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97998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010275151.X
申请日:2010-09-08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2D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钢水二次氧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中间包内吹入惰性气体,以排出中间包内空气,进而形成保护气氛,其操作步骤叙述如下:1)将中空铁管与耐热胶管相连,耐热胶管另一端与惰性气体气源相连;2)在连铸机起步或中间包热换过程中第一罐中间包开浇前,将气源打开;3)吹气完毕后,关闭气源;4)开始正常浇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氩气或氮气排出第一罐钢包内空气,形成保护气氛的方法,使浇注初期第一罐钢水Als损失由140~170ppm降低到现在的30~60ppm,达到了稳态浇注时的水平;浇注初期第一罐铸坯夹杂缺陷率也由1.7%降低到0.07%,满足了冷轧板质量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164720A
公开(公告)日:2008-04-23
申请号:CN200610048071.4
申请日:2006-10-1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2D1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加无取向硅钢中等厚度连铸板坯等轴晶率的连铸方法,其特点是采用中厚板连铸机,在连铸二冷区采用辊式电磁搅拌。连铸机的铸坯尺寸:100~150mm×850~1550mm,浇铸速度:1.5~3.5m/min,冷却制度:结晶器窄边14~25m3/h,结晶器宽边250~290m3/h,二冷强度1.3~1.8L/kg。所述的电磁搅拌为2~4对辊内内置式行波磁场型电磁搅拌装置,组成2组安装。采用本发明可使铸坯中发达的柱状晶明显得到抑制,铸坯等轴晶比例增加到45%以上,消除了硅钢成品的表面瓦楞缺陷。不仅可提高硅钢连铸坯内部质量和表面质量,还可使连铸钢水过热度在25±5℃基础上提高10℃以上,从而为大生产组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2101124A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0910248756.7
申请日:2009-12-2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B1/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消除热轧带钢边部缺陷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为:铁水脱硫→转炉冶炼→炉外精炼→中薄板坯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卷取。其特点为,连铸采用立弯式中薄板坯连铸机,连铸机拉坯速度1.5~4.0m/min;连铸二冷区域安装边部遮蔽挡板或关闭连铸机水平段边部喷嘴;热轧粗轧工艺采用间断侧压和间断除鳞方法,粗轧立辊采用箱形孔型。本发明的优点及效果为:连铸坯在矫直段避开低温脆性区,消除边角部横裂纹;避免热轧带钢边角部与粗轧立辊接触时温降过快,改善边角部塑性。本发明可以消除热轧带钢边部缺陷,节约能源30%。
-
公开(公告)号:CN101463410A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710159087.7
申请日:2007-12-18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联法生产超低碳钢的方法,包括转炉冶炼、RH真空处理和板坯连铸,其特点是在转炉出钢结束后,对顶渣进行初改质处理,在RH真空处理后增加LF炉外精炼,对顶渣进行最终改质处理;采用中等厚度板坯连铸机连铸。本发明双联法生产超低碳钢的方法工艺设计合理,能消除在中等厚度铸机生产时三氧化二铝对水口的堵塞问题和夹杂缺陷发生率高的问题,可使超低碳钢在非传统机型的连铸机上实现超低碳钢连续化大规模生产,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超低碳钢连铸生产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0503865C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610047098.1
申请日:2006-06-27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纯净钢的制造方法,它的化学成份为(重量百分比)C≤0.0030%,Si≤0.030%,Mn 0.10%-0.30%,P≤0.0030%,S≤0.0030%,Als0.01-0.06%,Ti≤0.09%,Nb≤0.05%,N≤0.0030%,O≤0.0030%,H≤0.000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针对上述成分的纯净用钢采用如下的生产工艺路线:铁水脱硫→转炉冶炼→炉外精炼→中薄板坯连铸→直接热装→加热炉→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卷取→酸洗→冷轧→退火(→平整→剪切),本发明通过控制C、Mn、P、S、N、O、H等元素的合适含量,降低了钢中夹杂物含量,通过轧制温度、层流冷却速度、卷取温度的控制,使夹杂形态更细小、分散,成分分布更趋匀质,组织细化均匀,保证了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101124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0910248756.7
申请日:2009-12-2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B1/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消除热轧带钢边部缺陷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为:铁水脱硫→转炉冶炼→炉外精炼→中薄板坯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卷取。其特点为,连铸采用立弯式中薄板坯连铸机,连铸机拉坯速度1.5~4.0m/min;连铸二冷区域安装边部遮蔽档板或关闭连铸机水平段边部喷嘴;热轧粗轧工艺采用间断侧压和间断除鳞方法,粗轧立辊采用箱形孔型。发明的优点及效果为:连铸坯在矫直段避开低温脆性区,消除边角部横裂纹;避免热轧带钢边角部与粗轧立辊接触时温降过快,改善边角部塑性。本发明可以消除热轧带钢边部缺陷,节约能源30%。
-
公开(公告)号:CN101586205B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0810011563.5
申请日:2008-05-22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中等厚度板坯连铸机生产低合金包晶钢的方法,包括下列工艺步骤:(1)转炉冶炼:出钢过程中增加钢水碱度,出钢后,进行顶渣改质,实现无渣出钢,出钢终点磷控制在成分范围内;其它成分低于上限值。(2)LF炉精炼:进行深脱氧,并采用氩气搅拌制度。(3)连铸:用中等厚度板坯连铸机连铸;采用熔化速度快的高碱度结晶器保护渣;并实现结晶器吹氩保护。本发明生产低合金包晶钢的方法减轻了连铸生产过程中由于包晶反应造成的液面波动现象,消除了低合金包晶钢铸坯表面纵裂和横向凹陷,铸坯合格率达100%,充分发挥了中等厚度板坯连铸机在高拉速下批量生产低合金包晶钢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164720B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0610048071.4
申请日:2006-10-1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2D1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加无取向硅钢中等厚度连铸板坯等轴晶率的连铸方法,其特点是采用中厚板连铸机,在连铸二冷区采用辊式电磁搅拌。连铸机的铸坯尺寸:100~150mm×850~1550mm,浇铸速度:1.5~3.5m/min,冷却制度:结晶器窄边14~25m3/h,结晶器宽边250~290m3/h,二冷强度1.3~1.8L/kg。所述的电磁搅拌为2~4对辊内内置式行波磁场型电磁搅拌装置,组成2组安装。采用本发明可使铸坯中发达的柱状晶明显得到抑制,铸坯等轴晶比例增加到45%以上,消除了硅钢成品的表面瓦楞缺陷。不仅可提高硅钢连铸坯内部质量和表面质量,还可使连铸钢水过热度在25±5℃基础上提高10℃以上,从而为大生产组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1745534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810229744.5
申请日:2008-12-1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热轧短流程工艺模式下进行常规轧制的方法,是通过配套采取和发挥连铸机的铸中调宽功能、轧机立辊的大侧压功能、精轧机组的质量控制功能,在热轧短流程工艺模式下应用常规轧机钢锭型轧制措施,使其产品的操作及质量特性更加符合轧制理论的客观规律。它适用于热轧短流程生产组织模式,具有通用性和可操作性。应用本发明能够充分发挥常规布置热轧机组的质量特性和控制特性,提高产品的轧制稳定性及实物质量水平;同时兼顾短流程布置的物流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187812A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申请号:CN200710158908.5
申请日:2007-12-14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能随工艺变化、及时调整水流量、铸坯凝固过程稳定、表面温度波动小、可获得良好的铸坯质量的连铸坯二次冷却动态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数理模块和增量型PID控制系统,该数理模块将现场的工艺参数代入非稳定凝固-传热方程,该方程是基于铸机的结构参数建立起来的,由方程进行求解计算,确定这些参数的变化对铸坯表面温度、液相穴深度及凝固点终端位置的影响关系,动态显示铸坯温度场和凝固末端的位置。增量型PID控制系统,根据计算温度场与目标温度场的差值、温差率和温差积累程度来实施水量调节。本发明适用于连铸二冷段工艺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