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818945B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111165356.7

    申请日:2021-09-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该发动机配气机构,包括摇臂轴、气门桥及气门,在凸轮轴上分别套设有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第二凸轮的顶部轮廓曲线高于第一凸轮的顶部轮廓曲线;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均套设于摇臂轴上并能够相对其转动,第一摇臂的一侧能够滚动接触于第一凸轮,另一侧能够抵接于气门桥,气门桥用于控制气门的启闭,在第一摇臂内有柱塞、锁止结构和控制油道,控制油道被配置为选择性通入液压油,液压油能够推动锁止结构相对于第一摇臂滑动,锁止结构用于柱塞位置的锁定和解锁;第二摇臂的一侧能够滚动接触于第二凸轮,另一侧能够抵接于柱塞。该发动机配气机构,用于调节进气量,减少冲击和升程损失。

    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18945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165356.7

    申请日:2021-09-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该发动机配气机构,包括摇臂轴、气门桥及气门,在凸轮轴上分别套设有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第二凸轮的顶部轮廓曲线高于第一凸轮的顶部轮廓曲线;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均套设于摇臂轴上并能够相对其转动,第一摇臂的一侧能够滚动接触于第一凸轮,另一侧能够抵接于气门桥,气门桥用于控制气门的启闭,在第一摇臂内有柱塞、锁止结构和控制油道,控制油道被配置为选择性通入液压油,液压油能够推动锁止结构相对于第一摇臂滑动,锁止结构用于柱塞位置的锁定和解锁;第二摇臂的一侧能够滚动接触于第二凸轮,另一侧能够抵接于柱塞。该发动机配气机构,用于调节进气量,减少冲击和升程损失。

    摇臂、可变气门驱动机构和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8150240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711453966.0

    申请日:2017-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摇臂和设置有该摇臂的可变气门驱动机构以及发动机。该摇臂包括摇臂主体和设置在摇臂主体内的至少两个伺服活塞,以及用于控制伺服活塞充油和泄油的控制阀。其中,摇臂主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油路,第一控制油路的一端与摇臂轴的润滑油道连通,另一端与控制阀的进油口连通,并且,第一控制油路内设置有用于阻止油回流至润滑油道的单向阀,能够阻止油回流,从而可实现每个伺服活塞均具有独立的高压油腔功能,避免不同缸之间的油压波动影响。

    摇臂、可变气门驱动机构和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8150240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711453966.0

    申请日:2017-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摇臂和设置有该摇臂的可变气门驱动机构以及发动机。该摇臂包括摇臂主体和设置在摇臂主体内的至少两个伺服活塞,以及用于控制伺服活塞充油和泄油的控制阀。其中,摇臂主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油路,第一控制油路的一端与摇臂轴的润滑油道连通,另一端与控制阀的进油口连通,并且,第一控制油路内设置有用于阻止油回流至润滑油道的单向阀,能够阻止油回流,从而可实现每个伺服活塞均具有独立的高压油腔功能,避免不同缸之间的油压波动影响。

    油气分离器取气结构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8678835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270752.8

    申请日:2018-03-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取气结构及发动机,该取气结构设置在发动机的气缸体上,该取气结构包括油气进气口、设置在气缸体内的取气通道以及取气口,取气通道包括相互贯通的油气预分离腔和油气上升腔,油气进气口设置在油气预分离腔的进气端,油气预分离腔的出气端和油气上升腔的进气端连接,油气上升腔的出气端与取气口连接,取气口设置在所述气缸体的上部并与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口连接,曲轴箱内的油气能够通过油气进气口进入油气预分离腔中进行油气预分离,预分离后的油气能够经由油气上升腔上升至取气口处,并通过取气口进入油气分离器进行油气分离。本发明在气缸体上集成有预分离结构,并且取气位置高,能降低油分含量,提高分离效率。

    非冷却EGR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754945B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259281.0

    申请日:2025-03-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非冷却EGR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本申请在检测发动机处于低排温状态时,会增大增压器放气阀的开度,利用增压器放气阀将发动机的排气不流经涡轮机而直接进入后处理模块,使得后处理模块直接获取更多的发动机的排气,从而提升后处理模块的温度。接着基于增压器放气阀的开度,减小提温阀的开度,以增大提温阀和EGR取气侧的压力差,减少进入涡轮机的发动机排气量。基于增压器放气阀的开度和提温阀的开度,调整EGR阀的开度,使EGR阀的开度不小于非低排温状态下EGR阀的开度,以提升流经所述EGR阀的发动机排气量,从而减少进入涡轮机的发动机排气量,增大进入发动机的排气量,优化NOx的排放量。

    非冷却EGR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7549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259281.0

    申请日:2025-03-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非冷却EGR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本申请在检测发动机处于低排温状态时,会增大增压器放气阀的开度,利用增压器放气阀将发动机的排气不流经涡轮机而直接进入后处理模块,使得后处理模块直接获取更多的发动机的排气,从而提升后处理模块的温度。接着基于增压器放气阀的开度,减小提温阀的开度,以增大提温阀和EGR取气侧的压力差,减少进入涡轮机的发动机排气量。基于增压器放气阀的开度和提温阀的开度,调整EGR阀的开度,使EGR阀的开度不小于非低排温状态下EGR阀的开度,以提升流经所述EGR阀的发动机排气量,从而减少进入涡轮机的发动机排气量,增大进入发动机的排气量,优化NOx的排放量。

    油气分离器取气结构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8678835B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810270752.8

    申请日:2018-03-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取气结构及发动机,该取气结构设置在发动机的气缸体上,该取气结构包括油气进气口、设置在气缸体内的取气通道以及取气口,取气通道包括相互贯通的油气预分离腔和油气上升腔,油气进气口设置在油气预分离腔的进气端,油气预分离腔的出气端和油气上升腔的进气端连接,油气上升腔的出气端与取气口连接,取气口设置在所述气缸体的上部并与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口连接,曲轴箱内的油气能够通过油气进气口进入油气预分离腔中进行油气预分离,预分离后的油气能够经由油气上升腔上升至取气口处,并通过取气口进入油气分离器进行油气分离。本发明在气缸体上集成有预分离结构,并且取气位置高,能降低油分含量,提高分离效率。

    一种发动机控制策略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168173A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10769916.2

    申请日:2016-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控制策略,包括:发动机处于重载模式时,对比发动机实时功率b与发动机重载模式下的额定功率a,若实时功率b大于额定功率a,则记录发动机在实时功率b下的运行时间,当天累计运行时间达到t后,强制发动机从重载模式切换至轻载模式或中载模式;由此可见,通过上述策略,允许发动机在短时间内超速超负荷运转,最大发挥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保证应用该发动机的工程机械在突加负载及恶劣工况时的效率,同时又对这种状态下的运行时间进行保护性限制,以避免发动机可靠性下降,使用寿命缩短。

    一种燃烧室与一种柴油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4526152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424637.8

    申请日:2022-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烧室与一种柴油发动机,该燃烧室在燃烧室凹坑的周向壁面设有朝向喷油嘴方向凸出的环形凸缘,环形凸缘位于活塞上顶面的下方并且比燃烧室凹坑的上边缘更靠近凹坑中心线,环形凸缘的凸出顶端边缘通过凹坑过渡面与燃烧室凹坑的上边缘相接,凹坑过渡面包括沿燃烧室凹坑的径向由内向外依次相接且逐渐靠近活塞上顶面的第一至第四导流面,第二导流面与第三导流面形成朝向气缸盖底面方向凸出的环形凸台,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形成第一环形凹槽,第三导流面和第四导流面形成第二环形凹槽。本方案利用环形凸台使油束形成射流,提高了燃烧室内的油气混合均匀性,同时在第二环形凹槽形成空气夹层,减少了活塞的传热损失,提升发动机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