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32929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027651.0
申请日:2012-02-0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8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身前部结构包括:前纵梁(31);铰链柱(1);挡板梁(30),位于比前纵梁(31)在车宽方向更外侧的位置且从铰链柱(1)向前方延伸;悬架支撑塔(9),向车宽方向内侧隆起,并且车宽方向外壁面上部接合于挡板梁(30),车宽方向内壁面下部接合于前纵梁(31);纵分支支撑件(37),从前纵梁(31)竖立设置,并且沿悬架支撑塔(9)的内表面设置而与悬架支撑塔(9)一起形成闭合剖面(38);变形抑制部件(39),将纵分支支撑件(37)与挡板梁(30)连接。由此,能够抑制在车辆正面碰撞时因挡板梁(30)向车宽方向外侧变形而导致前围板(2)侵入车室内。
-
公开(公告)号:CN101992808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010231185.9
申请日:2010-07-09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 B62D25/082 , B62D25/088 , B62D2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车身结构,其中,铰链支柱(1)上设有与上侧的车门铰链安装部(1a)对应的铰链加强件(33),该铰链加强件(33)上设有向铰链支柱内件(2a)侧延伸并安装于该铰链支柱内件(2a)的安装部(33b、33c),该车辆的车身结构还包括从前纵梁(25)分支设置的分支构架(30)和角板部件(32),该分支构架(30)和角板部件(32)将输入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前纵梁(25)的碰撞负荷通过铰链支柱内件(2a)传递给安装部(33b、33c)。这样,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将输入车身的碰撞负荷更切实地传递至车辆后方,从而可以切实地抑制车室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2555752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110425287.9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2001/04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蓄电装置设置结构,该蓄电装置设置结构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成一对的前纵梁(5);分别设置于各所述前纵梁(5)的前端的溃缩盒(6);蓄电的蓄电装置(51);其中,所述蓄电装置(51)设置于比所述前纵梁(5)在车宽方向上更外侧的位置,并且设置于比所述溃缩盒(6)的前端部更后侧的位置。由此,蓄电装置(51)难以受到来自发动机或电动机的热量的影响,并且可减小车辆(1)发生前碰撞时的对于冲击吸收性能造成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2555752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425287.9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2001/04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蓄电装置设置结构,该蓄电装置设置结构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成一对的前纵梁(5);分别设置于各所述前纵梁(5)的前端的溃缩盒(6);蓄电的蓄电装置(51);其中,所述蓄电装置(51)设置于比所述前纵梁(5)在车宽方向上更外侧的位置,并且设置于比所述溃缩盒(6)的前端部更后侧的位置。由此,蓄电装置(51)难以受到来自发动机或电动机的热量的影响,并且可减小车辆(1)发生前碰撞时的对于冲击吸收性能造成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1992808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1010231185.9
申请日:2010-07-09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 B62D25/082 , B62D25/088 , B62D2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车身结构,其中,铰链支柱(1)上设有与上侧的车门铰链安装部(1a)对应的铰链加强件(33),该铰链加强件(33)上设有向铰链支柱内件(2a)侧延伸并安装于该铰链支柱内件(2a)的安装部(33b、33c),该车辆的车身结构还包括从前纵梁(25)分支设置的分支构架(30)和角板部件(32),该分支构架(30)和角板部件(32)将输入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前纵梁(25)的碰撞负荷通过铰链支柱内件(2a)传递给安装部(33b、33c)。这样,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将输入车身的碰撞负荷更切实地传递至车辆后方,从而可以切实地抑制车室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2632929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027651.0
申请日:2012-02-0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8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身前部结构包括:前纵梁(31);铰链柱(1);挡板梁(30),位于比前纵梁(31)在车宽方向更外侧的位置且从铰链柱(1)向前方延伸;悬架支撑塔(9),向车宽方向内侧隆起,并且车宽方向外壁面上部接合于挡板梁(30),车宽方向内壁面下部接合于前纵梁(31);纵分支支撑件(37),从前纵梁(31)竖立设置,并且沿悬架支撑塔(9)的内表面设置而与悬架支撑塔(9)一起形成闭合剖面(38);变形抑制部件(39),将纵分支支撑件(37)与挡板梁(30)连接。由此,能够抑制在车辆正面碰撞时因挡板梁(30)向车宽方向外侧变形而导致前围板(2)侵入车室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