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33885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512770.9
申请日:2022-05-1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机部署的分体式地质灾害监测仪器及其部署方法,属于地质灾害监测技术领域。分体式地质灾害监测仪器包括:监测设备、预投基座,监测设备包括:监测箱体,监测箱体包括:作为监测箱体上半部分的固定组件、作为监测箱体下半部分的承载组件。方法利用无人机将监测设备、预投基座远程分步投放固定,其中,预投基座通过爆破枪管内火药囊、引爆针产出爆炸力,将插入钉稳固插入监测点地面,监测设备通过卡扣结构与预投基座固定。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无人机部署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成功率低、投放失败或监测任务结束后监测设备难以回收的问题,具有分体回收、固定成功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699572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110061068.0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滞相关性分析预测滑坡变形的方法,涉及滑坡预测技术领域,包括S1:获取观测序列、S2:数据的预处理、S3:时滞互相关分析、S4:确定预测模型参数、S5:时滞GM(1,3)模型预测、S6:模型对比评估,利用新浦滑坡的GNSS位移监测数据、奉节气象站降雨量数据以及三峡库区库水位数据,通过对监测区内9个GNSS点的位移速度序列与降雨量、库水位序列进行时滞互相关分析,确定出时滞参数,进而应用多参数的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建立了时滞GM(1,N)预测模型,并对滑坡位移速率进行预测验证,本方法对滑坡的预测值相比传统模型预测值更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5143878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210725698.8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方差膨胀模型的GNSS/加速度计自适应融合滑坡监测方法,包括安装GNSS天线与加速度计形成一个刚体结构,计算Allan方差并标定加速度随机游走系数,构建Kalman滤波的状态及其协方差时间更新方程;将加速度计基线偏差扩展为待估参数,并进行随机游走建模;输入加速度计数据进行状态预测,并根据其时间戳搜索同一时刻的GNSS量测信息,将GNSS‑RTK位移作为量测信息计算高精度的融合形变监测结果。该方法通过Kalman滤波器将两种观测信息进行松耦合,并在历元间采用随机游走模型对加速度计基线偏差进行约束,另外采用方差膨胀模型对GNSS异常监测数据的量测噪声进行调整,以提高参数估计的精度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37032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541292.4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机部署的滑坡灾害监测设备及其自适应固定方法,属于滑坡灾害监测技术领域。监测设备包括监测箱体、监测系统、电机固定系统、太阳能供电系统、投放机构,自适应固定方法通过将监测箱体顶部与投放机构进行连接,再通过无人机将监测箱体带至监测点位上方,无人机释放监测箱体后,通过电机固定系统实现监测箱体在各种倾斜场景中的自适应固定。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远程部署装置适应场景单一、设备姿态不可调的问题,具有自适应姿势调整、适用各种倾斜场景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637032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541292.4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机部署的滑坡灾害监测设备及其自适应固定方法,属于滑坡灾害监测技术领域。监测设备包括监测箱体、监测系统、电机固定系统、太阳能供电系统、投放机构,自适应固定方法通过将监测箱体顶部与投放机构进行连接,再通过无人机将监测箱体带至监测点位上方,无人机释放监测箱体后,通过电机固定系统实现监测箱体在各种倾斜场景中的自适应固定。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远程部署装置适应场景单一、设备姿态不可调的问题,具有自适应姿势调整、适用各种倾斜场景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305564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011192252.0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远程部署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监测装置是由监测箱体,以及设置在监测箱体内、电性连接的GNSS接收机和供电系统组成,所述监测箱体上设置有GNSS卫星天线和太阳能供电结构,且能够通过能够消除水平摆动的抗摆动结构与无人机的飞行平台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安全高效地空投在指定地点,因而能够在常规监测设备和人员无法进入现场安装部署的极端复杂场景下实现GNSS监测设备部署监测,以及应急监测危险场景下GNSS监测设备的安全部署监测,为实现对可能来临的地质灾害的提前准确预警提供必须的监测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2305564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192252.0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远程部署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监测装置是由监测箱体,以及设置在监测箱体内、电性连接的GNSS接收机和供电系统组成,所述监测箱体上设置有GNSS卫星天线和太阳能供电结构,且能够通过能够消除水平摆动的抗摆动结构与无人机的飞行平台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安全高效地空投在指定地点,因而能够在常规监测设备和人员无法进入现场安装部署的极端复杂场景下实现GNSS监测设备部署监测,以及应急监测危险场景下GNSS监测设备的安全部署监测,为实现对可能来临的地质灾害的提前准确预警提供必须的监测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633885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512770.9
申请日:2022-05-1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机部署的分体式地质灾害监测仪器及其部署方法,属于地质灾害监测技术领域。分体式地质灾害监测仪器包括:监测设备、预投基座,监测设备包括:监测箱体,监测箱体包括:作为监测箱体上半部分的固定组件、作为监测箱体下半部分的承载组件。方法利用无人机将监测设备、预投基座远程分步投放固定,其中,预投基座通过爆破枪管内火药囊、引爆针产出爆炸力,将插入钉稳固插入监测点地面,监测设备通过卡扣结构与预投基座固定。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无人机部署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成功率低、投放失败或监测任务结束后监测设备难以回收的问题,具有分体回收、固定成功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596076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474102.9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灾害监测型GNSS接收机及其监测方法,其中,灾害监测型GNSS接收机包括:作为决策核心单元的微控制器、定时定位的定位模块、负责上传下载的4G通信模块、给定位模块和4G通信模块通断电的电子开关、提高接收机发送增益的第一天线接口、使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的第二天线接口、Caster服务器、Windows服务器。接收机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接收机设置与部署;S2:接收机监测并将数据传回;S3:解算分析软件解算观测数据并将监测结果存入数据库;S4:监控配置软件调整监测时间间隔;S5:接收机接收新的监测时间间隔。本发明解决了现有GNSS监测设备无法长期连续观测的问题,具有自我调节观测间隔以延长使用期限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5235330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91747.5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形变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及形变监测装置,其中形变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基准站与监测站对多颗卫星连续的GNSS观测值;根据GNSS观测值,在基准站与监测站之间做站间差分,得到基于伪距和载波相位的单差观测模型;将单差观测模型在不同卫星之间做星间差分,构建双差观测模型;根据双差观测模型以及GNSS观测值,建立误差方程;对误差方程进行解算得到模糊度浮点解,之后利用LAMBDA算法求得每颗卫星的宽巷模糊度固定解以及窄巷模糊度固定解;求解双差观测模型,得到形变监测点的位置坐标信息。本发明能够有效的解决地质灾害突发情况下的高精度监测与形变监测数据的实时解算分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