车顶加固件的大致轴向传递,从而能够抑制车顶侧部附近的车顶加固件的压弯。其特征在于,具备左右一对车顶纵梁(4)、配设在车顶纵梁(4、4)之间的车顶面板(5)、在车顶面板(5)下侧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车顶加固件(14)、中柱(6)、以及结合至车顶加固件(14)的车宽方向端部的角撑(30),在与上述车顶加固件(14)沿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重叠的位置的上述车顶纵梁(4)内,配设有节点部件(42)。
-
公开(公告)号:CN102632929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027651.0
申请日:2012-02-0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8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身前部结构包括:前纵梁(31);铰链柱(1);挡板梁(30),位于比前纵梁(31)在车宽方向更外侧的位置且从铰链柱(1)向前方延伸;悬架支撑塔(9),向车宽方向内侧隆起,并且车宽方向外壁面上部接合于挡板梁(30),车宽方向内壁面下部接合于前纵梁(31);纵分支支撑件(37),从前纵梁(31)竖立设置,并且沿悬架支撑塔(9)的内表面设置而与悬架支撑塔(9)一起形成闭合剖面(38);变形抑制部件(39),将纵分支支撑件(37)与挡板梁(30)连接。由此,能够抑制在车辆正面碰撞时因挡板梁(30)向车宽方向外侧变形而导致前围板(2)侵入车室内。
-
公开(公告)号:CN107922008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680002887.5
申请日:2016-08-0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辆的车身结构包括:形成闭剖面部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车架;被配设在所述闭剖面部内,并与所述第一车架接合的加强体;以及接合于所述第一车架的外侧面的另外的车身部件。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加强体的接合部具有: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加强体在互相抵接的状态下被结合的刚性结合部;以及在衰减部件介于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加强体之间的状态下被结合的柔性结合部。所述另外的车身部件以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柔性结合部在所述第一车架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接合于所述第一车架,且在与所述柔性结合部重叠的部分具有加强刚性的高刚性部。
-
公开(公告)号:CN107922009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680002891.1
申请日:2016-08-15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的车身结构包括: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形成沿指定方向延伸的闭合剖面部;分隔板,沿所述指定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闭合剖面部内;第一加强体,在所述闭合剖面部内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分隔板之间,具备与所述第一板件接合的第一板件接合部和与所述分隔板接合的第一凸缘部;第二加强体,在所述闭合剖面部内被设置在第二板件与所述分隔板之间,具备与第二板件接合的第二板件接合部和与所述分隔板接合的第二凸缘部;其中,基于第一加强体而形成的接合部包含:由第一板件与第一板件接合部在彼此抵接的状态下结合而成的刚性结合部;由分隔板与第一凸缘部在衰减构件介于该分隔板与该第一凸缘部之间的状态下结合而成的柔性结合部。
-
公开(公告)号:CN108025774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80003142.5
申请日:2017-01-05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Abstract: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1)具备:前围板(7),在发动机室(E)的车宽方向外侧向前方延伸的挡板加强件(3),在前围板(7)的前方与挡板加强件(3)结合的悬架壳体(6),车辆侧视时在悬架壳体(6)的后部与前围板(7)之间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构成发动机室(E)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壁部的前围侧板(11),和将挡板加强件(3)以及前围侧板(11)围成的空间前后间隔断的第一加强构件(91)。
-
公开(公告)号:CN102632929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027651.0
申请日:2012-02-0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8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身前部结构包括:前纵梁(31);铰链柱(1);挡板梁(30),位于比前纵梁(31)在车宽方向更外侧的位置且从铰链柱(1)向前方延伸;悬架支撑塔(9),向车宽方向内侧隆起,并且车宽方向外壁面上部接合于挡板梁(30),车宽方向内壁面下部接合于前纵梁(31);纵分支支撑件(37),从前纵梁(31)竖立设置,并且沿悬架支撑塔(9)的内表面设置而与悬架支撑塔(9)一起形成闭合剖面(38);变形抑制部件(39),将纵分支支撑件(37)与挡板梁(30)连接。由此,能够抑制在车辆正面碰撞时因挡板梁(30)向车宽方向外侧变形而导致前围板(2)侵入车室内。
-
公开(公告)号:CN103895711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310717271.4
申请日:2013-12-23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上部车体构造,其维持车顶纵梁的截面形状且经由角撑将侧面撞击载荷沿车顶加固件的大致轴向传递,从而能够抑制车顶侧部附近的车顶加固件的压弯。其特征在于,具备左右一对车顶纵梁(4)、配设在车顶纵梁(4、4)之间的车顶面板(5)、在车顶面板(5)下侧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车顶加固件(14)、中柱(6)、以及结合至车顶加固件(14)的车宽方向端部的角撑(30),在与上述车顶加固件(14)沿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重叠的位置的上述车顶纵梁(4)内,配设有节点部件(4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