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8695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391586.5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强冲击危险孤岛工作面巷道外错布置防冲方法,采集孤岛工作面各项参数信息;将孤岛工作面的运输巷和回风巷分别布设在孤岛工作面两侧采空区底板下方的岩层中;在运输巷巷尾以垂直于运输巷向煤层施工切眼下出口,施工揭露煤层后沿煤层底板的方向继续施工切眼段,切眼下出口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β1;在回风巷巷尾以垂直于回风巷向煤层施工切眼上出口,且切眼上出口与切眼段处于同一垂面,切眼下出口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β2;施工切眼上出口揭露煤层后使切眼上出口与切眼段贯通,完成孤岛工作面巷道的外错布设工作。能够有效保证安全开采强冲击危险孤岛工作面,并实现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和增加矿井开采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086957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91586.5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强冲击危险孤岛工作面巷道外错布置防冲方法,采集孤岛工作面各项参数信息;将孤岛工作面的运输巷和回风巷分别布设在孤岛工作面两侧采空区底板下方的岩层中;在运输巷巷尾以垂直于运输巷向煤层施工切眼下出口,施工揭露煤层后沿煤层底板的方向继续施工切眼段,切眼下出口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β1;在回风巷巷尾以垂直于回风巷向煤层施工切眼上出口,且切眼上出口与切眼段处于同一垂面,切眼下出口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β2;施工切眼上出口揭露煤层后使切眼上出口与切眼段贯通,完成孤岛工作面巷道的外错布设工作。能够有效保证安全开采强冲击危险孤岛工作面,并实现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和增加矿井开采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396252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661776.4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钻孔应力监测的大直径钻孔合理间距确定方法,先确定回采工作面巷道冲击危险区域;设定n个大直径钻孔的施工位置,相邻钻孔间距按照增加Δl差值计算;在相邻钻孔位置的中点均安装钻孔应力计,并设定参考钻孔应力计,在设计位置同时施工钻孔,同时持续监测所有钻孔应力计的应力值;以相同时刻参考钻孔应力计获取的应力值分别与其余钻孔应力计的应力值做差,然后各自除以初始油压分别获得各个钻孔应力计的钻孔应力变化率并绘制形成曲线;依照曲线变化趋势确定各个不同间距的试验大直径钻孔的卸压效果,最终选择卸压效果最好且施工成本低的确定为该冲击危险区域后续大直径钻孔的合理间距,从而保证对该冲击危险区域的卸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962466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111253521.4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39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震的冲击地压矿井褶曲区域冲击危险动态预测方法,先确定为矿震统计区间;接着工作面回采线首次进入矿震统计区间的位置为起始位置;通过微震监测系统采集从起始位置起工作面每日回采时矿震统计区间内的矿震信号,并分别绘制出统计区间内日矿震总频次及日矿震总能量随工作面回采距离的曲线;然后确定前兆响应指标分别为矿震能量动态变化率、矿震频次动态变化率、矿震能量偏差值、矿震频次偏差值;若当日四个指标均未超过各自的预测指标值时,危险状态为无;任何一个指标超过时,危险状态为弱;任何两个或三个指标超过时,危险状态为中等;四个指标均超过时,危险状态为强,从而完成对褶皱区冲击危险性的动态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962466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253521.4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震的冲击地压矿井褶曲区域冲击危险动态预测方法,先确定为矿震统计区间;接着工作面回采线首次进入矿震统计区间的位置为起始位置;通过微震监测系统采集从起始位置起工作面每日回采时矿震统计区间内的矿震信号,并分别绘制出统计区间内日矿震总频次及日矿震总能量随工作面回采距离的曲线;然后确定前兆响应指标分别为矿震能量动态变化率、矿震频次动态变化率、矿震能量偏差值、矿震频次偏差值;若当日四个指标均未超过各自的预测指标值时,危险状态为无;任何一个指标超过时,危险状态为弱;任何两个或三个指标超过时,危险状态为中等;四个指标均超过时,危险状态为强,从而完成对褶皱区冲击危险性的动态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396252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111661776.4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钻孔应力监测的大直径钻孔合理间距确定方法,先确定回采工作面巷道冲击危险区域;设定n个大直径钻孔的施工位置,相邻钻孔间距按照增加Δl差值计算;在相邻钻孔位置的中点均安装钻孔应力计,并设定参考钻孔应力计,在设计位置同时施工钻孔,同时持续监测所有钻孔应力计的应力值;以相同时刻参考钻孔应力计获取的应力值分别与其余钻孔应力计的应力值做差,然后各自除以初始油压分别获得各个钻孔应力计的钻孔应力变化率并绘制形成曲线;依照曲线变化趋势确定各个不同间距的试验大直径钻孔的卸压效果,最终选择卸压效果最好且施工成本低的确定为该冲击危险区域后续大直径钻孔的合理间距,从而保证对该冲击危险区域的卸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10828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317271.5
申请日:2023-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似模拟的巨厚覆岩下采区合理尺度确定方法,先根据矿井钻孔柱状图确定巨厚覆岩的厚度和位置,确定合适的几何相似比并铺设二维相似模拟实验架;在实验架内依次布置n个模拟工作面;从第二个工作面开始,在煤层中部布置应力计;依次开挖各工作面,每次开挖后记录所有应力计数值并得到各工作面开挖后支承压力峰值;将不同开采尺度下支承压力峰值绘制成开采尺度‑支承压力峰值曲线,求得相邻两次开挖后的支承压力峰值变化量,并计算得到支承压力峰值变化率,并依据支承压力峰值变化率的大小确定巨厚覆岩下采区合理尺度。这样既能保障采区的生产能力降低开拓成本,又能避免因为采区尺度过大导致覆岩运动诱发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19223784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315942.9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3/313 , G01N3/04 , G01N3/02 , G01N3/06 , B08B15/04 , B08B13/00 , G06F30/27 , G06F18/27 , G06N20/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三指标的岩爆特征分析方法,以岩石力学单轴压缩试验为对象,计算不同岩石的弹性能量指数、弹性能判据指标、岩屑弹射初始动能。选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使用随机森林找寻三个指标同破坏状态/程度之间的特征重要性并确定各指标所占权重,提出一个普适的判别岩石破坏程度或者说是岩爆程度的公式,以指导岩石动力学灾害防治工作。适用于岩石力学试验中对岩样破坏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并同时做到岩石碎屑弹射飞出的有效接盛,按照特定需要的弹射距离分区域高效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102061922A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1010530699.4
申请日:2010-10-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C41/18
Abstract: 一种分叉合并煤层综采连续推进开采的方法,其特征是把分叉合并煤层的整个开采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叉区域上分层煤层回采阶段和合并区域厚煤层与分叉区域下分层煤层连续推进回采阶段。用一套中厚煤层液压支架回采分叉区域上分层煤层;用另外一套大采高液压支架回采合并区域厚煤层与分叉区域下分层煤层,只开一次切眼,在分叉线和合并线附近,液压支架要降低开采高度和升高开采高度,进行“变高开采”,实现不同厚度煤层的综采连续推进。该发明可有效减少开采此类地质条件煤层的开切眼、收作眼与工作面数目,大大降低煤柱留设量,提高了回采率,显著提高分叉合并煤层的开采效益,具有广泛推广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21004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27850.6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矿矿震与冲击地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矿震关键层判识方法,所述判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需要分析的工作面;S2:根据岩层控制关键层理论,确定煤层上方关键层层位,关键层数目记为m;其中,令n=0,E0=0;S3:令n=n+1,从煤层自下而上,计算第n层关键层的弯曲能量指数En;S4:判断第n层关键层下方是否存在自由空间,若存在自由空间,则进入步骤五,若不存在自由空间,则进入步骤六;本发明能够综合考虑岩层破断、弯曲变形能、采空区范围以及“三带”分布等因素,可精准确定不同条件下煤层开采过程中矿震关键层层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