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4670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85550.8
申请日:2023-10-07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B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速机轴和电机轴承座同轴度校准方法及系统,其包括:在所述减速机轴和多个所述轴承座上设置单个或多个激光跟踪仪的反射器;利用激光跟踪仪的跟踪头测量任一所述反射器的位置数据;基于所述位置数据建立对应的坐标,根据所述坐标拟合出所述减速机轴和任一所述轴承座对应的中心线;计算多个所述中心线之间的中心线偏差值,基于所述中心线偏差值对多个所述轴承座调整。实现更为简单且精确地进行空间位置测量,解决主电机与主减速机对中度和垂直度无法满足需要问题,保证轧机传动系统设备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127777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810714236.X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张学范 , 肖激杨 , 王晓广 , 朱志宏 , 闫洪伟 , 常生财 , 李晓磊 , 卢杰 , 李文波 , 吴宏 , 刘永超 , 付友昌 , 刘涛 , 张旭亮 , 丛邵华 , 孙健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退线小车定位精度监控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横移编码器、第一升降编码器、第二横移编码器、第二升降编码器、判断模块及存储模块,在生产过程中,能实时进行上卷小车接卷位定位精度监控、上卷小车等待位定位精度监控、上卷小车上卷位定位精度监控、卸卷小车接卷位定位精度监控、卸卷小车等待位定位精度监控、卸卷小车放卷位定位精度监控。该连退线小车定位精度监控装置及方法实现对小车定位精度的实时监控,掌握小车定位精度的劣化趋势,便于对小车行走机构有针对性的制定检修计划。
-
公开(公告)号:CN11674242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528979.9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R13/703 , H01R13/68 , H01R13/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电插拔母排的控制电路,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预充电开关、第一主开关、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熔断器刀闸,第一预充电开关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主开关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熔断器刀闸的第一输出端,第一预充电开关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一主开关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熔断器刀闸的第二输出端,熔断器刀闸的输入端连接母排;当需要向电机提供电源时,闭合第一预充电开关,通过第一预充电开关对电机逆变器进行预充电,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减小逆变器初始的输入电流,在预充电达到设定时长时,闭合第一主开关,并断开第一预充电开关,通过第一主开关带动电机工作。本申请解决了电机无法直接带电插拔高压直流母排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02772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065237.7
申请日:2023-02-06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5B19/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定时器的扫描周期确定方法及装置,涉及定时器技术领域。本发明先控制第一定时器启动,再在第一定时器启动后的第一个计数循环内控制第二定时器启动,获取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的计数值,在第一定时器的计数值达到第一预设值后、第二定时器的计数值达到第二预设值前,根据第一定时器的计数值确定扫描周期;在第二定时器的计数值达到第二预设值后、第一定时器的计数值达到第一预设值前,根据第二定时器的计数值确定扫描周期,解决了定时器从使能到未使能和从未使能到使能产生的时间误差问题,扫描周期的计算都是基于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处于稳定正常情况下的计算,保证了扫描周期计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950928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097327.9
申请日:2017-02-22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5B19/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 G05B19/4185 , G05B2219/3313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轧管理系统,包括:冷轧管理服务器,M个冷轧现场终端,移动控制终端;所述冷轧管理服务器分别与所述M个冷轧现场终端连接,所述冷轧管理服务器还与所述移动控制终端连接;其中,所述冷轧管理服务器包括:库房管理模块,所述库房管理模块用于:对各个现场备件的存放位置进行编码,以及将各个现场备件的型号与各个现场备件的编码建立关联。本发明使得冷轧现场终端能够快速、准确定位冷轧工艺所需备件的位置,进而保证了冷轧工艺的长时间、高效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371932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73791.4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轧机中间辊窜辊技术领域,揭示了一种中间辊窜辊的控制方法、装置、介质、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上中间辊的第一运行参数信息以及所述下中间辊的第二运行参数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运行参数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运行参数信息确定所述中间辊的状态信息;基于所述状态信息获取所述上中间辊的窜辊值以及所述下中间辊的窜辊值;基于所述状态信息、所述上中间辊的窜辊值以及所述下中间辊的窜辊值对所述上中间辊以及所述下中间辊的运动状态进行调整。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中间辊窜辊的控制方法可以使得上中间辊以及所述下中间辊进行同步窜动,进而防止发生断带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038907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317053.9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IPC: B21B37/62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平整机更换工作辊后、在机架闭合过程中出现的工作辊辊面损伤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平整机的控制方法:平整机包括由上辊系和下辊系组成的机架和控制机架打开和闭合的电液伺服系统,电液伺服系统包含调节所述电液伺服系统的伺服阈开度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在电液伺服系统控制下辊系向上运动闭合机架过程中的轧制力控制阶段,PID控制器调整输出限幅值系数Umax,对伺服阈开度进行限幅,降低平整机在闭合过程中轧辊与带钢接触时产生的惯性冲击力,避免了闭合过程中出现新换工作辊的辊面损伤,从而消除了启车生产时带钢表面出现的“横向辊印”缺陷,提高了带钢的表面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921521B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610292755.2
申请日:2016-05-05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IPC: B21B37/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轧冷硬卷单边浪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应用于包括工作辊和中间辊的酸轧机组进行冷轧冷硬卷的工艺流程中,冷轧冷硬卷单边浪控制方法包括:监测现场轧制带钢是否产生单边浪;在监测到现场轧制带钢已经产生单边浪时,获取第一弯辊度调整值;控制第一类辊在单边浪所在单侧的弯辊力改变弯辊度调整值,其中,第一类辊为中间辊与工作辊中的其中一种。本发明实现的弯辊控制是一种非对称的控制,即一侧进行弯辊调整,另一侧不动,能够直接把弯辊力作用到单边浪上。有效解决了现有对称弯辊控制无法控制单边浪的技术问题,对改善板形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10038907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910317053.9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IPC: B21B37/62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平整机更换工作辊后、在机架闭合过程中出现的工作辊辊面损伤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平整机的控制方法:平整机包括由上辊系和下辊系组成的机架和控制机架打开和闭合的电液伺服系统,电液伺服系统包含调节所述电液伺服系统的伺服阈开度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在电液伺服系统控制下辊系向上运动闭合机架过程中的轧制力控制阶段,PID控制器调整输出限幅值系数Umax,对伺服阈开度进行限幅,降低平整机在闭合过程中轧辊与带钢接触时产生的惯性冲击力,避免了闭合过程中出现新换工作辊的辊面损伤,从而消除了启车生产时带钢表面出现的“横向辊印”缺陷,提高了带钢的表面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142451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509055.8
申请日:2019-06-13
Applicant: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IPC: B23D2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剪切长度的自适应飞剪定位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剪切点的定位设定值及获取第一剪切点的定位实际值,第一剪切点为所述带钢上需要剪切的位置;基于所述定位设定值与所述定位实际值,确定第一剪切点与飞剪的第一定位偏差;获取修正长度,根据所述修正长度,对所述第一定位偏差进行修正,确定第二剪切点与飞剪的第二定位偏差,第二剪切点为带钢上重新确定的需要剪切的位置;在所述第二剪切点到达所述飞剪时,基于第二定位偏差控制带钢速度降为速度设定值。本发明消除了由于人工修改飞剪剪切长度所带来的定位失败的问题,提高了产线的生产效率,并极大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