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2433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041798.3
申请日:2023-01-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矢崎徹
IPC: B60W4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滑移状态确定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检测动力传递构件和轮的轮体的旋转波动;基于所述轮体的旋转波动振幅与所述动力传递构件的旋转波动振幅的振幅比以及所述轮体的旋转波动相对于所述动力传递构件的旋转波动的相位延迟,确定所述轮体和轮胎的振动模式是弹性滑移模式还是滑动滑移模式;以及当所述振动模式是所述滑动滑移模式时,确定所述轮胎处于滑动滑移状态。通过使用在动态载荷半径和有效滚动半径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区域中的所述有效滚动半径作为轮胎驱动半径来计算所述振幅比和所述相位延迟。
-
公开(公告)号:CN110822018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910627571.0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矢崎徹
IPC: F16G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即使金属元件变形也能够减小柔量值。金属带(15)的金属元件(23)具备:主体部(24),其位于金属环(22)的径向内侧;耳部(26),其位于金属环(22)的径向外侧;以及颈部(25),其被一对金属环(22)夹持,该颈部(25)连接主体部(24)与耳部(26)。金属元件(23)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中的任意一个面至少在耳部(26)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具备凹部(26a),凹部的深度(D)被设定为比耳部的前后方向弯曲量(B)大,因此,即使金属元件的耳部向前后方向中的一方弯曲,也能够防止前后的金属元件在左右方向中央部彼此抵接,能够降低金属元件的柔量值,防止蛇行和振动的发生,并且能够提高金属元件的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4531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375928.3
申请日:2020-05-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矢崎徹
IPC: B23K26/362 , B23K26/70 , F16G5/16 , F16H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的刻印方法,当用激光在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金属带的金属元件的外周的刻印面进行刻印时,防止进入相邻的金属元件之间的间隙的激光穿过间隙而不能刻印。对沿着环状的金属环(22)支承多个金属元件(23)的金属带(15)照射激光,以跨多个金属元件的外周的刻印面的方式实施刻印。由于将从与金属元件的刻印面(26b)垂直的法线方向(N)在元件板厚方向(T)上测量到的激光照射角(θ)的最小值(θmin)设定为照射到形成于相邻的金属元件之间的间隙(α)的激光不会碰到金属环的角度,因此在用激光在金属元件的刻印面上实施刻印的过程中,激光难以通过形成于相邻的金属元件之间的间隙,而能够在刻印面上可靠地实施刻印。
-
公开(公告)号:CN107642585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710584228.3
申请日:2017-07-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9/18
Abstract: 提供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能够在车辆起步时防止金属带打滑、减小带轮的轴推力、实现金属带寿命的提高以及动力传递效率的提高。在LOW变速比下能利用止开件(19a)限制驱动带轮(13)的可动侧带轮半体(17)的打开位置的带式无级变速器中,车辆起步时从变矩器向输入轴(11)输入的堵转扭矩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利用油室(21)的油压及止开件(19a)的抵接反作用力提供驱动带轮(13)的轴推力,并且从变矩器向输入轴(11)输入的堵转扭矩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仅利用油室(21)的油压提供驱动带轮(13)的轴推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110310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680004282.X
申请日:2016-02-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使带轮以及金属元件对应于金属带的卷绕径而线接触以及点接触,在包含规定变速比的规定变速比区域中,主动带轮(15)的固定侧带轮半体(15a)以及从动带轮(17)的固定侧带轮半体(17a)双方的V面(48)与金属元件(42)的带轮抵接面(49)在带轮侧直线部分(48b)以及元件侧直线部分(49b)处相互线接触。由此,能够使主动带轮(15)以及从动带轮(17)双方与金属元件(42)线接触的变速比区域扩大与所述规定变速比区域相应的量,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主动带轮(15)以及从动带轮(17)相对于金属带(19)打滑。
-
公开(公告)号:CN105264261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480031608.9
申请日:2014-03-3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Abstract: 在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的金属元件的鞍状面和摆动边缘形成于在径向上几乎相同的位置的金属带中,在卷绕于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而在两个带轮之间传递驱动力的金属带(11)的金属元件(14)上,作为纵摆的支点的摆动边缘(19)设在主体部(15)的前表面的径向外端,并且,形成有从颈部(16)的前表面横跨至主体部(15)的前表面的凹部(20)。由此,在前后的金属元件(14)在径向发生位置偏移时或者前后的金属元件(14)绕前后方向的轴线相对旋转时,能够将前后的金属元件(14)间产生的间隙控制为最小限度,降低施加于金属元件(14)上的弯曲载荷,将动力传递效率的降低控制在最小限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143713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480011204.3
申请日:2014-02-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G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Abstract: 在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中,卷绕于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并在两个带轮之间传递驱动力的金属带的金属元件的作为纵摆的支点的摆动边缘设在主体部的前表面的径向外端,并且在颈部的后表面形成有凹部,因此,当后侧的金属元件相对于前侧的金属元件向径向外侧发生位置偏移时,后侧的金属元件的摆动边缘进入前侧的金属元件的环槽和凹部内,由此,后侧的金属元件以接近前侧的金属元件的方式移动,后侧的金属元件的主体部的倾斜面能够以宽度方向全长与前侧的金属元件的主体部抵接。其结果是,施加在颈部与主体部连接的部分上的弯曲载荷减少,颈部的弯曲应力被抑制,由此,强度下降以及动力传递效率下降被控制在最小限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948661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144536.5
申请日:2015-03-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G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降低了具有多个调整用金属元件组的金属带的振动。多个调整用金属元件组(29)的间隔被设定成:在卷绕于带式无级变速器(T)的驱动带轮(13)和从动带轮(14)上的金属带(15)的驱动侧的弦部(15a)上不同时存在2个以上的调整用金属元件组(29),因此,能够防止在金属带(15)的驱动侧的弦部(15a)上同时存在2个以上的调整用金属元件组(29)而产生较大的振动的情况。而且,通过将多个调整用金属元件(23′)分配配置到多个调整用金属元件组(29)中,与将这些调整用金属元件(23′)配置在一个调整用金属元件组(29)中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调整用金属元件组(29)的不平衡度而进一步降低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17469327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0869872.6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矢崎徹
IPC: F16D65/18 , F16H57/04 , F16D121/24 , F16D125/40
Abstract: 螺纹机构在外螺纹部件中的与内螺纹部件的螺合面即外螺纹面、及外螺纹部件中的与前述内螺纹部件的螺合面即内螺纹面之中的至少一面上具有类金刚石碳的涂层。以下,将作为施加至外螺纹面与内螺纹面之间的表面压力的螺纹表面压力(P)、和外螺纹面与内螺纹面之间的摩擦系数(μ)之积定义为“摩擦表面压力(μP)”,并将该摩擦表面压力(μP)的阈值即超过时紧固扭矩变得不稳定的临界值定义为“摩擦表面压力阈值(X_μP)”。马达控制装置被设定为摩擦表面压力(μP)处于摩擦表面压力阈值(X_μP)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262839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1073537.2
申请日:2020-10-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矢崎徹
IPC: F16H61/00 , F16H61/30 , F16H61/662 , F16H5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级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和液压控制方法。控制装置(10)的CVT控制单元(48)根据驱动带轮(36)和从动带轮(38)的各转速(Ndr、Ndn)来检测变速比,确定检测到的变速压力的指令值(Pcc),且根据确定的指令值(Pcc)来控制液压控制阀(46)。在预计润滑压力(Plub)小于阈值(Plubth)的情况下,CVT控制单元(48)以使润滑压力(Plub)达到阈值(Plubth)以上的方式来变更指令值(Pcc)。据此,能够仅通过由车辆的驱动源驱动的泵来实现合适的变速比的液压控制。
-
-
-
-
-
-
-
-
-