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碳低合金耐磨钢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21492B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0910187454.3

    申请日:2009-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碳低合金耐磨钢及其生产方法,钢的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13%~0.17%、Si0.35%~0.50%、Mn1.05%~1.25%、P≤0.020%、S≤0.010%、Ni0.25%~0.35%、Cr0.40%~0.50%、Mo0.30%~0.40%、Nb0.03%~0.05%、V0.04%~0.06%、Ti0.01%~0.025%、B≤0.003%、Als0.005%~0.04%,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生产方法主要包括:轧前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150~1200℃,保温90~120分钟,板坯开轧温度控制在1100±50℃,终轧温度大于900℃,空冷到室温;淬火温度控制在930±10℃,保温2-2.5min/mm,回火温度300±10℃,保温4.5-5.5min/mm。本发明屈服强度波动范围为1200~1250MPa,抗拉强度波动范围为1370~1440MPa,布氏硬度HB>400;常温冲击功大于20J,具有良好的焊接性。

    一种特厚钢板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29305B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0910187778.7

    申请日:2009-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厚钢板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炉外精炼、板坯连铸、轧制及冷却,其特征在于,采用LF精炼处理,VD脱气;出钢前加入钒铁,其加入量为1~1.5公斤/吨钢,连铸过程中投入电磁搅拌技术,轧前板坯加热温度控制在1150~1220℃以保证细小的奥氏体晶粒,轧前和轧制过程中用高压水充分除鳞,钢坯开轧温度控制在1100±50℃,中间坯厚度控制在1.2~1.49倍成品厚度;厚度为71~100mm的终轧温度为830±20℃,然后空冷到室温;厚度为101~150mm的终轧温度为860±20℃进入层流冷却,冷却后的返红温度为720±20℃。本发明具有生产效率高,有利于大批量生产,机械性能良好等优点,屈服强度Rel≥330MPa,-20℃冲击功AKv≥150J,适用于大部分机械构件及使用温度。

    一种非调质的高强耐磨钢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12174B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010215680.0

    申请日:2010-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调质的高强耐磨钢及其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的含量按重量百分比为:C:0.18%~0.23%、Si:0.51%~0.65%、Mn:1.26%~1.75%、P≤0.020%,S≤0.010%,Ni:0.26~0.55%、Cr:0.80~1.10%、Mo:0.40%~0.55%、Nb:0.03%~0.05%、V:0.04~0.06%、Ti:0.02~0.04%、B:0.001%~0.003%、Als:0.005%~0.04%,其余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屈服强度波动范围为1180~1280MPa,抗拉强度波动范围为1420~1530MPa,布氏硬度为430~450。

    一种高强耐磨用钢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19766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110077849.5

    申请日:2011-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强耐磨用钢及其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重百分比为(Wt%):C0.20%~0.26%,Si0.25%~0.35%,Mn0.85%~1.05%、P≤0.020%,S≤0.010%,Ni0.01%~0.05%,Cr0.70%~1.05%,Nb0.03%~0.05%、Als0.005%~0.04%,其余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工艺特点为,采取转炉冶炼,通过顶吹或顶底复合吹炼,采用RH或VD真空炉处理以及LF处理,出钢前加入1~1.5公斤/吨钢,采用电磁搅拌进行连铸,钢加热温度1150~1250℃,保温1min/mm,开轧温度1100~1150℃,终轧温度不低于870℃”,轧后即刻冷却,开冷温度不低于850℃,冷却速度在25~60℃/s之间,返红温度150~350℃,本发明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一种高强耐磨用钢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19766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110077849.5

    申请日:2011-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强耐磨用钢及其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重百分比为(Wt%):C0.20%~0.26%,Si0.25%~0.35%,Mn0.85%~1.05%、P≤0.020%,S≤0.010%,Ni0.01%~0.05%,Cr0.70%~1.05%,Nb0.03%~0.05%、Als0.005%~0.04%,其余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工艺特点为,采取转炉冶炼,通过顶吹或顶底复合吹炼,采用RH或VD真空炉处理以及LF处理,出钢前加入1~1.5公斤/吨钢,采用电磁搅拌进行连铸,钢加热温度1150~1250℃,保温1min/mm,开轧温度1100~1150℃,终轧温度不低于870℃”,轧后即刻冷却,开冷温度不低于850℃,冷却速度在25~60℃/s之间,返红温度150~350℃,本发明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一种低碳低合金耐磨钢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21492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910187454.3

    申请日:2009-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碳低合金耐磨钢及其生产方法,钢的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13%~0.17%、Si0.35%~0.50%、Mn1.05%~1.25%、P≤0.020%、S≤0.010%、Ni0.25%~0.35%、Cr0.40%~0.50%、Mo0.30%~0.40%、Nb0.03%~0.05%、V0.04%~0.06%、Ti0.01%~0.025%、B≤0.003%、Als0.005%~0.04%,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生产方法主要包括:轧前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150~1200℃,保温90~120分钟,板坯开轧温度控制在1100±50℃,终轧温度大于900℃,空冷到室温;淬火温度控制在930±10℃,保温2-2.5min/mm,回火温度300±10℃,保温4.5-5.5min/mm。本发明屈服强度波动范围为1200~1250MPa,抗拉强度波动范围为1370~1440MPa,布氏硬度HB>400;常温冲击功大于20J,具有良好的焊接性。

    一种桥梁用结构钢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84538A

    公开(公告)日:2010-03-31

    申请号:CN200810013482.9

    申请日:2008-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桥梁用结构钢及其制造方法,化学成分的含量如下(按重量百分):C0.04%~0.08%、Si0.25%~0.40%、Mn1.20%~1.35%、Cu0.30%~0.45%、Ni0.20%~0.35%、Cr0.30%~0.55%、Mo0.04%~0.07%、V0.02%~0.07%、Al0.02%~0.045%,其余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工艺流特点是:采用转炉冶炼,RH或VD真空炉以及LF处理,两阶段控轧控冷工艺,加热温度1150~1200℃,终轧温度在850℃左右,终冷温度在350~550℃之间,冷却速度5~15℃/s,本发明的钢种合金设计经济合理,工艺简单,其屈服强度可达到485~595MPa;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及良好的焊接性。

    一种特厚钢板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29305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910187778.7

    申请日:2009-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厚钢板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炉外精炼、板坯连铸、轧制及冷却,其特征在于,采用LF精炼处理,VD脱气;出钢前加入钒铁,其加入量为1~1.5公斤/吨钢,连铸过程中投入电磁搅拌技术,轧前板坯加热温度控制在1150~1220℃以保证细小的奥氏体晶粒,轧前和轧制过程中用高压水充分除鳞,钢坯开轧温度控制在1100±50℃,中间坯厚度控制在1.2~1.49倍成品厚度;厚度为71~100mm的终轧温度为830±20℃,然后空冷到室温;厚度为101~150mm的终轧温度为860±20℃进入层流冷却,冷却后的返红温度为720±20℃。本发明具有生产效率高,有利于大批量生产,机械性能良好等优点,屈服强度Rel≥330MPa,-20℃冲击功AKv≥150J,适用于大部分机械构件及使用温度。

    一种台钳式试样夹具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444133U

    公开(公告)日:2010-04-28

    申请号:CN200920011508.6

    申请日:2009-03-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台钳式试样夹具,它包括钳床、移动滑块、导轨及传动丝杠,移动滑块安装在导轨上,通过丝杠与钳床配合,在传动丝杠的一侧安装手柄,其特征在于:钳床分左钳床、右钳床,左、右钳床内侧各安装固定钳口,移动滑块两侧安装与左、右钳床对应的移动钳口。由于左、右钳口、移动滑块上安装有通槽或不同规格多个凹槽,可以同时将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的试样定位夹紧矫直,而且可将多个V字形试样同时夹紧截断。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能同时夹紧多个具有特殊形状的试样,定位精度高,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