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结合氧化石墨烯增强鲁米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3346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77542.7

    申请日:2021-08-0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结合氧化石墨烯增强鲁米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氧化石墨烯与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改善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导电性,另一方面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可以阻止石墨烯片聚集,通过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结合氧化石墨烯高量负载鲁米诺并形成自增强发光体,提供强且稳定的电化学发光信号。此外二氧化锰的紫外吸收光谱和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发射光谱具有很好地重叠,使用二氧化铈与二氧化锰复合物结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识别抗体作为二抗标记物,基于共振能量转移原理,构建了夹心猝灭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实现了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超灵敏检测,检测限为3.14 fg mL‑1。

    一种基于g-C3N4-CoPd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514512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471542.7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孔g‑C3N4‑CoPdNPs和Fe MOFs‑sCuO之间的共振能量转移检测神经烯醇化酶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属于新型传感器构建技术领域。基于抗原抗体之间良好的特异性,该传感器利用CoPd合金纳米粒子修饰的多孔g‑C3N4复合材料g‑C3N4‑CoPdNPs作为基底发光材料,Fe MOFs负载小尺寸CuO(Fe MOFs‑sCuO)为猝灭剂,通过层层组装构建了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本发明构建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出限,对神经烯醇化酶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基于聚吡咯修饰磷酸银负载银纳米球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33466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77559.2

    申请日:2021-08-0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聚吡咯修饰磷酸银负载银纳米球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使用核‑壳异质结构的普鲁士蓝类似物(NiFe@FeFe PBA)内部封装和外部负载鲁米诺与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的一抗结合形成一抗标记物,以聚吡咯修饰磷酸银负载银纳米球复合材料(Ag3PO4@PPy‑Ag)与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的二抗结合形成二抗标记物,简化了传感器构建过程。通过将鲁米诺封装到多孔核‑壳异质结构纳米立方体NiFe@FeFe PBA中,以获得优异电化学发光行为的纳米复合材料。Ag3PO4@PPy‑Ag可以有效猝灭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基于共振能量转移原理,构建了夹心猝灭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实现了对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的超灵敏检测,检测限为28.43 fg mL‑1。

    一种基于2,4,6-三氨基嘧啶调控的类石墨相氮化碳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81389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646712.0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2,4,6‑三氨基嘧啶调控的类石墨相氮化碳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构建夹心型电化学传感器的方式,使用2,4,6‑三氨基嘧啶调控的类石墨相氮化碳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一抗结合形成一抗标记物,以Fe‑ZIF负载硫化铜量子点复合材料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二抗结合形成二抗标记物,简化了传感器构建过程。通过2,4,6‑三氨基嘧啶与类石墨相氮化碳的前驱体三聚氰胺共聚,准确的将三嗪环结构中的部分氮原子替换成碳原子,改善了类石墨相氮化碳网络结构的电子环境。以2,4,6‑三氨基嘧啶调控的类石墨相氮化碳作为基底发光材料,提供了传感器所需的强且持续稳定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使用Fe‑ZIF负载硫化铜量子点用于标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二抗作为二抗标记物,构建了夹心猝灭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实现了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超灵敏检测,检测限为21.6 fg mL‑1。

    一种基于IRMOF-3内外负载氮掺杂量子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33465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77552.0

    申请日:2021-08-0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IRMOF‑3内外负载氮掺杂量子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使用的氮掺杂量子点与石墨烯量子点相比具有更高的量子产率和更多的活性位点,此外合成的IRMOF‑3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规则性好、孔径可调等优点,可以高量负载氮掺杂量子点。通过将氮掺杂量子点在IRMOF‑3的内外表面同时进行负载,从而大大提高发光材料的负载量,提供持续稳定的强电化学发光信号,并作为信号基底。使用金改性的氧化锌纳米棒结合降钙素原识别抗体作为二抗标记物,基于共振能量转移原理,构建了夹心猝灭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实现了对降钙素原的超灵敏检测,检测限为12.58 fg mL‑1。

    一种基于尿嘧啶改性类石墨相氮化碳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19016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74178.7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尿嘧啶改性的类石墨相氮化碳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构建夹心型电化学传感器的方式,使用尿嘧啶掺杂改性的类石墨相氮化碳与Cyfra21‑1一抗结合形成一抗标记物,以氨基化树枝状纤维纳米二氧化硅负载硫化铜量子点复合材料与Cyfra21‑1二抗结合形成二抗标记物,大大简化了构建过程。以尿嘧啶掺杂改性的类石墨相氮化碳作为基底发光材料,提供了非常强且稳定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以氨基化树枝状纤维纳米二氧化硅提供高比表面积,高量负载硫化铜量子点,基于共振能量转移实现高的猝灭效率,实现对Cyfra21‑1的超灵敏检测,检测限为20.3 fg mL‑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