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9356704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130813.7

    申请日:2018-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及车辆。该车辆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涉水控制模块、风扇控制模块以及风扇;涉水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水位信息控制电源模块与风扇控制模块导通或断开连接;风扇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风扇的转速;当水位信息小于预设水位时,控制电源模块与风扇控制模块导通,风扇控制模块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水位信息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水位时,控制电源模块与风扇控制模块断开连接,风扇控制模块处于断电状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涉水控制模块接收到的水位信息大于或等于预设水位时,控制电源模块与风扇控制模块断开连接,使风扇控制模块处于断电状态,以防止车辆涉水时发动机风扇断裂及损坏发动机轮系,提高整车的可靠性。

    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9356704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811130813.7

    申请日:2018-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及车辆。该车辆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涉水控制模块、风扇控制模块以及风扇;涉水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水位信息控制电源模块与风扇控制模块导通或断开连接;风扇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风扇的转速;当水位信息小于预设水位时,控制电源模块与风扇控制模块导通,风扇控制模块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水位信息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水位时,控制电源模块与风扇控制模块断开连接,风扇控制模块处于断电状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涉水控制模块接收到的水位信息大于或等于预设水位时,控制电源模块与风扇控制模块断开连接,使风扇控制模块处于断电状态,以防止车辆涉水时发动机风扇断裂及损坏发动机轮系,提高整车的可靠性。

    一种空压机进气系统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239055U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20681731.2

    申请日:2014-1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压机进气系统,包括用于连通涡轮增压器和空气滤清器的增压器进气管,增压器进气管上设有与管体内腔相连通的分流管,分流管连通有空压机进气管,空压机进气管包括位于发动机侧部的平直管段,平直管段的一端与分流管相连通,平直管段的另一端延伸至发动机的前端并在该端部连通有可穿过发动机前端空隙并伸向空压机所在一侧的弯曲管段,弯曲管段与空压机进气口之间连通有弯曲对接管,分流管与空压机进气管之间、空压机进气管与弯曲对接管之间均通过气路连接胶管相连接,空压机进气管的弯曲管段、弯曲对接管均为波纹管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合理,便于装配,能降低空压机的故障率,可提升发动机质量的优点效果。

    一种V型槽卡箍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186140U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23667365.3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法兰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型槽卡箍,包括:卡箍本体以及设置在卡箍本体开口端的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包括设置在卡箍本体上第一开口端的第一连接钢片、设置在卡箍本体上第二开口端的第二连接钢片以及用于连接第一连接钢片和连接钢片的锁紧螺栓;锁紧螺栓上设有支撑螺柱和锁紧螺母,所述第一连接钢片上开设U形开口,所述第一连接钢片的上端为弯折结构,并且弯折结构的长度不小于支撑螺柱的宽度,所述弯折结构用于在锁紧螺栓压入U形开口后对支撑螺柱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卡箍锁紧结构设计为开口式结构,使得锁紧螺栓可以直接压入开口内实现快速安装或拆卸。

    一种集成式DOC-DPF-SCR后处理装置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215256402U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21382917.4

    申请日:2021-06-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集成式DOC‑DPF‑SCR后处理装置及发动机,该集成式DOC‑DPF‑SCR后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和安装于箱体内的DPF单元;箱体包括前端盖、后端盖和DPF外腔壳体;DPF单元包括DPF外壳;DPF外腔壳体内壁上设置至少两个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沿DPF外腔壳体的径向设置;DPF外壳的安装端具有与第一固定柱一一对应且配合卡接的第一旋槽,DPF外壳的安装端伸入DPF外腔壳体内并通过第一旋槽和第一固定柱配合卡接。DPF单元通过旋槽与固定杆配合卡住,稳定牢固,防止后处理器件出现悬臂梁结构,降低耐久风险,且在轴向方向上实现补偿固定。

    一种后处理装置进气端盖及后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4787635U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20577145.3

    申请日:2021-03-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后处理装置进气端盖及后处理装置,包括盖体,其上设有空腔、及分别连通空腔的进气口和盖口,盖口与进气口的开口朝向不同;导流管,设于空腔内,导流管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另一端朝向盖体内侧壁;导流管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导流管轴向及周向间隔布置的导流小孔、及位于导流管靠近进气口一端的导流大孔,导流小孔和导流大孔用于将进气口的进气导至空腔。本实用新型使进气口的进气通过导流小孔和导流大孔向空腔扩散并流向盖口,导流大孔一方面使较多的进气在盖口靠近进气口一侧流出,其配合导流小孔进行进气导流,改善了盖口的横截面上不同位置处流速的均匀性,另一方面导流大孔孔径大可降低进气背压。

    进气格栅总成及机动车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896861U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821611857.7

    申请日:2018-09-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进气格栅总成,包括与发动机水箱连通的水浴腔,水浴腔内设置有活塞筒,活塞筒的中部可移动地设置有封装件,封装件的一侧封装有石蜡,封装件的另一侧形成可容纳液压油的油腔;格栅框架上排布有若干铰轴,铰轴上铰接有若干格栅板,格栅板的内端部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其外端部与地面的间距,格栅框架的中部设置有连杆,各格栅板铰接于连杆上,连杆的顶部连接有与油腔液压联动的联动装置,连杆的底部设置有弹性复位件。该进气格栅总成能够根据发动机工作温度相应调整进气量,从而使机动车及其发动机的性能及其工况适应能力得以相应提高。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进气格栅总成的机动车。

    一种SCR混合装置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218235217U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22049146.8

    申请日:2022-08-0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SCR混合装置及发动机。该SCR混合装置包括排气尾管、与排气尾管连接的喷嘴以及与排气尾管的出口连接的混合器;排气尾管的入口位于混合器的轴线的一侧,混合器的轴线与排气尾管的出口的径向方向垂直,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混合器的轴线之间设有夹角,且夹角为锐角。该SCR混合装置能够避免喷嘴喷出的尿素在排气尾管壁面聚集以形成结晶,从而提升尿素和尾气的混合效率,并降低发动机的故障率。

    一种DPF压差管密封结构及柴油机

    公开(公告)号:CN214534874U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022802507.2

    申请日:2020-11-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DPF压差管密封结构及柴油机,DPF压差管密封结构包括压差管、传感器座和螺母;压差管上设置有环形凸起;传感器座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接凸起,压差管穿过通孔,且卡接凸起的顶端与环形凸起的底端抵接密封;通孔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螺母与内螺纹螺纹连接,且螺母的底端与环形凸起的顶端抵接密封。本实用新型通过拧动螺母就可以实现压差管的拆装,减少了拆卸压差管的工作量。此外,由于差压管上设置环形凸起,能够与螺母抵接,因此,当螺母底端与环形凸起抵接时,则停止拧动螺母,保证了差压管插入深度的一致性。

    一种后处理系统及柴油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217681942U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21638965.X

    申请日:2022-06-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后处理结构,包括:设置于DOC单元、DPF单元和SCR单元,还包括与所述排气管路连通,包括:进气管道,第一端连通于所述排气管路于所述SCR单元上游的位置;进气泵,设置于所述进气管道。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管道连通于SCR单元上游的位置,并通过进气泵将空气通过进气管道泵入排气管路内,将空气引入SCR单元上游与汽车废气混合,稀释了汽车废气,降低了废气中污染物的含量,同时提高了废气中的氧含量,加速了氧化反应,提高了反应效率,进一步降低了废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减少了SCR单元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使用量,降低了净化废气的成本。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柴油发动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