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82902A
公开(公告)日:2002-12-04
申请号:CN02118017.2
申请日:2002-04-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G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G5/02 , Y02E20/14 , Y02T10/166 , Y10S165/916 , Y10S165/921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内燃机的余热回收装置。设置使热介质在内燃机(2)的冷却部(6A)和利用内燃机(2)的废气的废气热交换器(9)中循环的循环路径(12)。循环路径(12)的输出侧连接到设于热水储箱等的输出热交换器。由泵(10)导入的热介质依次在废气热交换器(9)、油热交换器(5)、水套(冷却部)(6A)循环后输出。导入至废气热交换器(9)的热介质通过调整流量等使废气中的水蒸气处于其露点以下地设定为低温。热介质回收废气具有的热和废气的冷凝热后,引导至冷却部(6A),进一步使温度上升。这样,内燃机的余热有效地得到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1608728B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0910149357.5
申请日:2009-06-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竹村一仁
IPC: F16M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M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发电设备(10),其包括:安装在框架(11)上的左轮和右轮(58,56),在该框架内安装有发电机(19);每个轮配置有三个引导辊(71,72,73),以用于在轮的轮缘(64)的三个位置处转动地支撑该轮缘;安装部分(75,76,77),用于在框架的侧壁(25,26)上分别安装所述三个引导辊,以使各轮(58,56)被框架的一个侧壁上的三个引导辊转动地支撑,用于每个所述轮的所述至少三个引导辊(71,72,73)之一是活动辊(73),该活动辊由所述安装装置(77)以下述方式支撑,即,使该活动引导辊(73)能沿轮缘的径向方向移动,并使该活动引导辊(73)被弹性件(117)正常地推压以弹性地抵靠该轮缘。
-
公开(公告)号:CN101608727B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910149355.6
申请日:2009-06-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竹村一仁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M3/00 , Y10T16/4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其包括:上、下枢转连杆(145,146,155,156),所述上、下枢转连杆(145,146,155,156)在它们的一个端部(145a,146a)处可竖直枢转地连接至框架(11);以及手柄(141),该手柄安装到所述框架以牵拉发电机设备,该手柄在其近端部处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部(145c,146b,155c,156b)连接。所述手柄(141)能够响应于拉力与所述连杆(145,146,155,156)的向上枢转运动联动地沿着握持部(164)远离所述连杆的方向展开,并且能够响应于推力与所述连杆的向下枢转运动联动地沿着所述握持部(164)朝向所述连杆(145,146,155,156)运动的方向折叠。
-
公开(公告)号:CN100535409C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510107689.9
申请日:2005-09-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作为该便携式发动机作业装置的发动机发电装置(1),具有箱状的外壳(C),其用于容纳发动机(30)和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40)的内部空间(9),外壳具有搬运用握持部(16、17)。在便携式发动机发电装置1中,形成有在发动机的运转过程中把外部空气作为冷却风导入内部空间(9)的导入口(18)。在外壳的前盖(5)上形成有比握持部(16)更靠近内部空间(9)的凹部(23),握持部(16)与凹部(23)共同形成导入口(18)。导入口(18)兼作用于握持握持部(16)的握持用空间(28)。根据该结构,携式发动机作业装置容易搬运且可实现小型化,提高发动机作业装置的外观性,减少对外壳的外观设计的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00510347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580022860.4
申请日:2005-09-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29/06 , F01P5/06 , F01P9/02 , F02B43/00 , F02B63/04 , F02B63/044 , F02D19/022 , F02D19/027 , F02D19/0615 , F02D19/0647 , F02D19/0676 , F02M21/0224 , F02M21/0287 , F02M21/029 , F02M21/047 , F02M21/06 , Y02T10/32 , Y02T10/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发电机(1),其具有:发动机(30);发电机(40),其由发动机(30)驱动;和电力控制单元(41),其控制发电机(40)产生的电力。在容纳于发动机发电机(1)的箱体(C)内的盒式高压储气瓶(61)中,以液化状态储存有气体燃料,该气体燃料通过燃料压力调节器(62)而被供给发动机(30)。盒式高压储气瓶(61)和燃料压力调节器(62)接近电力控制单元(41)来进行配置,以便能够与具有变流器的电力控制单元(41)进行热交换。从而,在发动机发电机(1)中,在作为燃料容器的盒式高压储气瓶(61)和燃料压力调节器(62)中的至少一方与电力控制单元(41)之间,相互利用热量。
-
公开(公告)号:CN1755078A
公开(公告)日:2006-04-05
申请号:CN200510107689.9
申请日:2005-09-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作为该便携式发动机作业装置的发动机发电装置(1),具有箱状的外壳(C),其用于容纳发动机(30)和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40)的内部空间(9),外壳具有搬运用握持部(16、17)。在便携式发动机发电装置1中,形成有在发动机的运转过程中把外部空气作为冷却风导入内部空间(9)的导入口(18)。在外壳的前盖(5)上形成有比握持部(16)更靠近内部空间(9)的凹部(23),握持部(16)与凹部(23)共同形成导入口(18)。导入口(18)兼作用于握持握持部(16)的握持用空间(28)。根据该结构,携式发动机作业装置容易搬运且可实现小型化,提高发动机作业装置的外观性,减少对外壳的外观设计的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01608728A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910149357.5
申请日:2009-06-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竹村一仁
IPC: F16M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M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发电设备(10),其包括:安装在框架(11)上的左轮和右轮(58,56),在该框架内安装有发电机(19);每个轮配置有三个引导辊(71,72,73),以用于在轮的轮缘(64)的三个位置处转动地支撑该轮缘;安装部分(75,76,77),用于在框架的侧壁(25,26)上分别安装所述三个引导辊,以使各轮(58,56)被框架的一个侧壁上的三个引导辊转动地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1608727A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910149355.6
申请日:2009-06-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竹村一仁
IPC: F16M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M3/00 , Y10T16/4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发电机设备(10),其包括:上、下枢转连杆(145,146,155,156),所述上、下枢转连杆(145,146,155,156)在它们的一个端部(145a,146a)处可竖直枢转地连接至框架(11);以及手柄(141),该手柄安装到所述框架以牵拉发电机设备,该手柄在其近端部处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部(145c,146b,155c,156b)连接。所述手柄(141)能够响应于拉力与所述连杆(145,146,155,156)的向上枢转运动联动地沿着握持部(164)远离所述连杆的方向展开,并且能够响应于推力与所述连杆的向下枢转运动联动地沿着所述握持部(164)朝向所述连杆(145,146,155,156)运动的方向折叠。
-
公开(公告)号:CN100390396C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申请号:CN02118017.2
申请日:2002-04-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G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G5/02 , Y02E20/14 , Y02T10/166 , Y10S165/916 , Y10S165/921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内燃机的余热回收装置。设置使热介质在内燃机(2)的冷却部(6A)和利用内燃机(2)的废气的废气热交换器(9)中循环的循环路径(12)。循环路径(12)的输出侧连接到设于热水储箱等的输出热交换器。由泵(10)导入的热介质依次在废气热交换器(9)、油热交换器(5)、水套(冷却部)(6A)循环后输出。导入至废气热交换器(9)的热介质通过调整流量等使废气中的水蒸气处于其露点以下地设定为低温。热介质回收废气具有的热和废气的冷凝热后,引导至冷却部(6A),进一步使温度上升。这样,内燃机的余热有效地得到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981121A
公开(公告)日:2007-06-13
申请号:CN200580022860.4
申请日:2005-09-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29/06 , F01P5/06 , F01P9/02 , F02B43/00 , F02B63/04 , F02B63/044 , F02D19/022 , F02D19/027 , F02D19/0615 , F02D19/0647 , F02D19/0676 , F02M21/0224 , F02M21/0287 , F02M21/029 , F02M21/047 , F02M21/06 , Y02T10/32 , Y02T10/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发电机(1),其具有:发动机(30);发电机(40),其由发动机(30)驱动;和电力控制单元(41),其控制发电机(40)产生的电力。在容纳于发动机发电机(1)的箱体(C)内的盒式高压储气瓶(61)中,以液化状态储存有气体燃料,该气体燃料通过燃料压力调节器(62)而被供给发动机(30)。盒式高压储气瓶(61)和燃料压力调节器(62)接近电力控制单元(41)来进行配置,以便能够与具有变流器的电力控制单元(41)进行热交换。从而,在发动机发电机(1)中,在作为燃料容器的盒式高压储气瓶(61)和燃料压力调节器(62)中的至少一方与电力控制单元(41)之间,相互利用热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