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94266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110259415.0

    申请日:2021-03-10

    Abstract: 具有第一电极、包含绝缘部及导电部的构造体、栅极电极和第二电极。绝缘部在与从第一电极朝向第一半导体区域的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和与第一方向垂直且与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上与第一半导体区域的一部分、第二半导体区域及第三半导体区域并列。导电部设置于绝缘部中,并具有在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上与第一半导体区域对置的部分。栅极电极在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上与第二半导体区域对置。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二半导体区域、第三半导体区域及构造体上,与第二半导体区域、第三半导体区域及导电部电连接。构造体沿着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设置多个。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绝缘部的厚度μm与半导体装置的产品耐压V之比μm/V为0.0055以下。

    接合装置以及接合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80364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041304.6

    申请日:2024-01-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接合装置以及接合方法,能够提高被接合部件彼此的密接性。实施方式的接合装置具有工作台以及具有按压部的压头。在工作台上载放第1被接合部件。压头的按压部为,在使第2被接合部件的平面相对于第1被接合部件的与相对于工作台接触的接触面相反侧的平面接触、并将第2被接合部件载放于第1被接合部件的规定部位的状态下,将第2被接合部件朝向第1被接合部件加压。此时,压头的按压部形成为,使与第2被接合部件接触的接触区域从第2被接合部件的形心或者其附近呈环状扩展。

    量子级联激光器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65219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580011072.9

    申请日:2015-09-17

    Inventor: 薮原秀彦

    Abstract: 量子级联激光器的活性层具有多个发光区域和多个注入区域。各个发光区域具有注入势垒层、以及至少含有两个阱层并通过子带间跃迁发出红外光的发光量子阱层。各个注入区域具有抽出势垒层以及弛豫量子阱层,该弛豫量子阱层形成使来自上述发光区域的载流子的能量弛豫的能级。在各个发光量子阱层内邻接的两个阱层中,上述抽出势垒层侧的阱层比上述注入势垒层侧的第2阱层深。各个发光区域与各个注入区域交替层叠。

    量子级联激光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165219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80011072.9

    申请日:2015-09-17

    Inventor: 薮原秀彦

    Abstract: 量子级联激光器的活性层具有多个发光区域和多个注入区域。各个发光区域具有注入势垒层、以及至少含有两个阱层并通过子带间跃迁发出红外光的发光量子阱层。各个注入区域具有抽出势垒层以及弛豫量子阱层,该弛豫量子阱层形成使来自上述发光区域的载流子的能量弛豫的能级。在各个发光量子阱层内邻接的两个阱层中,上述抽出势垒层侧的阱层比上述注入势垒层侧的第2阱层深。各个发光区域与各个注入区域交替层叠。

    接合装置以及接合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8036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040788.2

    申请日:2024-01-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接合装置以及接合方法,能够提高被接合部件彼此的密接性。实施方式的被接合部件彼此的接合装置具有载放第1被接合部件的工作台、压头以及可动部。压头在使第2被接合部件的平面相对于第1被接合部件的与相对于上述工作台接触的接触面相反侧的平面接触的状态下,将上述第2被接合部件的与上述平面相反侧的面朝向上述第1被接合部件的上述平面按压。可动部设置在压头的周围,在第2被接合部件的相反侧的面上,规定出从面向压头的前端的位置朝向第2被接合部件的边缘部的加压空气的流路。

    半导体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94266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259415.0

    申请日:2021-03-10

    Abstract: 具有第一电极、包含绝缘部及导电部的构造体、栅极电极和第二电极。绝缘部在与从第一电极朝向第一半导体区域的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和与第一方向垂直且与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上与第一半导体区域的一部分、第二半导体区域及第三半导体区域并列。导电部设置于绝缘部中,并具有在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上与第一半导体区域对置的部分。栅极电极在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上与第二半导体区域对置。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二半导体区域、第三半导体区域及构造体上,与第二半导体区域、第三半导体区域及导电部电连接。构造体沿着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设置多个。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绝缘部的厚度μm与半导体装置的产品耐压V之比μm/V为0.0055以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