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9025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97262.2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接触、可视化藻密度原位监测系统与监测方法,属于市政控藻的技术领域。包括:具有遮光性的承载箱体,具有透明性的容纳箱体;设置在所述承载箱体内且位于容纳箱体外的激光发射模块和运动记录模块;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向容纳箱体内的流场发射预定强度的光源,将流场中的微小粒子照亮;利用运动记录模块捕捉微小粒子,并以图像的形式记录微小粒子的运动轨迹。利用藻类在不同波长光下反射不同的颜色的原理,扩展PIV技术。结合图像识别法,利用图像中藻占空间面积结合光照颜色强度,快速原位监测蓝藻密度,支撑预报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5288094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10979446.8
申请日:2022-08-1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营养湖泊水源地取水口预防蓝藻灾害的设施,包括位于湖泊中的取水口,所述取水口外设有防护阻挡设施,所述防护阻挡设施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内层、中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中层和外层皆包括有若干个固定柱,两两相邻所述固定柱之间连接有弧形连杆,所述弧形连杆上安装有若干个漂浮于湖泊表面的浮球,所述弧形连杆和若干浮球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包络网和阻隔网,所述阻隔网下端安装有重力坠物。本发明利用围绕在水源地取水口周围的防护阻挡设施,形成对水体表层蓝藻、水体中蓝藻的有效阻隔,将蓝藻阻挡在取水口之外的水域,保证水源地取水口的水质安全,并且利用风场的风力,实现自动收集蓝藻,提高对取水口的保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981916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489515.9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核电厂排水口消能工,用于明渠排水或侧向排水的箱涵出口消能,由消力池和消能导流坎组成,消能工沿水流方向左右对称,消能导流坎位于消力池出口,垂直于明渠或排水箱涵出口的水流方向,消力池侧墙顶高程低于消能导流坎顶高程。明渠或排水箱涵出水经消能工充分消能后,在消能工的消能和导流作用下,流速显著降低,可减小排水水域中水流的横向流速,有助于船舶的通航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521486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943451.3
申请日:2022-08-0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阔河面断面水样自动采集船,包括船体,还包括抽水仓、储水仓、程控仓、动力仓、仓门、把手、联动机构、遥控器和两个螺旋桨。本发明通过螺旋桨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半齿轮转动,半齿轮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转动带动传动带传动至另一个传动轮转动,另一个传动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联动齿条滑动,联动齿条滑动带动楔形块同步移动;通过螺旋桨的转速来实时改变楔形块的移动速度,从而使得不同的储水盒的进水口可以有序的打开,并且可以使得河面断面取样的间距相等,避免取样的位置聚集导致所取的水样存在偶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57901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198822.1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皮带式高速低噪风幕机,该风幕机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风腔,该风腔内依次顺序设置有共转轴的第一风轮、第二风轮以及第三风轮,第一风轮、第三风轮对称分布在第二风轮两侧,且相邻风轮之间设定等距间隙;风腔侧壁底部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以及第三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与第一风轮导通,第二出风口与第二风轮导通,第三出风口与第三风轮导通;该壳体上固定有电机,该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皮带轮,该皮带轮上安装有传动皮带,传动皮带另一端安装在风轮的转轴上。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风幕机因电机置于壳体中部引起的风速不均匀问题,并在出口风速提高至17.5m/s的同时将噪音降至70dB。
-
公开(公告)号:CN11920470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713523.0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5 , G06Q10/04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因子多重优化的洪水风险动态区划方法及系统,构建初始洪水风险评估指标集,筛选得到洪水风险评估指标集并计算每个指标的频率值;构建综合判别指标值进一步筛选得到关键洪水风险评估指标集;构建风险评估模型与关键洪水风险评估指标权重最优化模型,采用模拟退火优化的遗传‑局部搜索混合算法计算得到最优权重组合方案;计算研究区每个时间点的情景与历史典型洪水事件的相似度选择最优权重组合方案,并输入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得到研究区洪水风险动态区划。本发明不仅能够提供科学合理的动态风险评估,更能为相关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有助于提升流域区域的防洪韧性和应对极端环境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63372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410103497.3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7 , G01N33/18 , G06F18/25 , G06F18/214 , G06N3/0442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理模型与数据联合驱动的城市河网透明度预测方法,包括确定影响河网透明度的水动力和水质影响因子,采集河网内各测点的原型观测数据;根据原型观测数据及影响因子构建水动力‑水质‑透明度响应关系,并率定构建的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并模拟得到水动力‑水质数据集及透明度数据集;根据原型观测数据、水动力‑水质数据集及透明度数据集得到时间序列预测值和空间分布序列预测值;联合水动力‑水质数据集、时间序列预测值及空间分布序列预测值预测得到河网透明度预测值。本发明联合机理模型、河网原型观测数据、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序列预测数据准确高效地预测平原城市河网引调水条件下时的河网水体透明度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3640181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1206834.4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风生流试验中通过PLIF测量系统测量污染物扩散的方法,根据溶液浓度最大值进行标准溶液配比,按照n个浓度梯度进行溶液配比,将容器置于模型中的某个所述激光点位置,往容器中添加模型中的水,容器内的水面高度和模型水位线保持一致,此时浓度值为0,通过相机记录此时的光斑亮度;将标准浓度溶液装入容器中,放置于模型中任意一个激光点位置,通过相机记录此时的光斑亮度;绘制σ和μ的关系曲线,拟合获得标定曲线,根据标定曲线,可将任意测量点激光诱导发出的荧光灰度值还原成浓度值,插值生成浓度分布的等值线。本发明具备使用便捷,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105806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75267.9
申请日:2021-04-0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徐世凯 , 王晓刚 , 阮仕平 , 杨彦 , 于璐 , 郭风 , 张睿 , 程锐 , 李昂 , 王彤彤 , 陈健 , 王勇 , 赵金箫 , 祝龙 , 武秀侠 , 丁文浩 , 董波 , 杨宇 , 周杰
IPC: C09D161/00 , C09D133/02 , C09D163/00 , C09D7/65 , C01B25/45 , B01J19/02 , B01D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海水淡化反应釜的镀膜材料制备和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海水淡化反应釜的镀膜材料,属于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合成聚丙烯酸‑聚糠醇互穿网络,配制涂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镀膜材料键合有效官能团辅助处理浓海水,有效地替代不可回收的EWT试剂的使用,简化工艺流程和减少药品的使用;保护反应釜金属内壁免遭电化学腐蚀,使得鸟粪石生产易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471982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23022.6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层湖流的观测装置及其应用。本发明装置的中体底部固定在底盘上,中体顶部设有开口,该开口通过上盖以螺纹相连接方式对接封口;中体内分为顶部的浮力舱和底部的GPS舱,GPS舱内安装有储存GPS接收器和SIM卡的定位设备,浮力舱设有提供浮力的中空以及底部设有平衡浮力的配重物,通过对配重物的调节以控制装置浮于水体上部或表层;定位设备用于对水体漂移过程中的定位,并将收集到的包括经纬度、时间的定位信息发送手机APP。本装置在野外可以实时追踪流场状态,同时追随蓝藻的漂移过程,易于操作,设备成本低,优势十分显著,推进了对于漂浮于表层水体蓝藻水华的观测研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