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9025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297262.2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接触、可视化藻密度原位监测系统与监测方法,属于市政控藻的技术领域。包括:具有遮光性的承载箱体,具有透明性的容纳箱体;设置在所述承载箱体内且位于容纳箱体外的激光发射模块和运动记录模块;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向容纳箱体内的流场发射预定强度的光源,将流场中的微小粒子照亮;利用运动记录模块捕捉微小粒子,并以图像的形式记录微小粒子的运动轨迹。利用藻类在不同波长光下反射不同的颜色的原理,扩展PIV技术。结合图像识别法,利用图像中藻占空间面积结合光照颜色强度,快速原位监测蓝藻密度,支撑预报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821175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94218.3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 , G06F17/11 , G06Q50/06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型调水工程开放式输水河道入河污染负荷快速计算方法及系统,涉及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收集目标输水干线上的泵站群调度信息以及沿线的水质监测数据;建立入河污染负荷分析模型;所述入河污染负荷分析模型用于根据调水期前与调水期后的河段内污染物本底值、调水期间河段污染物的流入和流出量以及调水期间河段中间出入污染物量以及污染物自然降解量确定调水期沿线入河污染负荷;将泵站群调度信息和所述水质监测数据输入至入河污染负荷分析模型,得出目标输水干线对应的调水期沿线入河污染负荷。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大幅提高了污染负荷计算的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9025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97262.2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接触、可视化藻密度原位监测系统与监测方法,属于市政控藻的技术领域。包括:具有遮光性的承载箱体,具有透明性的容纳箱体;设置在所述承载箱体内且位于容纳箱体外的激光发射模块和运动记录模块;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向容纳箱体内的流场发射预定强度的光源,将流场中的微小粒子照亮;利用运动记录模块捕捉微小粒子,并以图像的形式记录微小粒子的运动轨迹。利用藻类在不同波长光下反射不同的颜色的原理,扩展PIV技术。结合图像识别法,利用图像中藻占空间面积结合光照颜色强度,快速原位监测蓝藻密度,支撑预报预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