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94881A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1110057407.4
申请日:2011-03-04
Applicant: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 , H01L29/06 , H01L21/336 , H01L21/26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621 , H01L21/28 , H01L29/66795 , H01L29/772 , H01L29/7834 , Y02E10/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可以在不使特性恶化的情况下将半导体器件微型化。该半导体器件包括:半导体衬底,具有主表面;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在主表面中相互分开地形成;栅极电极层,在主表面之上夹在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之间形成;第一导电层,以使其与源极区域的表面接触的方式形成;以及第二导电层,以使其与漏极区域的表面接触的方式形成。在主表面中形成凹陷,使所述凹陷从第一导电层和源极区域之间的接触区域、经过栅极电极层下方的部分、延伸到第二导电层和漏极区域之间的接触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194881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110057407.4
申请日:2011-03-04
Applicant: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 , H01L29/06 , H01L21/336 , H01L21/26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621 , H01L21/28 , H01L29/66795 , H01L29/772 , H01L29/7834 , Y02E10/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可以在不使特性恶化的情况下将半导体器件微型化。该半导体器件包括:半导体衬底,具有主表面;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在主表面中相互分开地形成;栅极电极层,在主表面之上夹在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之间形成;第一导电层,以使其与源极区域的表面接触的方式形成;以及第二导电层,以使其与漏极区域的表面接触的方式形成。在主表面中形成凹陷,使所述凹陷从第一导电层和源极区域之间的接触区域、经过栅极电极层下方的部分、延伸到第二导电层和漏极区域之间的接触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069279B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0580036518.X
申请日:2005-10-18
Applicant: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IPC: H01L21/76 , H01L23/52 , H01L21/3205 , H01L29/7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823475 , H01L21/743 , H01L21/76229 , H01L21/763 , H01L21/823481 , H01L21/823871 , H01L21/823878 , H01L29/7833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一种用于高成品率地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该半导体器件能够可靠地通过沟槽型的元件隔离进行元件隔离、并且可有效地防止邻接元件的电位对其它节点产生影响,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在基板上形成第1层的工序;蚀刻第1层和基板以形成沟槽的工序;热氧化沟槽的内壁的工序;在包含沟槽内的基板上淀积该沟槽的沟槽宽度的1/2以上膜厚的第1导电膜的工序;利用CMP法去除第1层上的第1导电膜,仅在沟槽内残留第1导电膜的工序;各向异性蚀刻沟槽内的第1导电膜,调整该导电膜的高度使其比基板的表面高度低的工序;利用CVD法在第1导电膜上淀积绝缘膜以便将其埋入沟槽内的第1导电膜上部的工序;利用CMP法使绝缘膜平坦化的工序;以及去除第1层的工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