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NH2-MIL-88(Fe)@Ru(bpy)32+构建的三重增强电致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9355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68551.7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底物Au@S@P@Mo2C纳米网格和信号探针NH2‑MIL‑88(Fe)@Ru(bpy)32+三重增强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NH2‑MIL‑88(Fe)的多孔结构,封装了发光团Ru(bpy)32+,纳米网格Au@S@P@Mo2C作为增强基底。在该体系中,实现了金属有机框架MOFs封装的发光团Ru(bpy)32+解决其水溶性达到稳定发光,以及基于氨基催化、Mo4+/Mo6+活性位点转化和金纳米粒子促进电子转移原理的三重增强效应,且S和P双掺杂Mo2C产生更多暴露的活性中心和表面缺陷促进了电子传输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本发明构建的三重增强夹心型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对癌胚抗原的检测范围为0.1 pg·mL‑1~100 ng·mL‑1,检出限为38.9 fg·mL‑1,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选择性。

    一种基于三维碳化钛-二硫化钼复合物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66290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010571728.5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维碳化钛‑二硫化钼复合物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新型纳米材料领域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首次通过混合‑干燥法制备三维多孔碳化钛‑二硫化钼(Ti3C2Tx‑MoS2)复合材料,并以鲁米诺作为还原剂制备铂功能化三维Ti3C2Tx/MoS2(Lum@Pt/Ti3C2Tx‑MoS2)作为传感基底,首次提出了一种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标志物CYFRA 21‑1的高灵敏检测的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Ti3C2Tx/MoS2具有高导电性、高电化学活性、大比表面积与生物相容性,可高效催化水中的溶解氧转化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从而增强鲁米诺与O2•−之间的电致化学发光反应实现信号高效稳定输出,该传感器检出限低至18 pg/mL,线性范围50 pg/mL‑50 ng/mL,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明显的潜在应用价值。

    基于核壳发射体Ag@SiO2和淬灭剂CeO2之间电子转移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5711932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495512.0

    申请日:2022-11-2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核壳发射体Ag@SiO2纳米材料检测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发光传感器领域。本发明以二氧化硅包裹的银纳米粒子作为电化学发光体,以氨基功能化的八面体CeO2作为猝灭剂与检测抗体相结合,由于能级发生匹配,提供了电子转移的条件,猝灭现象得以发生,并采用“信号关闭”策略,构建了信号猝灭型ECL传感器,实现了在100 fg·mL‑1~500 ng·mL‑1线性范围内对特异性烯醇化酶抗原溶液的灵敏检测,检测限为41.2 fg·mL‑1。

    一种基于铁蛋白的共振能量转移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70827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1910787982.6

    申请日:2019-08-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铁蛋白的共振能量转移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纳米材料领域;本发明利用pH控制铁蛋白解离/重组的特性,首次采用三步法实现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分子与纳米金Au NPs在铁蛋白表面的均一嵌合组装,制得一种以Ir(ppy)3为能量供体、以Au NPs为能量受体的具有共振能量转移特性的Ir(ppy)3‑铁蛋白‑Au三维杂化纳米结构;由于Ir(ppy)3的电致化学发光ECL激发光谱与Au NPs的紫外吸收光谱具有很好的光谱重叠,且二者在铁蛋白表面的距离小于10 nm,使得二者之间发生高效的电致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ECL‑RET;本发明首次在铁蛋白表面建立了一种基于Ir(ppy)3与Au NPs之间共振能量转移的新研究模型,为ECL‑RET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种基于钒酸银/钒酸铟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830100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010532444.5

    申请日:2020-06-1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钒酸银/钒酸铟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领域。开发并首次验证了四苯乙烯纳米簇与氧化铜纳米球能量转移对在低电位下可达到的高效电化学发光猝灭的行为。这一发现,一方面解决了发光材料在电极上的固定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有效调节发光强度的问题。根据对不同浓度的原降钙素响应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不同,实现对原降钙素的检测。通过采用F检验、T检验展示本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测试结果均小于理论值,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一种自供能的双极微电极微流控芯片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62708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011114855.9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供能的双极微电极微流控芯片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微流控传感器由微流控底板ITO导电玻璃,微流控芯片,双极微电极三部分组成,其中,修饰氧化锌/硫化镉ZnO/CdS的微电极作为参比/对电极;通过原为生长碘掺杂的氯氧铋I‑BiOCl作为微工作电极;双极阴电极的微工作电极上固定前列腺特异性适配体PSA‑apt,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双极电极微通道中加入含鲁米诺的Tris‑HCI溶液,实现双极微电极的自供能和信号放大模式;将双极微电极集成到微流控芯片传感器上,利用泵的控制,可以实现自动检测,无需人为干扰可快速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该双极微电极微流控芯片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可以实现对PSA的快速、高效、灵敏、自动化检测。

    一种用于检测微囊藻毒素LR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7849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75446.9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微囊藻毒素LR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湖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检测。本发明采用Ti3C2Tx负载的TiO2纳米阵列作为光敏基底材料,TiO2性能稳定,价格低廉,而Ti3C2Tx具有类似于金属的性质,具有优异的导电性与较强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能够有效改善TiO2的电子空穴复合并提升其可见光响应。本发明所采用的材料复合方案保留了TiO2纳米阵列的微观结构,使其能够作为良好的传感载体保证信号输出的稳定性,通过离子束溅射引入金纳米离子,为适配体的固定提供了更多活性位点,而微囊藻毒素LR更是作为一种天然的电子供体实现了由自身浓度到可视化光电流信号的传感转换。

    一种基于富氧空位CeO2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66289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010571720.9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富氧空位CeO2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纳米材料领域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首次提出一种高浓度氧空位增强CeO2电致化学发光性能的方法,通过硼氢化钠常温还原法制得富氧空位CeO2,高浓度氧空位可改善CeO2电子结构,显著增强其电子迁移率,与传统方法制备的CeO2纳米材料相比,富氧空位CeO2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基于纳米金优异的导电性与生物相容性,本发明以纳米金功能化富氧空位CeO2作为信号源研制一种无标记型免疫传感器并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标志物CYFRA 21‑1的实际样品检测,检出限至25 pg/mL,线性范围50 pg/mL‑50 ng/mL,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明显的潜在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