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行驶系统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368199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1980027036.X

    申请日:2019-04-22

    Abstract: 队列行驶系统具有车辆控制系统,该车辆控制系统搭载于包含手动驾驶的前端车辆在内的多台车辆中的每一台车辆。上述车辆控制系统控制本车辆,以使本车辆通过搭载有该车辆控制系统的本车辆与前行车辆之间的无线通信而跟随上述前行车辆。上述车辆控制系统具备:传感器,检测本车辆的状态;致动器,调节本车辆的行为;以及控制装置,控制本车辆。上述前端车辆的上述控制装置在通过上述无线通信接收到包含表示后续车辆的状态的信息的状态信号时,通过使本车辆的上述致动器动作来对本车辆的驾驶员以体感报告后续车辆的状态。

    队列行驶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68199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980027036.X

    申请日:2019-04-22

    Abstract: 队列行驶系统具有车辆控制系统,该车辆控制系统搭载于包含手动驾驶的前端车辆在内的多台车辆中的每一台车辆。上述车辆控制系统控制本车辆,以使本车辆通过搭载有该车辆控制系统的本车辆与前行车辆之间的无线通信而跟随上述前行车辆。上述车辆控制系统具备:传感器,检测本车辆的状态;致动器,调节本车辆的行为;以及控制装置,控制本车辆。上述前端车辆的上述控制装置在通过上述无线通信接收到包含表示后续车辆的状态的信息的状态信号时,通过使本车辆的上述致动器动作来对本车辆的驾驶员以体感报告后续车辆的状态。

    车辆用操舵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35673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0880112362.2

    申请日:2008-10-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409 B62D5/008 F16H1/3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操舵装置。车辆用操舵装置(1)具备可改变传动比(θ2/θ1)的传动比可变机构(5),和操舵辅助力赋予机构(19)。传动比可变机构(5)具备:可绕第一轴线(A)旋转的输入部件(20)和输出部件(22),使各部件(20、22)可差动旋转地连结的内圈(391),经由滚动体(393)支承该内圈(391)可旋转的外圈(392),和旋转驱动外圈(392)的传动比可变机构用马达(23)。作为内圈(391)和外圈(392)的中心轴线的第二轴线(B)相对第一轴线(A)倾斜。马达(23)具有转子(231),该转子(231)可一起旋转地保持外圈(392),并且可绕第一轴线(A)旋转,转子(231)形成包围外圈(392)的筒状。

    车辆用转向操纵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53296B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310034297.9

    申请日:2013-0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转向操纵装置。在转向轴(2)的中途设置有传递比可变机构(30),该传递比可变机构(30)通过在对方向盘(1)侧的第一轴(4a)的旋转追加马达的旋转轴的旋转后传递至转向轮(8)侧的第二轴(4b),从而使第一轴(4a)与第二轴(4b)之间的传递比可变。在传递比可变机构(30)设置有用于限制其动作的锁定机构。在检测到作用于转向轴(2)的转矩的变化速度超过规定速度的情况时,推定作用于转向轴(2)的转矩达到转矩判定值为止所需要的时间。以该推定时间在规定时间以内的情况为条件,使传递比可变机构(30)的锁定机构工作。

    车辆用转向设备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76164B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0910164847.2

    申请日:2009-08-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6 B62D1/166 B62D1/20 F16H53/06

    Abstract: 公开一种车辆用转向设备,其中,凸轮从动件(70)包括可转动地支承在固定销(71)上的卵形转动体(72),卵形转动体(72)的外周形状为卵形,该卵形的长轴比凸轮槽(64)的宽度长,而该卵形的短轴比凸轮槽(64)的宽度短,卵形转动体(72)被偏置弹簧(77)绕固定销(71)沿一个方向偏置和转动。因此,当方向盘(39)处于中间位置时,凸轮从动件(70)的外周面与凸轮槽(64)的在凸轮槽(64)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64S)接触且消除了它们之间的间隙。结果,改善了在直行期间方向盘的中间稳定性以及转向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