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41246C
公开(公告)日:2006-02-08
申请号:CN02803087.7
申请日:2002-09-1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立成利贵
IPC: H01L21/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35 , G01N2021/3595 , H01L22/12 , Y10T436/2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不使成膜装置的生产性劣化,又可轻易测定成膜装置的成膜温度或膜的特性的方法。其解决手段是,事先制作参照用红外线吸收光谱图案作为资料库。然后,利用傅立叶转换红外线分光(FT-IR)法,测定被测定膜的红外线吸收图案。再次,根据参照用红外线吸收光谱图案、及被测定膜的红外线光谱图案,进行部分最小平方回归(PLS)法的多变量分析的后,再根据分析的结果,算出成膜温度等。
-
公开(公告)号:CN1476630A
公开(公告)日:2004-02-18
申请号:CN02803087.7
申请日:2002-09-1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立成利贵
IPC: H01L21/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35 , G01N2021/3595 , H01L22/12 , Y10T436/2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不使成膜装置的生产性劣化,又可轻易测定成膜装置的成膜温度或膜的特性的方法。其解决手段是,事先制作参照用红外线吸收光谱图案作为资料库。然后,利用傅立叶转换红外线分光(FT-IR)法,测定被测定膜的红外线吸收图案。再次,根据参照用红外线吸收光谱图案,及被测定膜的红外线光谱图案,进行部分最小平方回归(PLS)法的多变量分析的后,再根据分析的结果,算出成膜温度等。
-
公开(公告)号:CN1610076A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200410061956.9
申请日:2004-06-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L21/31 , H01L21/316 , C23C16/40 , H01L27/04
Abstract: 一种强电介质膜的形成方法,是在形成于基板上的、具有凹部或凸部或者形成为凸状的电极表面上,形成由绝缘性金属氧化物构成的强电介质膜的方法,其中向腔室内导入构成原料气体的、分别含有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多种源气体,同时使所述多种源气体的主成分之间进行反应控速下的化学反应,使所述强电介质膜沉积在所述电极表面上。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强电介质膜的段差覆盖性。
-
公开(公告)号:CN1532936A
公开(公告)日:2004-09-29
申请号:CN200410006948.4
申请日:2004-03-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立成利贵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8/65 , H01L27/10814 , H01L27/10852 , H01L27/11502 , H01L27/11507 , H01L28/55 , H01L28/57 , H01L28/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在氢气氛中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中,可以确实有效地防止氢侵入电容绝缘膜中。解决该任务的技术措施是,在半导体衬底100上形成第1氢阻挡膜108,在该第1氢阻挡膜108上间隔导电膜110形成电容下部电极111;在第1氢阻挡膜108上形成第1绝缘膜112,其将电容下部电极111的侧面覆盖住并使电容下部电极111的上面露出;在电容下部电极111和第1绝缘膜112的上面形成由绝缘性金属氧化物构成的电容绝缘膜113;在该电容绝缘膜113上形成电容上部电极114;第2阻挡膜115覆盖电容绝缘膜113和电容上部电极114并且在与电容上部电极114的棱角部位相对应的部位上形成倾斜部115a。在第2绝缘膜115上形成第2氢阻挡膜11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