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66152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880055698.3

    申请日:2018-08-29

    Abstract: 具备:第1导电型的由碳化硅构成的第1电流分散层(13),形成在n-型层(12)与基体区域(18)之间,与n-型层(12)相比为高杂质浓度;第2导电型的由碳化硅构成的多个第1深层(14),形成在第1电流分散层(13)内,比第1电流分散层(13)浅并且在一个方向上延伸设置;第1导电型的由碳化硅构成的第2电流分散层(15),形成在第1电流分散层(13)与基体区域(18)之间,沟槽(21)的底部位于该第2电流分散层;以及第2导电型的由碳化硅构成的第2深层(17),形成在第1电流分散层(13)与基体区域(18)之间,与基体区域(18)相连并与第1深层(14)相连,并且从沟槽(21)离开而形成。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33588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80059522.5

    申请日:2018-09-17

    Abstract: 在以一个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沟槽栅构造的下方,配置具有以与沟槽栅构造交叉的方向为长度方向的JFET部(3)及电场阻挡层(4)的饱和电流抑制层(3、4)。此外,JFET部(3)和电场阻挡层(4)为交替地反复形成的条形状,将JFET部(3)做成具有第1导电型杂质浓度比较高的第1层(3b)和第1导电型杂质浓度比其低的第2层(3c)的结构。

    碳化硅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66152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1880055698.3

    申请日:2018-08-29

    Abstract: 具备:第1导电型的由碳化硅构成的第1电流分散层(13),形成在n-型层(12)与基体区域(18)之间,与n-型层(12)相比为高杂质浓度;第2导电型的由碳化硅构成的多个第1深层(14),形成在第1电流分散层(13)内,比第1电流分散层(13)浅并且在一个方向上延伸设置;第1导电型的由碳化硅构成的第2电流分散层(15),形成在第1电流分散层(13)与基体区域(18)之间,沟槽(21)的底部位于该第2电流分散层;以及第2导电型的由碳化硅构成的第2深层(17),形成在第1电流分散层(13)与基体区域(18)之间,与基体区域(18)相连并与第1深层(14)相连,并且从沟槽(21)离开而形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