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22576B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810564876.7
申请日:2018-06-0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海藻酸盐色素凝胶中提取色素的方法,在海藻酸盐凝胶中加入金属离子螯合剂,50℃、100W超声10min,调pH至9.50,充分搅拌,再加入75%乙醇60℃震荡抽提30min,45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即为色素。本发明所述的抽提方法,既能够破坏金属离子在海藻酸钠凝胶结构中的“盐桥”作用,又能调整pH使海藻酸钠空间网状结构的孔隙增大,在保证海藻酸钠不降解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色素提取率。依据提取原理,本发明对能溶于乙醇的色素具有良好的提取效果,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001314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734201.2
申请日:2018-07-0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测定酸式和内酯式洛伐他汀含量的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条件为:液相色谱柱Luna C18(2)4.6×150mm 5μ,紫外237nm,进样量20μL,流动相为A相(缓冲液):B相(100%乙腈):C相(100%甲醇)=25:5:70,流速1.2mL/min。其中,流动相A相的缓冲液为含有1mL磷酸、0.2mL三乙胺、0.9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水溶液。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克服了酸式洛伐他汀无法被色谱柱吸附而被当成“杂质”过早出峰的问题。同时,本发明的方法还能对酸式洛伐他汀和内酯式洛伐他汀很好地分离,两峰互不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08828091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401597.9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测定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的方法,其是将发酵液离心去掉固体颗粒及菌丝体,然后采用OPA溶液对所得上清液进行衍生化,再采用液相色谱对衍生化后的溶液进行测定。本发明方法可信度高,准确性好,且其中γ-氨基丁酸衍生后的化合物的保留时间仅为3.51min,较现有标准及报道中的保留时间明显提高,可使实验周期大大缩短,具有良好推广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648983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1106371.4
申请日:2021-09-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桔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构建方法,用加热和抽真空兼备的旋转蒸发仪替代水浴锅加热反应、氮吹去除液面上层氧气和真空干燥箱去除反应溶剂,实现一步式反应形成聚合物;用辅助致孔剂β‑环糊精在聚合物内部形成多个空间尺寸与桔霉素相近的孔洞,同时在洗脱假模板分子的过程中将β‑环糊精酸解去除以减少非特异性吸附。该方法用少量、简单的仪器设备简化了构建桔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复杂操作,在形成聚合物的过程中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印迹聚合物对桔霉素的吸附量,具有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195022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910573843.3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红曲霉菌球直径同时提高生物量和色素量的方法。由于丝状真菌在频繁相互接触的情况下容易缠绕成球,菌丝球直径过大时菌球内部菌丝活性降低,不利于发酵。在24深孔板中通过添加玻璃珠(1~5颗)、控制接种量(接种量为6%~12%(v/v))、调整pH=7、添加表面活性剂(吐温80,添加量0.1wt%)的方式来降低菌丝球的缠绕程度,进而提高菌量和色素量。本发明的最大优点在于不改变种子液和发酵液的成分,也不影响培养体系中物质的非生物转化关系,不对菌株高通量筛选和培养基快速优化等方面造成干扰,在科研领域和生产实践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663361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810496550.5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微孔板发酵技术进行生物量的测定,即用生理盐水对孔板培养后的发酵液沉淀进行清洗三次后,基于酶标仪以铬黑T双波长显色法(△A=A560‑A680)对菌体内部的镁离子进行测定,通过镁离子的含量来反映菌体生物量。本发明克服了微孔板发酵过程中难以用称干重法来表征发酵液的生物量的缺陷,同时基于多种干扰因素的排除,使得本方法的测定值更为贴近实际值,与其他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氨基葡萄糖法)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同时符合平板菌落计数法中菌量的生长趋势。总之,本发明的生物量测定方法操作便捷,快速准确,能够正确反应发酵过程中的菌量变化趋势,试剂无腐蚀性且用量小,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205342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910577256.1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化红曲霉发酵过程中色素增产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固定化菌株发酵领域。将海藻酸钠与羧甲基纤维素钠进行复配后对红曲霉孢子进行包埋,接种量为2%(v/v),控制初始发酵液的pH为6~8,并在初始发酵液中添加0.1ωt.%的表面活性剂,30℃、200r/min发酵6天。此方法相比于单纯地用海藻酸钠微胶囊固定化红曲霉发酵,色素产量更高,色素由囊内向囊外的渗透效果越好。
-
公开(公告)号:CN109609391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910116323.X
申请日:2019-02-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菌丝球的定量接种方法,利用微孔板进行菌丝球培养,绘制菌丝球干重与培养体积之间的标准曲线,以标曲确定菌丝球的接种量。在微孔板培养体系中,可根据不同培养液体积来制备不同数量及大小的菌丝球,同一培养体积下菌丝球的数量及大小相近,可满足不同的接种需求。本发明所述的菌丝球接种方法,为菌丝球的接种拟定了计量标准,能够克服菌丝球接种时难以定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339502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810324009.6
申请日:2018-04-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3/043 , C12P1/02 , C12R1/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曲色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是先将红曲霉种子液接种于半固体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再将发酵后的半固体培养基直接喷雾干燥,制得所述微胶囊。本发明经半固体发酵制备红曲色素微胶囊,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红曲色素的光稳定性,减少色素的损失率,另一方面该工艺省去了喷雾干燥前的过滤、预混等步骤,解决了红曲霉菌丝体的废弃问题和喷雾干燥前的能耗问题,在生产实践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777197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86889.6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桔霉素和1‑羟基‑2‑萘甲酸的方法,所述方法能够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区分桔霉素及其结构类似物1‑羟基‑2‑萘甲酸,并同时对桔霉素和1‑羟基‑2‑萘甲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克服现有技术中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检测桔霉素和1‑羟基‑2‑萘甲酸的繁琐操作。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桔霉素分子印迹实验中的分析检测,也适用于红曲霉及其制品中桔霉素含量的分析,方法准确可行,可信度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