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740826B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0910225255.7
申请日:2009-11-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15/00 , H01M10/443 , H01M10/4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电路控制系统。蓄电装置容易增加各蓄电装置的温度之间的差异,容易增大老化的差异。因此,在尽可能地遵守作为蓄电装置整体的充放电电力的范围内,尽可能地降低蓄电装置温度的偏差,决定向各蓄电装置的充放电电流,从而尽可能地消除各蓄电装置的温度差,减少老化的差异。本发明提供的电源电路控制系统,具有连接了一个以上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和转换所述蓄电装置的输入输出电力的电力转换装置,多个并联连接所述蓄电装置与所述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监视所述蓄电装置的温度的蓄电装置监视装置和从所述蓄电装置监视装置接收所述蓄电装置的温度信息并且向所述电力转换装置输出充放电电流指令的控制器。
-
公开(公告)号:CN101609874B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0910149698.2
申请日:2009-06-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7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设置在含有尘埃的冷却用空气的环境中,容易进行电池模块的拆装,维修性优良的电池箱以及具有该电池箱的铁道车辆。电池箱(1)具有配置在收容室(2)的一侧的板状的第一部件(20)和配置在收容室的另一侧且与第一部件之间保持多个电池模块(10)的板状的第二部件(30)。在第一部件设置有相对于在电池模块的一端开设的吸气口(11)气密连通而能够将空气导入的导入口(21),在第二部件设置有相对于在电池模块的另一端开设的排气口(12)气密连通而将从导入口向电池模块的内部导入的空气向外部导出的导出口(31),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收容室(2)的一侧或另一侧拆装。
-
公开(公告)号:CN100572136C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710193675.2
申请日:2007-11-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61 , B60L11/123 , B60L15/20 , B60L2200/26 , B60L2210/20 , B60L2260/54 , Y02T10/6217 , Y02T10/7005 , Y02T10/7044 , Y02T10/705 , Y02T10/725 , Y02T10/7275
Abstract: 一种在具有直流电产生装置和电力蓄积装置、利用了这两个装置中至少一个产生的电力的铁道车辆的驱动装置中,以更简易的构成进行与时刻变化的路线状况对应的电力蓄积装置的蓄电量管理、能量效率高的铁道车辆的驱动装置。根据从车辆行驶速度运算的运动能量和从相对于车辆行驶位置的基准速度信息运算的基准运动能量的差,预测随着路线坡度状况的变化产生的蓄电量的剩余量或不足量。根据预测的蓄电量的剩余量或不足量调节电力蓄积装置的充放电量。
-
公开(公告)号:CN100525054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510062936.8
申请日:2005-03-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1/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确切避免桥臂短路的可靠性高的电能转换装置。本发明的电能转换装置具有连接直流电压端子和交流电压端子的开关元件、生成驱动上述开关元件的信号的信号生成部、由来自上述信号生成部的信号驱动上述开关元件的驱动电路和连接上述驱动电路间的通信电路,上述驱动电路从输入导通信号开始到开关元件导通为止的延迟时间比从输入截止信号开始到开关元件截止为止的延迟时间长。
-
公开(公告)号:CN101100170A
公开(公告)日:2008-01-09
申请号:CN200710126303.8
申请日:2007-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日立水户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13 , B60K6/46 , B60L7/14 , B60L7/26 , B60L11/123 , B60L2200/26 , B60L2210/20 , B60W10/08 , B60W10/26 , B60W20/00 , B60W30/18127 , B60W2510/244 , Y02T10/6217 , Y02T10/7077 , Y02T10/725
Abstract: 一种车辆控制装置,构成为包括:对车辆进行驱动的交流电动机(7)、将直流变换为可变电压可变频率的交流并对该交流电动机进行驱动的逆变器(6)、由与逆变器的直流侧连接的电阻器(401)和开关元件(402)的串联电路构成的制动斩波器(4)、以及与逆变器的直流侧连接的蓄电器(5),由此可蓄存再生能量并有效利用。另外,在超过蓄电量的上限的情况下,可由制动斩波器(4)消耗再生能量,因此无需使用机械制动(10),可实现节省维修成本。由此,实现利用了再生能量的高效运转,并实现省维修低成本的车辆控制装置以及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188301C
公开(公告)日:2005-02-09
申请号:CN00107055.X
申请日:2000-04-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铁路车辆,其中电动机的转速计不再是必要的,并且它能够控制重新启动和再次附着,这对于电力铁路车辆是必要的。设置了逆变器1,控制驱动电力铁路车辆的电动机2,速度估算单元8,估算电动机转速,和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来自速度估算单元的估算值控制逆变器。在电力铁路车辆中至少设置根据电力铁路车辆速度信号自动控制电力铁路车辆的自动列车控制器,检测非驱动车轮的转速的转速计,以及检测电力铁路车辆的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中的一个,并且在速度估算单元8中,将电力旋转速度信号或由此得到的检测信号用于估算电动机的转速。另外,设置了再次附着控制器10,它通过由转速估算值检测电力铁路车辆的车轮的滑动和移位,调节电流命令。
-
公开(公告)号:CN1053864C
公开(公告)日:2000-06-28
申请号:CN97119383.5
申请日:1997-09-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3/10
Abstract: 一个主控制器监视和控制多个逆变器控制器,每个逆变器控制器控制一个逆变器。逆变器向至少一台驱动电动机供电。当某台驱动电动机发生打滑或滑移时,一个和这一驱动电动机相关的逆变器控制器向主控制器传送非粘着信息。根据传输的非粘着信息,主控制器立即减小对于和某台驱动电动机相关的逆变器控制器的转矩模式。同时,主控制器查明打滑或滑移发生的状态和位置,根据查明的结果,补偿对于和某台驱动电动机之外的驱动电动机相关的逆变器控制器的转矩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40383C
公开(公告)日:1998-10-21
申请号:CN93108204.8
申请日:1993-06-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487 , B60L9/22 , B60L2200/26 , B60L2210/20 , B60L2220/12 , H02M7/5395 , Y02T10/725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具有对输出电压可以进行从零到最大连续且平滑控制的三电位PWM控制。该电力变换装置具有由两极性调制、单极性调制和过调制构成的多脉冲发生装置和1脉冲发生装置,并设置控制各调制区域间的过渡的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73067A
公开(公告)日:1998-02-11
申请号:CN97111584.2
申请日:1997-05-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5395
Abstract: 本发明的PWM逆变器通过对应于所述输出电压的输出电压要求和基波频率要求中至少一种要求产生电压脉冲把直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压,所述电压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所述逆变装置包含周期改变装置,用于对应于输出电压要求和基波频率要求中至少一种改变电压脉冲输出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91869A
公开(公告)日:1994-09-07
申请号:CN93118280.8
申请日:1993-10-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487 , B60L9/22 , B60L2200/26 , B60L2260/28 , H01L25/18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一种电气车辆用的逆变装置,使用了三电平逆变器。三电平逆变器包括串接到直流电源端子P和N上的四个半导体开关组件,把由第一和第二半导体开关组件组成的一对和由第三和第四半导体开关组件组成的一对分别固定到分别为各对共同的不同的受热板上,冷却器固定到受热板上,由此,均衡冷却器的热负荷,因而缩小了冷却器的体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