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9870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580353.3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异质性岩石内部不均匀应力分布的反演方法与反演系统,属于异质性岩石变形破坏技术领域。针对目前数值模拟方法很难准确反应异质性岩石的变形破坏特性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包括选取异质性岩石试样并预处理,对异质性岩石试样进行纳米压痕测试,获得试样的组成矿物的弹性模量,提取异质性岩石试样的组成矿物类型及分布范围,得到弹性模量分布矩阵,监测异质性岩石试样的试验变形过程并计算其应变场,得到应变场矩阵,通过弹性模量分布矩阵与应变场矩阵计算不均匀应力分布场,比较计算应力值与施加应力值,并优化试样的组成矿物的阈值区间,输出不均匀应力分布场。该方法较数值模拟方法可更直观、更准确评估应力场,具有重要物理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109153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110477763.5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固结设备的阻尼比测量装置及信号处理方法,包括支架、固结加压装置和套筒;固结加压装置设置在支架顶部,固结加压装置输出方向朝正下方,固结加压装置底部连接有加压活塞,加压活塞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套筒设置在固结加压装置的正下方,加压活塞从套筒顶部伸入,加压活塞的直径与套筒的内径相同,套筒底部密封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顶部和加压活塞底部分别设置有两个弯曲元传感器。改变信号发射、接受有限元传感器的固有布置方式,减小阻尼比测量误差,保证土体材料阻尼比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27366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011285960.9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1V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物理模型试验的时空四维电法探测系统及方法,包括电极传感器、电极多路转换器、主机及供电系统。其中电极传感器包括圈式电极与支撑电极杆,可实现电极的孔内多点、空间三维布设;电极多路转换器用于将大量圈式电极依次与主机系统连通测试,实现多点大范围不间断探测;主机包括计算机和控制元件,能实现快速实时测量与结果数显功能;供电系统包括室内电源、高压升压器与供电电路,用于给主机长时间持续稳定供电。本发明解决了采用传统电法不适用小型地质体、电法探测数据随测量深度增大而揭露信息逐渐减少的不足;并将时移技术引入高密度电法探测中,从而获得适用于描述模型试验中地质结构体时空演化的高精度四维电法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864735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1911153811.4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1D21/02 , F16L55/28 , F16L55/40 , F16L55/32 , F16L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黄土地质信息原位检测机器人,包括壳体、主动张紧系统,辅助张紧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以及探测系统;所述主动张紧系统用于提供机器人在黄土孔洞内行走所需的沿孔洞孔径方向的张紧力;辅助张紧系统用于为机器人在黄土孔洞中的行走提供预紧力;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机器人在黄土孔洞中不同的行驶环境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模式;所述驱动系统用于提供机器人在黄土孔洞内的行驶动力。探测系统用于探测黄土地质信息相关参数。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结构简单,可适应100‑150mm的孔径变换,同时能有效解决履带式管道机器人径向尺寸偏大问题,越障能力和通过性较强,可以用于黄土孔内的地质信息检测,弥补了现存的技术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0006756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1910227011.6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1N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孔内原位测量土体各向异性参数的装置,包括主液压缸、容舱、加载板、顶座和底座,主液压缸通过不同方向的主液压缸钢筒与多个容舱对应连接,容舱包括顶出液压缸,伸缩杆套筒和连接面板,加载板通过伸缩杆与容舱内部的顶出液压缸相连,顶座包括连接槽、两个进油口、油管、导向轮和油管限位盘,底座包括连接件和导向轮。本发明还公开了孔内原位测量土体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通过使用孔内原位测量土体各向异性参数的装置向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分别加油,通过得到伸缩杆的位移量来评估土体各向异性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6645602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0481025.7
申请日:2023-04-28
IPC: G06V20/10 , G06T17/00 , G06V10/26 , G06V10/7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窟风化裂隙智能识别和三维重构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将通过近景摄影获取的影像图像基于运动恢复结构技术生成密集三维点云数据;利用动态聚类算法对其进行聚类,基于聚类结果对每个风化裂隙面所在的平面进行分割,并基于此识别损伤区域的风化裂隙;通过平面拟合算法表征风化裂隙几何特征参数;统计风化裂隙几何特征参数并得到其概率分布模型;将密集三维点云数据利用几何拓扑信息封装形成三维实体模型,并基于各风化裂隙几何特征参数的统计结果和概率分布模型在封装形成的三维实体模型中分区构建得到矩形的风化裂隙网络。本发明能够真实反映损伤区中风化裂隙的几何形貌、尺度、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0966041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1911198323.5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管径隧道排水盲管智能疏通机器人,涉及隧道排水系统堵塞处理装备技术领域,采用螺旋轮式行走系统,采用压缩弹簧自适应机构使机器人能在隧道排水系统中盲管管径为50mm左右时进行无障碍作业,所述机器人前端搭载了圆形切削刀盘和小型喷嘴,可通过机械切削堵塞物和化学腐蚀堵塞物来疏通管道。主要目的是解决岩溶地区隧道排水系统中大多数管道的管径较小且作业环境恶劣的堵塞问题,控制病害的演化,从而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保障运营期间的交通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75603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1175112.1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角度的高速远程滑坡模拟试验装置,包括支撑调节组件、滑道板和活页。本发明通过先将调节滑道板不同角度的操作路径传输至控制器内,人员操作控制面板通过控制器用于控制支撑千斤顶、电机和电磁铁进行启动和关闭,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不锈钢螺纹杆转动,控制器先将一个电磁铁进行通电,将其他三个电磁铁进行断电,只能使不锈钢螺纹杆在一个固定位置的内螺纹管体内转动,其中的三个内螺纹管体跟随不锈钢螺纹杆的转动方向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单独移动支撑千斤顶的位置,此时通过电机和支撑千斤顶的配合使用,便于控制多个滑道板角度,每个滑道板均可以改变角度,便于模拟不同环境下的滑坡运动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719801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298273.4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nventor: 孙巍锋 , 兰恒星 , 晏长根 , 包含 , 张莎莎 , 杨晓华 , 刘世杰 , 田朝阳 , 张贝 , 石玉玲 , 许江波 , 薛志佳 , 刘国锋 , 梁秦源 , 任轩承 , 李洲辰 , 王小婵 , 杜钰靓 , 何哲
IPC: G08B21/18 , G08B31/00 , G06F18/2431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监测数据变化的边坡稳定性预警方法,涉及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对边坡监测量分类;对边坡全生命周期内主监测量历时曲线分类;根据主监测量监测点确定边坡单点预警分级标准;分别确定边坡线状预警分级标准、边坡断面预警分级标准与边坡三维预警分级标准;通过将边坡单点实时监测数据与上述四种预警分级标准比对,分别实现边坡单点预警、边坡线状预警、边坡断面预警与边坡三维预警。同时兼顾考虑监测量类型与监测点位数量,易被大众理解后在众多边坡监测工程中普及推广使用,同时实现了单个边坡的单点预警、线状预警、断面预警与三维预警,可以实现对监测边坡点、线、面、体的稳定性预警和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685687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69384.X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E21B23/10 , E21B23/01 , E21B15/00 , E21B19/083 , E21B49/00 , G01N3/00 , G01N3/08 , G01N19/04 , G01L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岩体软弱界面力学参数的钻孔内检测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固定座;两个夹爪气缸,各夹爪气缸均固定在固定座上,各夹爪气缸包括气缸和多个夹爪,多个夹爪沿气缸的缸体外周间隔设置;多个支撑杆,分别设置在多个夹爪的外部,且多个支撑杆分别与多个夹爪固定连接;探杆装置,设置在固定座上,包括探杆、阻力检测部件和扭矩检测部件,阻力检测部件和扭矩检测部件均设置在探杆上;角度驱动部件,设置在固定座上,其输出端与探杆装置连接;深度驱动部件,设置在固定座上,其输出端与探杆装置连接;旋转驱动部件,设置在固定座上,其输出端与所述探杆装置连接。该装置降低了测试成本、缩短测试周期、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