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路的连接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90131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10334464.7

    申请日:2012-09-11

    Inventor: 上野隆雄 空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路的连接结构,在经由管状的接合部件连接第一、第二部件的油路时,通过设于接头部件的外周面的密封部件防止油泄漏到外部。将管状的接合部件(17)的两端部分别嵌合于在第一部件(16)形成的第一油路(16a)和在第二部件(11)形成的第二油路(11a),第一、第二油路经由接合部件连通。在接合部件的两端部的外周沿轴向分开安装有第一密封部件(21、23)和第二密封部件(22、24),使接合部件的被第一密封部件和第二密封部件所夹的外周面与形成于第二部件的排出通路(11c)连通,因此能够将通过第一密封部件而滞留在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部件之间的油排出到排出通道(11c),能够可靠地阻止所述滞留的油通过第二密封部件而漏出到外部。

    车辆用动力传递机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884969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610821559.X

    申请日:2016-09-13

    Inventor: 空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机构,使得在多个齿轮与离合器鼓一体化的情况下,一体化的齿轮齿的布局的自由度增大且容易确保离合器鼓的强度和刚性。设第一输出轴(14)为由内周轴(14A)与外周轴(14B)构成的同心双重轴结构。使离合器鼓(64A)与内周轴(14A)花键结合,并且使离合器毂(64B)与固定于外周轴(14B)上的第一固定带轮(21A)一体化。相对于离合器鼓(64A)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部(64p),以在轴向上与离合器活塞室(64)的隔壁部(64q)重合的方式配置驻车齿轮(80),并沿轴向串联地形成传递与车辆的后退模式相关的驱动力的第三传递从动齿轮(53C)。

    油路的连接结构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90131B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210334464.7

    申请日:2012-09-11

    Inventor: 上野隆雄 空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路的连接结构,在经由管状的接合部件连接第一、第二部件的油路时,通过设于接头部件的外周面的密封部件防止油泄漏到外部。将管状的接合部件(17)的两端部分别嵌合于在第一部件(16)形成的第一油路(16a)和在第二部件(11)形成的第二油路(11a),第一、第二油路经由接合部件连通。在接合部件的两端部的外周沿轴向分开安装有第一密封部件(21、23)和第二密封部件(22、24),使接合部件的被第一密封部件和第二密封部件所夹的外周面与形成于第二部件的排出通路(11c)连通,因此能够将通过第一密封部件而滞留在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部件之间的油排出到排出通道(11c),能够可靠地阻止所述滞留的油通过第二密封部件而漏出到外部。

    动力传递装置
    4.
    发明公开
    动力传递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43566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054216.6

    申请日:2024-08-01

    Inventor: 空贤 杉野聪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能够不使各构成部件的精度高精度化,抑制制造成本。驱动单元(10)具备驱动链轮(21a)、支承驱动链轮(21a)的驱动轴(21)、从动链轮(311a)、支承从动链轮(311a)的旋转轴(311b)、以及卷绕于驱动链轮(21a)和从动链轮(311a)的动力传递链条(40)。驱动链轮(21a)和从动链轮(311a)中的至少一方设置为能够沿轴向移动。动力传递链条(40)具有限制驱动链轮(21a)和从动链轮(311a)中的至少一方的轴向移动的引导板(410)。

    动力传递装置
    5.
    发明公开
    动力传递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43566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054181.6

    申请日:2024-08-01

    Inventor: 空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布局自由度高的动力传递装置。驱动单元(10)具备驱动用马达(20)、链条传动机构(4)、驱动单元壳体(11)、配置于驱动用马达(20)的驱动轴(21)的驱动链轮(21a)、从动链轮(311a)、卷绕在驱动链轮(21a)和从动链轮(311a)上的动力传递链条(40)、以及配置于驱动用马达(20)的驱动轴(21)的驻车齿轮(61)。

    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润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84821B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0880102529.7

    申请日:2008-09-11

    Inventor: 矢崎徹 空贤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56 F16H9/18 F16H57/0489

    Abstract: 一种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润滑装置,在皮带式无级变速器(2)的驱动带轮(5)和从动带轮(6)之间,沿驱动带轮(5)和从动带轮(6)的轴向配设有与机油供给源(26)相连的喷管(25),在该喷管(25)上设有分别朝向两带轮(5、6)的皮带槽(12、21)喷射机油的第一及第二喷油孔(27、28)其中,第一喷油孔(27)的开口朝向固定带轮半体(19)的皮带卡合面(21a)的大径部,该固定带轮半体(19)属于驱动带轮(5)和从动带轮(6)中的一方,且位于所述喷管(25)的上游侧,第二喷油孔(28)设在喷管(25)的相对于第一喷油孔(27)位于下游的位置,该第二喷油孔(28)的开口朝向驱动带轮(5)和从动带轮(6)中的另一方的皮带槽(12)。

    驱动单元
    7.
    发明公开
    驱动单元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44866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054204.3

    申请日:2024-08-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单元,其能够抑制在马达室产生的热传向贮存部。驱动单元(10)具备:驱动用马达(20);驱动单元壳体(11),其具有收容驱动用马达(20)的马达室(12);油冷却器(63),其冷却用于冷却驱动用马达(20)的马达冷却油(R2);以及贮存部(622),其贮存马达冷却油(R2)。在驱动单元壳体(11)形成有与马达室(12)不同室的链条室(14),该链条室(14)与马达室(12)相邻、且通过第一划分壁(114a)而与马达室(12)划分开。贮存部(622)设置于隔着链条室(14)而与马达室(12)分离开的位置。

    旋转电机
    8.
    发明公开
    旋转电机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11803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155859.4

    申请日:2022-0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旋转电机(100),其具备:绕组(10);定子铁心(20),其具备供绕组(10)设置的插槽;罩部,其覆盖定子铁心(20);以及过渡部(50),其是形成于罩部与定子铁心(20)之间的空间,在过渡部(50)中,绕组(10)的轴向的端部露出,在绕组(10)的径向的侧面与罩部的径向的内侧面之间配置有填充构件。

    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润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84821A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880102529.7

    申请日:2008-09-11

    Inventor: 矢崎徹 空贤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56 F16H9/18 F16H57/0489

    Abstract: 一种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润滑装置,在皮带式无级变速器(2)的驱动带轮(5)和从动带轮(6)之间,沿驱动带轮(5)和从动带轮(6)的轴向配设有与机油供给源(26)相连的喷管(25),在该喷管(25)上设有分别朝向两带轮(5、6)的皮带槽(12、21)喷射机油的第一及第二喷油孔(27、28)其中,第一喷油孔(27)的开口朝向固定带轮半体(19)的皮带卡合面(21a)的大径部,该固定带轮半体(19)属于驱动带轮(5)和从动带轮(6)中的一方,且位于所述喷管(25)的上游侧,第二喷油孔(28)设在喷管(25)的相对于第一喷油孔(27)位于下游的位置,该第二喷油孔(28)的开口朝向驱动带轮(5)和从动带轮(6)中的另一方的皮带槽(12)。由此,即使第一及第二喷油孔相对于喷管轴线的角度相同,也能够在驱动及从动带轮侧可靠地对V型皮带进行润滑和冷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