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722190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218377.4

    申请日:2024-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车辆,涉及混合动力车辆技术领域,其中,混动系统该混动系统包括动力输出轴、动力模块、离合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动力模块包括发动机、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发动机具有发动机输出轴,第一驱动电机具有第一电机轴,第二驱动电机具有第二电机轴,第一电机轴与发动机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发动机输出轴与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减速机构传动连接,第二电机轴与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二传动减速机构传动连接,离合模块设于动力模块与动力输出轴之间,用以可选择地控制发动机输出轴和/或第一电机轴与第一传动减速机构的通断,控制模块电连接动力模块与离合模块。

    一种主减齿轮与差壳集成式焊接差速器

    公开(公告)号:CN111664239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010272189.5

    申请日:2020-04-09

    Inventor: 林志鸿 杨洋 刘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减齿轮与差壳集成式焊接差速器,涉及汽车零配件装配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当产品需要满足高扭矩,往往差速器体积会比较大,在主减齿轮与差壳焊接连接的设计中,焊接直径也对产品扭矩容量产生直接影响,目前无法实现体积小与扭矩大容量并存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差壳以及转动齿轮组,差壳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一体集成的主减齿轮,差壳的一端径向焊接有差壳端盖,差壳的端面上开设有供转动齿轮组放置的让位孔。在锻造时将差速壳体与主减齿轮进行一体化生产,免去了目前主减齿轮与差壳的后期螺栓连接或激光焊接,再将差壳与差壳端盖进行径向焊接,有效增加差速器的刚度,使其能在较小的体积下拥有较强的扭矩容量。

    差速器罩
    3.
    发明公开
    差速器罩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0898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0930156.3

    申请日:2024-07-11

    Inventor: S·斯默切克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差速器罩,所述差速器罩用于容纳差速传动装置的差速齿轮组的至少一个补偿齿轮。所述差速器罩沿径向在外侧具有周侧面,该周侧面用于安置所述差速传动装置的有待从推装侧推装的并且有待在差速器罩上固定的齿轮,其中,所述差速器罩还设有沿径向向外突出的法兰,该法兰轴向地位于所述周侧面的远离所述推装侧的一侧上。为了使所述差速器罩能够通用地用于与不同类型的齿轮焊接,在所述法兰处设有第一接头面和第二接头面,该第一接头面和第二接头面用于作为彼此的替代分别形成与有待固定的齿轮焊接连接的焊接接头。所述第一接头面构造成在法兰处沿径向向外指向,而所述第二接头面设计成在所述法兰处沿轴向朝向所述推装侧指向。

    一种电磁锁止差速器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765232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010761087.X

    申请日:2020-07-31

    Inventor: 林江辉 张美富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差速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磁锁止差速器,包括具有腔室的壳体,腔室内转动连接有前半轴螺旋齿、后半轴螺旋齿、前行星齿轮以及后行星齿轮,后半轴螺旋齿上开设有啮合齿一,腔室开设有直齿一,腔室内设有锁止圈,锁止圈的外圈开设有直齿二、内圈开设有啮合齿二;壳体的前侧设有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与壳体之间设有吸环,吸环与拉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拉杆的后端与锁止圈固定连接,锁止圈与后行星齿轮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本发明借助电磁线圈通电所产生的磁场,使得吸环能够在磁场中受到向前的磁性吸力,从而能够通过拉杆带动锁止圈向前移动、使得后半轴螺旋齿的啮合齿一与锁止圈的啮合齿二相啮合,实现差速器的100%锁止。

    一种传动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5595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55356.7

    申请日:2024-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传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传动装置,其将差速器模组和行星减速器模组同轴且半嵌入设置,其在差速器壳体上还设置有导油环,可收集并将收集的润滑油引导至行星轴中的第一油道中,通过第一油道将润滑油引导至外部的滚针轴承,润滑油再由滚针轴承两端释放出,从而进一步分散至主壳体内的其他区域,主壳体上还设置有指向导油环的主动导油路径。本发明提供的传动装置在差速器壳体上设置导油环,并设置有指向导油环的主动导油路径,可有效收集并引导润滑油输送至行星轴外的滚针轴承中,在低速的情况下也可保障主壳体内部润滑油的流转均衡性和有效性,可为同轴布置的行星齿轮减速器与差速器的应用提供便利。

    混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72219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218377.4

    申请日:2024-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车辆,涉及混合动力车辆技术领域,其中,混动系统该混动系统包括动力输出轴、动力模块、离合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动力模块包括发动机、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发动机具有发动机输出轴,第一驱动电机具有第一电机轴,第二驱动电机具有第二电机轴,第一电机轴与发动机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发动机输出轴与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减速机构传动连接,第二电机轴与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二传动减速机构传动连接,离合模块设于动力模块与动力输出轴之间,用以可选择地控制发动机输出轴和/或第一电机轴与第一传动减速机构的通断,控制模块电连接动力模块与离合模块。

    一种带中心通孔的离心机用差速器

    公开(公告)号:CN107575551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1710979398.1

    申请日:2017-10-19

    Inventor: 叶权 章娇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中心通孔的离心机用差速器,其包括壳体、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心部的输入轴,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一级行星传动机构、二级行星传动机构,所述输入轴贯穿所述壳体并所述输入轴沿轴线方向设置有通孔,由于本发明通过输入轴贯穿整个差速器,并在输入轴的轴心位置设置通孔,从而可以将离心机的进料管设置在输入轴中的通孔中,从而解决了离心机进料困难的技术问题。

    差速器组件连接方法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217931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110409933.6

    申请日:2021-04-16

    Abstract: 一种差速器组件连接方法,通过在差速器壳体腔体内部依次装配半轴齿轮垫片、半轴齿轮、行星齿轮垫片、行星齿轮、行星轴、定位销;然后将差速器壳体竖直放置,固定第一矩形槽的位置并设置第一环形唇缘朝上,主减速齿轮两销孔沿行星轴轴心的法线Y‑Y线方向放置且第二矩形槽朝下,再将主减速齿轮从上往下与差壳连接压装在一起实现差速器组件连接。本发明通过在扭矩传递部件之间设置两段过盈配合区域、增加梯形凸缘和矩形槽的嵌合,使得主减速齿轮与差速器组件不同装配结构实现过盈配合,从而实现差速器壳体与主减速齿轮的稳固连接,可靠性高,成本低。

    行星齿轮架的通过压接紧固的差速器盖

    公开(公告)号:CN114207323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080053201.1

    申请日:2020-0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星齿轮变速器(1),所述行星齿轮变速器具有不同的、形成正齿轮差速器(2)和减速级(3)的、集成在行星齿轮架(4)中的行星齿轮组,其中为减速级(3)设有壳体(5)并且为正齿轮差速器(2)设有由壳体(5)和差速器盖(6)限界的容纳空间(7),其轴向宽度限定管形的、一件式地与壳体(5)相关联的并且形状配合地与差速器盖(6)连接的管接头(14),并且插入每个管接头(14)中的负载阶梯螺栓(11)在端侧装配到差速器盖(6)的开口(12)中,其中差速器盖(6)为了轴向紧固而力配合地和/或形状配合地与管接头(14)或与负载阶梯螺栓(11)连接,并且差速器盖(6)仅经由负载阶梯螺栓(11)的至少两个轴向端侧的、围绕负载阶梯螺栓(11)的环周分布设置的、径向定向的压接部(13)转动固定和位置固定地紧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