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67001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1911303089.8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G01C19/5684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腔光机械振动陀螺,属于谐振式光学陀螺技术和微光机电技术领域。基于环形微腔结合哥氏振动原理实现的新型腔光机械哥氏振动微陀螺,其驱动与检测将完全不同于现有的电或磁的常规方式,本发明在传统哥氏振动陀螺敏感角速率结构原理基础上,运用腔光机械技术实现振动陀螺的驱动检测与传感全光化,在根本上抑制在电或磁驱动下引入的各项噪声性质(包括热噪声、交叉干扰、连接点噪声和正交误差等),并在微腔光机械效应下通过频率移动与光振幅的线性关系获取位移(振动)传感信息,从而在机械学和光学交叉领域完整和系统地研究一种新型陀螺,使其具备高灵敏度、高带宽、高动态范围和高稳定性等性能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09631889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1910012448.8
申请日:2019-01-07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基于LMS自适应滤波与梯度下降的MEMS加速度计误差补偿方法,该方法建立以测量值为输入、真实值为输出的微机电系统(MEMS)加速度计误差补偿模型,利用Allan方差和最小均方(LMS)自适应滤波算法对MEMS加速度计在六个位置下实际测量数据中的随机噪声进行分析和处理,处理后的全部测量数据作为样本用于训练模型参数,利用最小二乘求参数先验作为批量梯度下降的初值,训练获得样本对真实模型参数的最优拟合,并利用该模型对MEMS加速度计进行误差补偿。实验表明,误差补偿后加速度计输出值的均值误差降低了2个数量级,标准差降低了1个数量级,可被应用于微惯性测量单元(MIMU)中MEMS加速度计的高精度标定,提高加速度计的测量精度和输出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541752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11313348.0
申请日:2018-11-06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基于全光纤光控系统的可调谐光衰减器,其为一种全光纤光控系统,包括超连续/单波长光源、光隔离器、离子液体集成光子带隙光纤(ILF‑PBGF)、温控箱、耦合器、控制光源、光放大器,所述器件之间都通过单模光纤连接。通过将温度敏感的高折射率离子液体注入MOF的包层孔来形成ILF‑PBGF。控制光进入光纤后会迅速耦合到光纤高折射率液柱中,并对其产生影响,使得ILF‑PBGF带隙漂移,此时在带隙边界的波长位置处可实现光衰减效应,越靠近带隙边缘,消光比越大。通过调整控制光功率的大小或温控箱的温度来获得不同波长处不同大小的消光比。本发明的衰减器具有高可靠性、易接入全光网络、抗电磁干扰等特性,可被广泛应用于光通讯和光传感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1426337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35111.6
申请日:2020-03-30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基于侧抛光纤的Sagnac干涉流体传感系统,包括侧抛光纤、毛细管、三通管、微型液体槽、压力泵、光纤耦合器、偏振控制器、将其接入Sagnac干涉仪后,两束相反方向传播的光经过此具有较高双折射的侧抛光纤,会以一定的偏振角度相干输出。本发明的流体传感系统易于实现流体材料的循环流动,通过观测流体材料在流体系统中循环流动时的相干输出,可以实现对流体材料的折射率等相关物理特性的检测。侧抛光纤抛磨区域的深度、长度灵活可控,通过调节抛磨深度可以控制流体系统对材料的灵敏度,通过调节抛磨长度可以控制流体系统与材料的反应舱大小,且其抛磨技术成熟、制作简单、成本低,可被广泛应用于光传感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490534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810506768.4
申请日:2018-05-24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基于圆孔混合型微结构光纤的温度不敏感偏振滤波器,其为一段微结构光纤,包层背景材料上设有五种孔径不同的圆形空气孔,五圈呈正六边形排列的第一空气孔,两个位于纤芯两侧沿X轴向的第二空气孔,第三、第二、第一圈设有关于轴线对称的第三、第四、第五空气孔;且这五种空气孔中间设有硅实芯。在研究波长范围内,只有X偏振方向的纤芯模式能量能耦合到包层模,该光纤还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通过改变包层中第三、第四、第五空气孔的直径或孔间距来调整谐振区域。本发明的偏振滤波器具有温度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该光纤圆孔混合型的结构有利于选择性集成不同的功能材料,可被广泛应用于光通讯和光传感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737893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811269078.8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G01B11/27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增加光电自准直仪测量范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运用具有特定几何结构的隅角镜作为光电自准直仪的反射镜,该隅角镜三个侧面的角度满足关系:∠1_2=90°-δ12,∠2_3=90°-δ23,∠1_3=90°-δ13。②分析隅角镜内部结构及光的反射,根据反射顺序不同可分为六束光。③研究反射顺序与测量参数关系,求得反射光束所对应的隅角镜的坐标矩阵Mr、角敏感度K及从隅角镜反射回准直仪的反射光向量B。④分析六束反射光在自准直仪的光电传感器表面上的成像情况求得光斑位移量与隅角镜偏转角的关系ξx≈-Δ·Θ1·f、ξy≈-Δ·Θ2·f。⑤通过对隅角镜侧面连接角进行控制,给出δ的值便可轻易增加光电自准直仪的测量范围。本发明可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建筑、军舰、机翼等要求测量范围大的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341600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089005.0
申请日:2018-09-18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G01B11/27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三轴光电自准直仪,该光电自准直仪使用满足特定几何结构的隅角镜作为反射镜,从而使得回路的反射光在光电传感器二维平面上的位移,拥有感应隅角镜自身旋转的信息。该隅角镜三个侧面的角度满足以下关系:δ2=δ1=90°±δ,δ3=90°。该隅角镜的d面(垂直于入射光的表面)将等同于平面镜,用于测量隅角镜沿着OX,OY轴的偏转量;通过d面进入隅角镜内部的光束,将被隅角镜三个侧面切割成六束,根据光束沿隅角镜的三个侧面a、b、c的反射顺序可以标记为a-b-c、a-c-b、b-a-c、b-c-a、c-b-a、c-a-b。其中a-b-c和c-b-a两束准直反射光在光电传感器二维平面上的位移,将只和隅角镜沿OZ轴的转动量相关。通过该隅角镜的使用,使得光电自准直仪能够实现单机,实时地对被测物体的三维空间完整姿态进行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490534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506768.4
申请日:2018-05-24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基于圆孔混合型微结构光纤的温度不敏感偏振滤波器,其为一段微结构光纤,包层背景材料上设有五种孔径不同的圆形空气孔,五圈呈正六边形排列的第一空气孔,两个位于纤芯两侧沿X轴向的第二空气孔,第三、第二、第一圈设有关于轴线对称的第三、第四、第五空气孔;且这五种空气孔中间设有硅实芯。在研究波长范围内,只有X偏振方向的纤芯模式能量能耦合到包层模,该光纤还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通过改变包层中第三、第四、第五空气孔的直径或孔间距来调整谐振区域。本发明的偏振滤波器具有温度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该光纤圆孔混合型的结构有利于选择性集成不同的功能材料,可被广泛应用于光通讯和光传感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737893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811269078.8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G01B11/27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增加光电自准直仪测量范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运用具有特定几何结构的隅角镜作为光电自准直仪的反射镜,该隅角镜三个侧面的角度满足关系:∠1_2=90°‑δ12,∠2_3=90°‑δ23,∠1_3=90°‑δ13。②分析隅角镜内部结构及光的反射,根据反射顺序不同可分为六束光。③研究反射顺序与测量参数关系,求得反射光束所对应的隅角镜的坐标矩阵Mr、角敏感度K及从隅角镜反射回准直仪的反射光向量B。④分析六束反射光在自准直仪的光电传感器表面上的成像情况求得光斑位移量与隅角镜偏转角的关系ξx≈‑Δ·Θ1·f、ξy≈‑Δ·Θ2·f。⑤通过对隅角镜侧面连接角进行控制,给出δ的值便可轻易增加光电自准直仪的测量范围。本发明可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建筑、军舰、机翼等要求测量范围大的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967001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303089.8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G01C19/5684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腔光机械振动陀螺,属于谐振式光学陀螺技术和微光机电技术领域。基于环形微腔结合哥氏振动原理实现的新型腔光机械哥氏振动微陀螺,其驱动与检测将完全不同于现有的电或磁的常规方式,本发明在传统哥氏振动陀螺敏感角速率结构原理基础上,运用腔光机械技术实现振动陀螺的驱动检测与传感全光化,在根本上抑制在电或磁驱动下引入的各项噪声性质(包括热噪声、交叉干扰、连接点噪声和正交误差等),并在微腔光机械效应下通过频率移动与光振幅的线性关系获取位移(振动)传感信息,从而在机械学和光学交叉领域完整和系统地研究一种新型陀螺,使其具备高灵敏度、高带宽、高动态范围和高稳定性等性能特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