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扶手和汽车座椅

    公开(公告)号:CN106696786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10459173.4

    申请日:2015-07-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座椅扶手和汽车座椅,座椅扶手包括通过转动件与座椅靠背骨架转动连接的扶手骨架;能够限制所述扶手骨架的转动角度的转动限位机构,所述转动限位机构包括沿所述转动件的周向设置的限位齿和可沿所述限位齿转动并与所述限位齿的齿槽配合的导杆;复位件,当所述扶手骨架转动到预设角度时所述复位件能够驱使所述导杆限位于所述齿槽内,当所述扶手骨架转动时,所述复位件能够驱使所述导杆脱离所述齿槽。本发明所述的座椅扶手的角度可调,能够根据不同角度的座椅靠背以及乘员不同使用状态将座椅扶手调节到舒适的角度,所以能够在座椅靠背角度改变时将座椅扶手停留到合适的角度,从而保证了乘员的驾驶舒适性。

    一种发动机缸体铸造模芯组芯生产线及组芯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4325088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586790.6

    申请日:2014-10-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体铸造模芯组芯生产线及组芯工艺,其中发动机缸体铸造模芯组芯生产线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组芯线体和第二组芯线体;所述第一组芯线体设有第一组芯工位;所述第二组芯线体设有第二组芯工位、第三组芯工位、第四组芯工位和第五组芯工位。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缸体铸造模芯组芯生产线通过与分步组芯工艺的配合实现了整体芯组的组合,提高了砂芯的定位精度及连接可靠度,避免了浇注时铁水冲击造成的砂芯漂移现象,使得缸体壁厚能够控制在不大于3.5±0.5mm的范围内,满足了发动机缸体铸造的技术要求。

    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和车辆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3032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1420366.5

    申请日:2022-11-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和车辆,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包括换热器和碳罐;换热器包括用于引入经发动机升温的换热液的进液口,以及用于引入常温空气的进气口;换热器还包括用于输出经换热液升温形成的高温空气的出气口,出气口与碳罐连通。本申请提供的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和车辆,在对碳罐内的活性炭进行脱附时,通过进液口向换热器引入经发动机升温的温度较高的换热液,通过进气口向换热器引入温度较低的常温空气,换热液和常温空气在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以使常温空气吸收换热液的热量形成温度较高的高温空气,再通过出气口将高温空气导出换热器并输送入碳罐。

    燃油蒸发排放系统及车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3032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1419934.X

    申请日:2022-11-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燃油蒸发排放系统及车辆;具体地,燃油蒸发排放系统包括:碳罐;热交换器,与所述碳罐连接,用于加热预进入所述碳罐的空气;电池集热器,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用于获取电池的热量;和/或,发动机集热器,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用于获取发动机的热量;其中,所述电池集热器和所述发动机集热器能够将获取的热量传递给热交换器,由所述热交换器将热量传递给预进入所述碳罐的空气;本申请利用电池集热器和发动机集热器能够分别获取电池和发动机所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热交换器,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传递给预进入碳罐内的空气,提高空气的温度,使加热后的空气更好的对活性炭上的油分子进行脱附,从而提高油分子的脱附效率。

    一种发动机缸体铸造模芯组芯生产线及组芯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4325088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586790.6

    申请日:2014-10-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C9/103 B22C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体铸造模芯组芯生产线及组芯工艺,其中发动机缸体铸造模芯组芯生产线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组芯线体和第二组芯线体;所述第一组芯线体设有第一组芯工位;所述第二组芯线体设有第二组芯工位、第三组芯工位、第四组芯工位和第五组芯工位。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缸体铸造模芯组芯生产线通过与分步组芯工艺的配合实现了整体芯组的组合,提高了砂芯的定位精度及连接可靠度,避免了浇注时铁水冲击造成的砂芯漂移现象,使得缸体壁厚能够控制在不大于3.5±0.5mm的范围内,满足了发动机缸体铸造的技术要求。

    一种防回油控制装置、方法、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578256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300939.0

    申请日:2022-10-24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回油控制装置、方法、系统及车辆,包括:控制阀,设置在所述主副油箱连接油管的靠近副油箱一端;所述控制阀处于常开状态;所述控制阀在接收到关闭指令时切换至关闭状态。通过获取车辆的车况信息和主油箱的剩余油量;基于所述主油箱当前的剩余油量,检测所述车辆当前位置的上坡角度;根据所述当前位置的上坡角度,或在所述车辆的车况信息为发生碰撞的车况的情况下,控制控制阀关闭。可以有效避免车辆在特殊工况下,主油箱内燃油回流至副油箱,导致主油箱在特殊工况下供油不足的情况发生。

    一种座椅扶手和汽车座椅

    公开(公告)号:CN106696786B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510459173.4

    申请日:2015-07-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座椅扶手和汽车座椅,座椅扶手包括通过转动件与座椅靠背骨架转动连接的扶手骨架;能够限制所述扶手骨架的转动角度的转动限位机构,所述转动限位机构包括沿所述转动件的周向设置的限位齿和可沿所述限位齿转动并与所述限位齿的齿槽配合的导杆;复位件,当所述扶手骨架转动到预设角度时所述复位件能够驱使所述导杆限位于所述齿槽内,当所述扶手骨架转动时,所述复位件能够驱使所述导杆脱离所述齿槽。本发明所述的座椅扶手的角度可调,能够根据不同角度的座椅靠背以及乘员不同使用状态将座椅扶手调节到舒适的角度,所以能够在座椅靠背角度改变时将座椅扶手停留到合适的角度,从而保证了乘员的驾驶舒适性。

    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及发动机系统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7495830U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21668295.6

    申请日:2022-06-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及发动机系统和车辆,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具有车辆用发动机的主燃料箱,以及和主燃料箱连通的副燃料箱,该燃料供给装置还包括注油管,注油管连通在副燃料箱上,主燃料箱和副燃料箱始终保持连通,且副燃料箱的满注液面高于主燃料箱的满注液面。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通过使主燃料箱和副燃料箱始终保持连通,并使副燃料箱的满注液面高于主燃料箱的满注液面,能够使经由注油管引入副燃料箱的燃油顺次注满主燃料箱和副燃料箱,以便于在简化该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的结构的同时,提升注油管向副燃料箱内加注燃油时的顺畅性。

    脱附辅助装置、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8882384U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23034438.0

    申请日:2022-11-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脱附辅助装置、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和车辆,包括:升温机构、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与所述升温机构连通,以向所述升温机构导入常温空气;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与所述升温机构连通,另一端用于与碳罐连通,以向所述碳罐输送经所述升温机构升温形成的高温空气。本申请提供的脱附辅助装置、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和车辆,利用温度较高的空气能够使油分子更容易从活性炭上脱离的特性,在空气进入碳罐前对其进行加热,以达到提高碳罐脱附效率的目的,降低由于碳罐内活性炭吸附饱和后油蒸汽进入大气的概率,减小车辆排放超过相关标准和规定的风险。同时,也避免了车辆发动机为满足脱附量的要求而必须牺牲动力性和油耗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